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為什麼說明年是“黑兔年”?有什麼說法

導語:2022年接近尾聲了,將迎來2023年。2023是癸卯年(兔年),又遇到雙春閏二月。老人說的“黑兔年”,是根據什麼說的呢?

這裡的說的“雙春年”不是說一年中有兩個春天,而是指農曆一年中有兩個“立春日”。當然,在干支立法中是不存在“雙春年”的說法的,因為,它是以“立春日”作為歲首的,歲歲都有春。

為什麼說明年是“黑兔年”?有什麼說法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首,別名正月節、歲節、改歲、歲旦。“立”是指“開始”的意思,“春”代表著溫暖、生長。因此,農民從立春開始就要安排相應的農事活動。

一、黑兔年

2023年是癸卯(兔年),為什麼說是黑兔年呢?

古代人們是動物來代表地支的,十二生肖就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用動物代表地支是為方便老百姓記憶和理解。

十二地支對應十二生肖分別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從上面的內容我們能夠看出來,地支卯對應的生肖是兔,也就是說卯年就是兔年。

哪一年是卯年呢?

干支紀年是漢朝王莽時期開始通行的,具體一些就是公元4年。因此,我們在算年的年乾的時候可以用公曆年減去3,然後再整除10,得出的餘數就是對應的天干。為什麼要整除10呢?因為天干一共有十位(1-甲、2-乙、3-丙、4-丁、5-戊、6-己、7-庚、8-辛、9-壬、10-癸)

年支就是用公曆年減去3整除12,餘數對應的就是年支。除以12也是因為地支有十二位(1-子、2-醜、3-寅、4-卯、5-辰、6-巳、7-午、8-未、9-申、10-酉、11-戌、12-亥)

因此,2023年的年幹=(2023-3)整除10=202,同時餘數為0,對應的干支是“癸”;2023年的年支是(2023-3)整除12=168,同時餘數為4,4對應的是地支“卯”。所以,2023年是癸卯年,而卯又對應生肖兔,即兔年

換句話說,只要用公曆年數減3,餘數為4的年份都是“卯年”即兔年。

為什麼說明年是“黑兔年”?有什麼說法

為什麼說是黑兔年?

古人把干支和五行聯絡在一起,其中,甲乙為木代表春天,丙丁為火代表夏天,戊己為土,庚辛為金代表秋天,壬癸為水代表冬天。並且,木代表青色,火代表紅色,土代表黃色,金代表白色,水代表黑色。因此,2023年癸卯年(兔年),癸屬水,水代表黑色,所以,是黑兔年。

二、2023年雙春閏二月

咱們現行的農曆是一種陰陽合曆,其中,陰曆指的是以朔望月為判斷基礎的歷法,長度大約為29。5306天,以朔日為每月的初一日;而陽是指其歷年基本根據迴歸年作為判斷基礎的,一年的長度大約是365天,現行的二十四節氣就是農曆中陽曆表徵部分。

有了陰曆和陽曆為什麼還要弄一個陰陽合曆出來,是因為陰曆一年只有大約345天,而陽曆一年大約有365天。這樣一來,在一年中陰曆和陽曆相差11天左右,長此下去就會越差越多,就會與四季脫節。

因此,古代曆法學家為了協調它們之間的關係,防止與四季脫節,能夠指導農業生產活動,古人就以增設閏月來解決這一問題,這樣若干年中就會有一年是十三個月,所以每19年中就會有7年“雙春”,7年“無春”,有閏月的年份13個月有384或383天,可包含25個節氣,這樣年首年尾就各有一個“立春”,成為“雙春年”。

2023年為什麼閏二月?

農曆曆法規定:凡是隻有節氣而沒有“中氣”的月份,一律不能獨立成為一個月,它只能作為一個月的附屬月(副月)——閏月。

所謂的“節氣”和“中氣”是指二十四節氣,月初為節,月中為氣,一般一個農曆月中有一個“節氣”和“中氣”。比如,立春是正月“節氣”,雨水是正月“中氣”。

為什麼說明年是“黑兔年”?有什麼說法

2023年閏二月,是因為農曆二月之後的那個月只有清明節氣,而這個月的中氣“穀雨”跑到下一個月去了,這樣,二月之後便出現了一個沒有中氣的月份。按農曆曆法規定,如果,這個月沒有中氣就要閏一個月,來保持原有中氣的標誌,沿用二月的名稱,稱為“閏二月”。

三、閏二月有啥說法

細心的朋友可能已經發現了,如果上一個農曆年沒有閏月,那麼下一年的春節就會比上年提前11天左右;如果上年農曆有閏月,下一年的春節就會比上年推遲19天左右。

也就是說,2022年沒有閏月,那麼2023年的春節會比2022年提前11天。翻看日曆我們能夠看到,2022年春節是2月1日,而2023年春節是1月22日,正好提前了11天。

按上面的方法我們也可以自己推算出,2024年春節是哪一天,看看準不準。

在民間關於“雙春年”有很多農諺,簡單分享幾個給大家作為參考瞭解:

例如,“明年兩個春,寡婦遍地分”,“雙春兼閏月,結婚好時年”,“兩春夾一冬,黃土變成金”,“雙春夾一閏,春寒逢秋旱”,“兩春夾一冬,十個牛欄九個空”等等。

全文完,都看到這了,麻煩您幫忙轉發一下,幫助更多人瞭解,謝謝您了,感謝閱讀。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