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歸去來兮陶淵明,一生只好三件事

陶淵明是我最喜歡的詩人之一,喜歡他有魏晉名士之風,喜歡他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曠達情懷,喜歡他真性情,真自我的人格魅力。陶淵明留下來的詩並不多,就125首,有散文十二篇,如桃花源記,每一首都清新脫俗,優雅清秀。

歸去來兮陶淵明,一生只好三件事

陶淵明

陶淵明生於352或365年具體生卒年不詳,也很難考證。卒於427年,字元亮,又名潛,後人稱靖節先生,出生於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祖父做過太守,但是其父親去世的早。所以後來家境應該不是很富裕。

陶淵明從小就喜歡學習,對儒家的四書五經很有研究,二十歲時出來做官,二十九歲時辭職回家,後來又出仕,但是不久又回家過上了隱逸生活。

歸去來兮陶淵明,一生只好三件事

桃花園

隆安二年,公元398年,淵明加入桓玄幕。隆安四年初公元400年,奉使入都,五月從都還家,於規林被大風所阻,有詩《庚子歲五月從都還阻風規林》,表達了他對歸家的渴望和對園林對舊居的懷念。一年後因母喪回潯陽居喪。三年丁憂期滿,淵明懷著“四十無聞,斯不足畏”的觀念再度出仕,出任鎮軍將軍劉裕參軍。此時他的心情是矛盾的,既想為官一展宏圖,可在出仕後卻仍然眷念田園。

歸去來兮陶淵明,一生只好三件事

採菊東籬下

義熙元年(公元405年)三月,淵明為建威將軍劉敬宣參軍,寫有“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眷彼品物存,義風都未隔”,“園田日夢想,安得久離析”,動盪於仕與耕之間已有十餘年,他已厭倦了也看透了官宦生活同年八月,淵明最後一次出仕,為彭澤令。至十一月,當時的督郵來檢查,因為要穿戴整齊,這點小事。他不幹了。為了那五斗米的俸祿,讓人不自由。其實他早有退隱之心了,剛好程氏妹卒於武昌,淵明作歸去來兮辭。解印辭官,又一次過上了歸隱生活,直到故去,再也沒有為官。真的就成為一個農民了,帶月荷鋤歸,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可見其種地不是很專業。這期間他做了不少名作,飲酒,雜詩,歸園田居六首。

歸去來兮陶淵明,一生只好三件事

富貴非吾願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入塵網中,一去三十年。陶淵明是天生的隱士。可是糊里糊塗做了三十年的關,到四五十歲的時候才如願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田園生活。

在五柳先生傳裡面,陶淵明表達了生平最喜歡做的三件事,第一讀書,以讀書為樂。第二飲酒,他是開飲酒詩作之先河的人。其有名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第三件事,就是寫文章,他的文章讀起來朗朗上口,意境深遠。有富貴非吾願的清高,也有帝鄉不可期的與世無爭,陶淵明是真隱士。

在公園427年著名大將,檀道濟因為聽其名聲,想請其再一次出山。可是陶淵明沒有答應。此後不久,他便與世長辭。留下了那些膾炙人口的佳作名篇,更留下了不屈不饒的精神。這就是文人的風骨。不為五斗米折腰。勇敢的做回自我,這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滄月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