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讀創誦讀(人間百味)|祖母的屋前(作者:孫善文)

讀創誦讀(人間百味)|祖母的屋前(作者:孫善文)

在文字中相遇

在聲音中相知

敬請收聽讀創/深圳商報“讀創誦讀”

—————————▼—————————

朗誦:趙玉(讀創/深圳商報《文化廣場》編輯)

▲點選小三角收聽

祖母的屋前

(選自散文詩集《行走的樹》)

作者:孫善文

祖母有了新家,就在村口不遠的山頭上。

我每年都去探望她。她卻總是躲在屋裡,只願與我夢中相見。我曾試圖尾隨,希望一路收拾她的足跡。如雨揮灑的淚水,已將她的腳印洗刷得杳無蹤跡,無以尋覓。

歲月催人老,也催綠祖母的家。屋前屋後綠的是樹,床沿綠的是草。她用滿目的春綠遮陽擋雨,心靜如蓮。

每次過來,我都會帶著酒。酒中盛滿濃烈香醇的語言。科技日新月異,我曾給她帶去一部紙手機,但陰陽的距離雖然只隔幾尺紅土,訊號卻需跨越萬年。

屋前有一塊石碑肩負使命,告訴時光已輾轉20年。我每次安靜站在那裡,眼裡總有雨滴,像敲打著的打字機,一點點地將文字撒向土地。這時的每個字都如此刻骨銘心,只有陪伴祖母變老的樹和草,更能領會其中。

其實,我早已前往一個離村子很遠的地方生活。我無法相告。我想,她每天必定站在高處,時時注視著村口出入的身影。

昏色的傍晚。老家門前大樹上頭,雀鳥總在此時呼喊孩子回家吃飯。依然磁性的音質,很像當年花朵開啟的聲音。

讀創誦讀(人間百味)|祖母的屋前(作者:孫善文)

【作者簡介】孫善文,廣東雷州人,居深圳。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文學作品散見於《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散文選刊》《散文》《天涯》《山花》《延河》《湖南文學》《山東文學》《西部》《散文百家》《詩刊》《星星》等報刊,入選多種散文、散文詩、詩歌年度選本,被選用於多地中學語文試卷。出版作品集《行走的樹》《在隧洞中穿行》。

讀創誦讀(人間百味)|祖母的屋前(作者:孫善文)

《行走的樹》

作者:孫善文

中國文聯出版社

2019年1月

《行走的樹》梗概

《行走的樹》這本書收錄了孫善文近年來創作的散文詩作品近一百章,全書共分為五部分:故鄉,一條漲潮的河流;花草,一份心的寄託;城市,一封給時間的信;羈旅,一枚通往彼岸的船票;及物,一張靈魂的選單。每一部分都代表著詩人不同時期的經歷、心境、思想,恰恰正是這些經歷讓詩人領悟透屬於他個人的生活意義。

詩人宛如一個行者,徜徉在故鄉的通往城市的道路上,雖身處城市中央,卻時刻牽掛故鄉。詩人以細膩的筆觸,質樸的語言完成了對故鄉的思戀,在這裡故鄉是最玄奧、最美麗的存在,是最接近本源的地方,也是詩人離群索居之後最想回到的地方。同時,也有一部分文字在抒發詩人旅行所感所悟,詩人以異鄉人的身份,盡情于山水的同時,並沒有逃離“故鄉”的精神母體,正所謂身在外,心繫故鄉。

全書圍繞一個鄉村青年在都市生活中不斷地歷練,每一步都是一顆精神水滴,每一篇文章都凝注著作者靈魂深處的求索過程,是一部當代青年的心靈成長史。詩人用愉悅、優美、富有詩意和哲理的語言,記述對人生百態的體悟和對理想信念孜孜不倦的追尋,為我們呈現出一幅唯美的鄉村畫卷,為我們呈現一種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精神圖景。一個人的成長、蛻變,可以讓我們發現詩人像一棵樹,一棵有思想、會發光的樹。

詩人從村莊開始,這個富有“原鄉”色彩的詞彙,就一步步地帶領我們走入詩人的精神故鄉。豐富的鄉村意象,帶領我們走入一個富有南方鄉村顯性基因的精神原鄉,在這裡它幾乎承載著每一代人的精神訴求,也寄託著詩人的無限思鄉之情。故鄉的一切,作為存在的物,都深深地烙在詩人心中,於是一切看似平常的意象,在這一刻便實現了內質性的昇華,日常事物在已經不再是簡單的日常意義了。

全書中,詩人始終把自己作為一位漂泊於異鄉的人,一直在路上,從未停止過行走。那麼行走的意義是什麼?人為什麼要行走?人究竟該何去何從?正是這本書裡所要反思與詰問的核心意旨。

詩人把自己比作一棵樹,在行走中不斷地尋求靈魂的慰藉。詩人試圖藉助“樹”這個有生命的意象,來打通人與自然的和諧,來串聯鄉村與城市之間的關係,來探尋天人合一的真諦。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正是這本書的內在精神指涉,作為一名遊子,詩是懷鄉思親的最好載體。且行且珍惜,詩人每走一步,都會用自己的筆記錄下那些美好,那些現實,那些值得記憶的事物。他不斷地對生命、生活進行追問,以期在其中能夠找到自己來時的影子,也能為未來樹立一座豐碑。樹,在這裡是標杆,是象徵,是生生不息,也是詩人的精神燈塔,有了這棵樹,也就有了詩人的自我。詩人的行走,是哲學意義上的反詰,亦是詩人叩開生命與敞開之境的鑰匙。

在這本書中,詩人透過回憶的方式,重新審視了“自我”,完成了一次靈魂的自我救贖。

審讀:譚錄崗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