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精神病人服藥出現副作用,家屬這樣處理很關鍵!

原創文章,盜用必究

有家屬向我科求助說,他的孩子確診精神疾病4年,嘗試過心理治療、電休克療法,目前在藥物治療階段,但存在部分藥物副作用,希望能得到專業的指導。

精神病人服藥出現副作用,家屬這樣處理很關鍵!

臨床治療上,精神疾病一旦明確診斷應儘早開始用藥,藥物治療強調早期、足量、足療程的“全病程治療”。典型的抗精神病藥物可以阻斷突觸後神經元的多巴胺受體,早期常用於治療精神疾病,但已知典型的抗精神病藥物會引起錐體外系症狀,因此現在治療精神疾病更多地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例如奧氮平與氯氮平。不過,有臨床報告顯示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的患者會提高罹患肥胖症、高血壓、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的風險。因此,上文家屬描述的藥物不良反應並非個例,還有相當數量的精神疾病患者也深受其害,那麼出現藥物副作用後該怎麼處理?

精神病人服藥出現副作用,家屬這樣處理很關鍵!

有些患者的副作用會隨著身體慢慢適應藥物而消退,像有些病人服用抗抑鬱藥初期的緊張及食慾不振情況會有所加劇,但這些不適大多會逐漸消退。而也有一些副作用是可以用其他方法處理的,像抗精神病藥物中的一種副作用是增加代謝綜合症的風險,這包括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及體重增加,但病人如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適量運動和控制飲食,這些風險是可以減低的。

因此,患者及時向醫生詳細描述服藥後的不適是非常重要的,醫生會判斷這些不適是由於副作用導致或是屬於一種精神病病徵,還是由於另外一種個別疾病所引致的。有些時候,副作用是無可避免的,但是醫生會和病人商討,平衡病發的風險及副作用的害處,而決定選擇那一種藥物治療。醫生可透過調整藥量、更改服藥次數及時間,以減低藥物的副作用。

如果患者服藥後出現的副作用始終無法消除,還可以透過手術提高藥物敏感度,減少服藥量,從而降低藥物帶來的副作用。多項研究表明,精神症狀是由腦內情感環路的神經核團控制的,與神經核團內的神經遞質分泌異常有密切關係。手術是一種微創精準的治療技術,透過精準定位大腦內導致精神錯亂症狀的神經核團,其定位誤差僅0。1毫米,然後進行靶向射頻電流調控。治療原理是阻止了腦內情感環路中的神經核團異常興奮和傳導;也抑制了某些神經遞質的產生與釋放,重新調整了腦內神經遞質水平。

精神病人服藥出現副作用,家屬這樣處理很關鍵!

雖然藥物也是透過調整神經遞質發揮作用,但是它不是持續調節,也由於神經遞質遍佈身體各個器官,很容易產生各種藥物副作用,因此藥物和手術治療的完美結合,對於去除頑固性精神症狀、減少用藥量進而降低藥物的副作用具有重要作用。同時,我院目前已成功完成近萬例手術,總體有效率在95%左右,藥量減少至術前的1/3,少數患者減藥至停藥,術後患者各方面功能完善無缺失,能正常與人交流對話,部分患者已逐漸迴歸到正常人的社會生活。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