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冬至大如年,餃子、麵條、羊湯這些美食可不能少

冬至大如年,餃子、麵條、羊湯這些美食可不能少

“冬至大如年”,一年一度的冬至來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十一月中,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意思是冬至過後,各地將進入最寒冷的時期,也就是到了“數九寒天”。民間有祭拜祖先、捏弄耳朵等習俗,在飲食上,各地也有不同的節氣飲食,例如羊肉湯、年糕、冬至面等。

祭拜祖先、捏凍耳朵

冬至有三候,分別是一候蚯蚓結,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動。意思是冬至時,陰氣控制大局,土中的蚯蚓感陰氣大盛而仍然蜷縮著身體。同時,古人認為麋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麋因角朝後生,在這時因感受到陰氣漸退而解角;陰氣至盛也是陽氣初生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並且有一絲溫熱。

祭拜祖先也是冬至的一大習俗。在廣東潮汕地區,冬至這一天,人們要準備豬、雞、魚等肉品和一些果品,然後去祠堂祭拜祖先,之後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午餐。沿海地區的漁民則在清晨祭祖,趕在出海捕魚之前,意為保佑漁民出海捕魚平安。福建泉州地區冬至的早晨,人們要煮甜丸湯敬奉先祖。

冬至捏凍耳朵也是流傳的習俗之一。相傳東漢醫聖張仲景曾在湖南長沙為官,他在告老還鄉時適逢大雪紛飛。有老百姓衣不遮體,耳朵被凍爛,張仲景就叫人將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在鍋裡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然後施捨給百姓吃,耳朵被治好了。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也就形成了“捏凍耳朵”習俗。

食俗:餃子、羊肉湯、冬至面

每逢冬至,各地就有不同的飲食習俗來慶祝這一節氣,一起看看有哪些?

餃子

好吃不過餃子,冬至吃餃子是不少地區的節氣食俗。民間有諺語“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冬至這一天,吃一碗熱騰騰的餃子,寓意防寒保暖。古人認為冬季耳朵容易受凍,餃子長相類似耳朵,吃餃子可以防止耳朵受凍。餃子好吃,餡兒料大有不同,既可以有豬肉、牛肉等常見肉餡兒,還有番茄雞蛋、蝦仁、蟹黃等不同餡料。

冬至大如年,餃子、麵條、羊湯這些美食可不能少

餃子。 新京報資料圖片

羊肉

羊肉溫暖滋補,是冬季進補的好食材。北方部分地區一到冬至,就開始吃羊肉來禦寒保暖。相傳,這一食俗起源於漢代,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煮好的羊肉,大為讚歎,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習俗。寒冷的冬天來上一碗羊湯、溫熱的暖意足以抵擋一冬的嚴寒。

冬至大如年,餃子、麵條、羊湯這些美食可不能少

羊肉。 新京報資料圖片

冬至面

“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在安徽一些地區,冬至有吃冬至面的習俗。以前的冬至面比較簡單,就是熱乎乎的雞蛋掛麵,隨著人們生活的富裕,冬至面也花樣多了起來,小菜隨意搭配,味道更為鮮美。

冬至大如年,餃子、麵條、羊湯這些美食可不能少

麵條。 新京報資料圖片

湯圓

南方很多地區都有冬至吃湯圓的習俗。湯圓也稱湯糰,是一種由糯米麵包餡料做成的糰子,湯圓可鹹可甜,有不同的餡料。寒冷的冬至天,一碗熱乎乎的糯米湯圓成了當地的標配飲食。民間也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湯圓圓滾滾的,還有團圓美好的寓意。

冬至大如年,餃子、麵條、羊湯這些美食可不能少

湯圓。 新京報資料圖片

年糕

在江浙一帶冬至有吃年糕的習慣。這是一種由糯米制作的美食,有白糖年糕、紅糖年糕等不同餡兒料,口感軟糯香甜。年糕不僅好吃,還有“一年更比一年高”,年年長高的美好寓意。

冬至大如年,餃子、麵條、羊湯這些美食可不能少

煎年糕。 新京報資料圖片

新京報記者 / 劉歡

編輯 / 祝鳳嵐 張明璇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