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偉大的平克·弗洛伊德

除了創造非凡的音樂

在過去的50年裡

他們在融合聲音和視覺方面

一直都是當之無愧的先鋒

他們就是

偉大的平克·弗洛伊德

CNN8月7日釋出的一段採訪中,英國知名搖滾樂隊 Pink Floyd(平克·弗洛伊德)聯合創始人Roger Waters 表示,“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整個國際社會自1948年就對此就取得共識。”

“如果你不知道,那麼你讀書讀得還不夠。去讀讀書吧。” 他說。

喜歡音樂的人一定都聽說過英國樂隊Pink Floyd(平克·弗洛伊德)的名字。在20世紀60、70年代,他們的先鋒音樂塑造了迷幻搖滾的巔峰時刻。

偉大的平克·弗洛伊德

V&A博物館曾舉辦“平克·弗洛伊德:肉身餘存 ”(The Pink Floyd Exhibition: Their Mortal Remains)50週年特展

除了在音樂上的成就,Pink Floyd還透過專輯封面、MV和舞臺設計等等,輸出了一系列極具代表性的視覺符號:巴特西發電站上空飛過的豬、折射出彩虹的三稜鏡、一隻正在回頭凝望的奶牛……這些都成為了一個時代流行文化的標籤,直至今日仍被人們奉為經典。

1997年Pink Floyd的“Back” Catalogue海報上,每個模特身上都展示了一張樂隊的代表性專輯

他們的演出現場也在那個年代產生了讓人震驚的效果:特別設計的舞臺、服裝、道具和燈光,連同音樂一起,將“迷幻”推向極致。

偉大的平克·弗洛伊德

▲Pink Floyd

正如V&A的館長Martin Roth所說:“Pink Floyd是一次令人驚豔的、具有永續性的英國設計的成功。除了創造非凡的音樂,在過去的50年裡,他們在融合聲音和視覺方面一直都是當之無愧的先鋒。”

偉大的平克·弗洛伊德

▲在專輯《Animals》的封面中,一隻豬飛翔在倫敦巴西特發電站上空

下面,讓我們透過五個關鍵詞,回顧一下Pink Floyd,以及他們之所以偉大的原因。

平克·弗洛伊德

Pink Floyd

Pink Floyd的樂隊名常常招致誤解。在樂隊成員Roger Waters曾創作的歌曲《Have a Cigar》中就有一句與之相關的調侃:“The band is just fantastic, that is really what I think。 Oh by the way, which one‘s Pink? ”(你們這樂隊真的棒極了,我真是這樣認為的。噢,對了,你們中哪位是Pink?)

實際上,這位“Pink Floyd”並不存在。

1965年,Roger Waters(貝司)、Richard Wright(鍵盤)和Nick Mason(鼓手)組建了一支叫作“Sigmab”的搖滾三重唱樂隊,在倫敦的學校裡小有名氣。

同年底,主唱兼吉他手Syd Barrett加入樂隊,根據自己喜愛的兩位老布魯斯藝人Pink Anderson和Floyd Council,將樂隊名稱改為Pink Floyd。

偉大的平克·弗洛伊德

▲第一代Pink Floyd,右二為Syd Barrett

迷幻搖滾

Psychedelic Rock

人們總是會將Pink Floyd稱為“迷幻搖滾”(Psychedelic Rock)的代表。

正如其名,迷幻搖滾樂手們通常會在音樂中融合即興爵士、中東音樂等多種元素,極力渲染如夢似幻的情景,其中很多都表現了創作者在服用致幻類藥物後的感覺。這種以非常規方式造就的音樂具有一種奇異美感,在60年代末期的英美兩國達到巔峰。

偉大的平克·弗洛伊德

▲一張罕見的樂隊兩代共五人的合影

Pink Floyd的首張專輯《The Piper at the Gates of Dawn》在1967年釋出後立即成為當時乃至今天最為出色的迷幻專輯。

專輯中大部分作品出自主唱兼吉他手Syd Barrett之手。非常可惜的是,Syd在此後因嚴重的心理問題退出樂隊。隨後Dave Gilmour作為吉他手加入,Pink Floyd進入到了新的探索週期。

偉大的平克·弗洛伊德

▲ Pink Floyd最終由Dave、Nick、Roger和Richard四人組成(由上及下)

偉大的平克·弗洛伊德

▲ 樂隊1969年的演出海報(by Hipgnosis)

月之暗面

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

1973年3月,在近5年相對平淡的表現之後,專輯《月之暗面》(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面世了。

它以其對現實生活地不安、瘋亂、恐懼描述和無盡的幻想空間構成了一個恢宏而極富內涵的音樂畫面。創造出前所未有的視聽享受,將樂隊鑽研數年的迷幻搖滾帶到了極致。

這張專輯在美國Billboard排行榜上難以置信地停留了741周,創下了無人能破的記錄。《月之暗面》讓樂隊成為了超級巨星。

偉大的平克·弗洛伊德

▲《月之暗面》專輯封面

《月之暗面》的偉大不僅在於它的音樂,同時還有專輯封面的設計:折射著彩色光芒的三稜鏡如今已成為Pink Floyd的視覺icon。

三稜鏡的想法來源於設計師Aubrey Powell和Hipgnosis公司Storm Thorgerson的一次頭腦風暴,並由他們的夥伴George Hardie創作。

它完美的呈現了三個元素:樂隊的舞臺燈光、唱片的歌詞、和樂隊成員Richard Wright “簡單、大膽”的要求。在七個備選方案中,樂隊成員一致同意三稜鏡是最好的。

偉大的平克·弗洛伊德

▲光譜從唱片摺頁插圖中繼續穿過

偉大的平克·弗洛伊德

▲內頁插圖中又加上了一種對心跳聲音的視覺表達

安靜而充滿神秘感,這個極具吸引力的視覺影象在四十餘年後的今年仍然讓人們津津樂道。而粉絲們也用自己的形式對它進行著新的詮釋。

偉大的平克·弗洛伊德

▲很多粉絲將《月之暗面》的三稜鏡紋在身上

迷牆

The Wall

當人們以為Pink Floyd無法再創造出超越《月之暗面》的專輯時,他們再次讓世界震驚了。

1979年,《迷牆》(The Wall)誕生了。這是一張搖滾歌劇性質的雙唱片,總長一個半小時,大部分由Roger Waters撰寫。

偉大的平克·弗洛伊德

▲《迷牆》(The Wall)

《迷牆》造就了平克·弗洛伊德的頂峰,成了西方文化的經典。

唱片帶有自傳性質,講述了一個英國歌手從孩童起的成長過程。主人公的父親陣亡於二戰,從小失去父親的主人公在嚴酷刻板,摧殘個性的教育制度下成長,逐漸個人同外界築起一座阻隔交流的高牆。

最後在《審判》曲目中,高牆被推倒,結束曲《牆外》表現主人公重新回到社會後的迷茫和無助。

偉大的平克·弗洛伊德

這張專輯的封面出自英國著名漫畫家、插畫家Gerald Scarfe之手。隨後,Gerald Scarfe又為《迷牆》創作了動畫MV,實現了Pink Floyd在音樂和視覺上的完美跨界。

儘管《迷牆》大獲全勝,卻沒能挽回樂隊因成員意見不合而走向的解體。

偉大的平克·弗洛伊德

▲Gerald Scarfe為《迷牆》動畫創作的分鏡頭

偉大的平克·弗洛伊德

▲Gerald Scarfe,The Scream, 1981

超現實主義

Surrealism

在樂隊共同表演的最後時光裡,Pink Floyd依舊在用令人驚歎的現場表演震撼著觀眾。

在1977年為專輯《動物》而作的巡迴演出期間,樂隊在40英尺高的舞臺上同跳穀倉舞的人一起共舞;1980年為了專輯《迷牆》而作的巡迴演出中,舞臺道具設定了長160英尺高30英尺的一道磚牆,樂隊一邊演出一邊拆除了磚牆。

此外,劇烈的心跳、巨大的腳步聲以及其他能喚起人們視聽感覺幻象,都可以成為他們現場演出的重要組成。

偉大的平克·弗洛伊德

▲V&A展覽中即將展出的演出道具Pink Floyd Rotating Mirrorball with Petals 1973 -1977 Copyright Paula Webb Stainton

這些超脫現實的、不可思議的景象讓在現場觀看演出的觀眾進入了宛如夢境的場所。毫無疑問,Pink Floyd是一支將超現實主義演繹得淋漓盡致的樂隊。

偉大的平克·弗洛伊德

▲《迷牆》MV中的“老師”曾多次出現在Pink Floyd的現場表演中,這次他也會來到V&A

當然,這不僅體現在他們的現場表演之中,他們的海報、MV等等都強烈著體現著這一緣起於法國的流派的影響。

偉大的平克·弗洛伊德

▲專輯《願你在此》(Wish You Were Here)中出現的“超現實”景象

原標題:《偉大的平克·弗洛伊德》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