首頁/ 娛樂/ 正文

大秦勁卒雖勇 遇到南宋禁軍也只能被無情碾壓

在我們印象裡,大秦軍隊和南宋軍隊都處在冷兵器時代,似乎並不存在代差。大秦軍卒橫掃六國,氣吞山河,其英勇善戰,名垂千古。而南宋軍隊,被金國女真勇士打得蜷縮一隅,苟且偷安,戰鬥力根本無法與大秦軍隊相比。

但事實並非如此,秦國軍隊和南宋軍隊武器裝備方面,是存在很明顯帶代差的,大宋軍隊的武器和大秦士卒的武器,差距是倍數級的。

騎兵之間的差距是兩者間差距中最大的。大秦根本沒有真正的騎兵,所謂的騎兵,基本不能騎馬作戰,只能作快速反應部隊。比如對陣時,騎兵可以靠速度優勢快速迂迴到兩側,但是對陣時還是

需要

下馬作戰,射箭時也需要停住馬。原因很簡單,沒有橋馬鞍和馬鐙固定住身體,馬在奔跑狀態下,根本無法做出複雜動作。馬鐙發明以後才出現真正意義上的作戰騎兵。馬鐙是改變世界戰爭格局的重要發明,是跨時代的發明。

大秦勁卒雖勇 遇到南宋禁軍也只能被無情碾壓

可以自行腦補一下場面,雙方交戰,戰馬盤旋,一會加速,一會急停,一會急轉。秦兵有的抓著馬鬃,有的抱著馬脖子,

坐穩都很難,一不注意,

都可能被甩下馬去。宋朝騎兵,坐在兩頭翹的橋型硬馬鞍上,不必擔心受到衝擊時前後滑動,雙腳穩穩地插在兩側馬鐙上,身體左右也非常穩定。手上拿著長矛大刀,甚至可以做出各種高難動作,這仗你還怎麼打?

武器之間的巨大代差

宋朝以鍛造鐵質兵器為主,宋朝的長兵器以槍、大刀、刀矛和馬鎙為主,短兵器有斬馬刀、朴刀,材質為百鍊鋼,不易折斷,刃口鋒利。

武器從青銅到鐵質,這本身就是一個質的飛躍,而宋代的武器,鍛造水平已經很高,經過反覆鍛打滲碳,已經可以造出韌性和強度都非常高的武器。

大秦勁卒雖勇 遇到南宋禁軍也只能被無情碾壓

而秦朝基本就是以銅戈和青銅短劍為主,受到材料限制,青銅劍很容易折斷,所以鑄造出時劍身都很短,一般只有50-60釐米,刃口的鋒利程度,韌性也遠低於百鍊鋼。在淬火鍛造的鋼鐵武器面前,青銅短劣勢非常明顯,兩者之間的差距,與竹木兵器和青銅武器之間的差距差不多。

大秦勁卒雖勇 遇到南宋禁軍也只能被無情碾壓

弓箭效能的巨大代差

古代戰爭,弓弩的作用十分重要,宋代的弓和弩的製造工藝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製造一批弓一般要一年以上,用料採集、加工、烘乾、定型都有著嚴格的季節和時間限制,以求達到最佳的加工溫度和溼度,做出來的弓質量穩定,不但射程遠,精準度高。而且有耐疲勞,不變形等眾多優點。

南宋時期的弓有馬蝗面弓、泥鰍面弓、步射弓和馬射弓4種類型,均為複合弓。

大秦勁卒雖勇 遇到南宋禁軍也只能被無情碾壓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劉佔成,張立瑩,楊歡等的論文《秦代弓弩的射程》指出,依據秦兵馬俑坑發現的弓弩遺蹟對秦代弓弩的射程問題進行了系統的討論和研究,透過古今相關數值換算

,明確指出:秦弓弩處於中國古代弓弩發展的早期階段,它屬"擘張弩"而非"蹶張弩"

從而得出"秦代弓弩有效射程60米的科學結論。而宋朝的複合弓射程最遠可達200米,有效射程也能達到120米,兩軍對壘,這意味著還沒碰面,秦軍就得先承受一波單方面的劍雨攻擊。

盔甲防護的巨大代差

秦軍基本就是以皮甲和布甲為主,

基本只能保護胸腹和肩膀等重要部位。

即便如此,也不能裝備大部隊。秦始皇陵兵馬俑,可以算是精銳中的精銳,但還是有大量的兵馬俑沒有穿鎧甲,可見當時的秦軍裝備之差。

大秦勁卒雖勇 遇到南宋禁軍也只能被無情碾壓

大秦勁卒雖勇 遇到南宋禁軍也只能被無情碾壓

而宋朝時的鎧甲則已經十分成熟,而且大多是鐵甲,重灌鐵甲,一副盔甲就能達到30公斤,而且保護的非常全面,面對秦軍的弱弩和青銅短劍,可以算得上刀槍不入。而秦軍的布甲,面對鋼鐵打造的馬鎙、斬馬刀、刀矛則形同虛設,這個差異將使戰爭變成一面倒的屠殺。

兵制的巨大差異

秦朝時是平民服兵役,裝備大部分自己準備,沒有戰事的時候是從事農業勞動,需要時隨時徵召入伍,大多是戰前臨時招募,訓練時間短。

宋代則是職業軍人制度,正規軍隊編入禁軍,接受正規的軍事訓練,不參與農業生產,沒有戰事的時候也要參與訓練。所以宋朝的軍隊都有較為系統的軍事訓練基礎,陣法嫻熟,協同作戰能力強,宋朝步兵對陣同時代女真重騎兵很吃虧,但是與同是步兵為主且裝備落後缺乏訓練的秦軍相比,差距懸殊。

大秦勁卒雖勇 遇到南宋禁軍也只能被無情碾壓

秦軍勇猛善戰,是相對於同時代的其他六國。南宋軍弱,是相對於同時代的金國鐵浮屠和蒙古騎兵的快馬彎刀。如果把軍事實力懸殊的秦軍和南宋軍放在一起,南宋軍將會對秦軍形成碾壓式的優勢,這不是你有不怕死的精神就能彌補的。

別提六十年前那場戰爭,20萬換對方4萬還往上衝,完全是在比誰豁得出去死人,人家不願意和你換命,退出去不玩了,不會真以為是軍事實力壓倒對方了吧?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