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時尚/ 正文

心血管狹窄是無聲殺手 夜間盜汗別輕忽

心血管狹窄是無聲殺手 夜間盜汗別輕忽

心血管狹窄可說是無聲的殺手,可能引起心臟缺氧,甚至在睡眠中引發危險。

心血管狹窄 可能導致心臟缺氧壞死

我前陣子去醫院探望一位之前從事建築業的好友,也因為有心血管狹窄的問題,在某個深夜凌晨睡覺中,胸部發生灼熱感、從睡夢中痛醒、並大量出汗,緊急送醫才發現是因為血管狹窄,心臟差點因缺血或缺氧壞死,可說是從鬼門關前走了一遭。

其實朋友之前就做過檢查,早就知道自己有心血管狹窄的問題,但總覺得還不到心肌梗塞的狀態,所以有所忽視。而心血管狹窄可說是無聲的殺手,因為心臟狹窄率到70%以下時,患者在休息狀態,只要身體還有足夠的氧氣供應心肌,就不會感到特殊異狀。

夜間盜汗 是心血管狹窄的警訊

但實際上,這半年來,他太太說他都有夜間盜汗和失眠的狀況,早上醒來棉被及床單經常都溼溼的,一個星期就要洗和曬被單好幾次。

大量夜間盜汗,其實已是心血管狹窄者經常發生的問題之一。因為身體慢性缺氧,腎臟過濾功能消退,日間排尿的狀況不佳,而漸漸產生水腫狀況。而到了晚上睡覺時,身上調控汗腺的神經傳遞物質消失後,多餘的水分經常透過汗腺排出,也就是所謂的夜間盜汗現象。由於對患者的生活不至於造成太大困擾,所以人們經常忽略其背後代表的警訊。

MMP:血管狹窄的兇器

在舊有的醫學觀念中,認為心血管狹窄的成因都是高血脂所引起的,因此許多人將心血管狹窄的問題,歸咎於吃得太過油膩,飲食中含有高膽固醇,容易滲入血管壁產生粥狀硬化,造成血管狹窄問題。

但在我深入研究後,認為動脈血管粥狀硬化的真正成因,是因血管周遭大量細胞遭遇慢性缺氧,而大量釋出一類稱作金屬基質纖維蛋白酶(MMPs)的酵素,滲透破壞血管內膜層細胞間質開始的。當血管內膜破損時,血液中迴圈的血小板和膽固醇,就會就近轉變成修補材料。其中,作為修護底層模板功能的低密度膽固醇,因為遭遇MMPs破壞而滯留,所以容易變成氧化臭酸的“垃圾”。

此時,血液中巡邏的單核白血球也是在發現血管中出現MMPs的蹤影之後,才會鑽入血管內膜下層,並轉變成巨噬細胞去緝兇。可惜大概同時,被破壞的血管內膜的細胞間質纖維,很快的就被周遭的纖維母細胞給修護填滿,使得這些巨噬細胞在清除吞噬了這些“垃圾”後,便難再返回血管迴圈中,最後將死亡並堆積在血管內膜底部之內。當幾十年一直在血管內膜重複這樣的破損、修補、防禦、吞噬、死亡、沉積的連鎖反應,最後將使血管管徑逐漸狹窄。

惡性迴圈:缺氧的睡眠

心血管狹窄患者的最大困擾是身體進入了缺氧的惡性迴圈,例如當心髒的冠狀動脈逐漸的堵塞後,使得心肌細胞只能進行缺氧代謝途徑,而減少了能量的產出,除了使得心肌的收縮力降低,更漸漸造成全身性的慢性缺氧問題。

尤其當患者在睡眠期間,逐漸嚴重的全身缺氧,將產生過多的快速眼動睡眠(REM),而使心臟負荷加劇並衍伸許多睡眠障礙的問題,例如:打鼾、多夢、早醒,及醒後疲累,像是前面所提案例中的睡眠胸部背部盜汗,更是心臟冠狀動脈狹窄的經典前兆,代表患者心臟已經缺氧嚴重所致。

逆轉缺氧型睡眠障礙

目前醫療體系在治療心血管堵塞狹窄這類疾病時,除非是堵塞嚴重者會動手術,裝導管或支架來處理,通常都會給降血脂為主、降血壓及抗血栓為輔的藥物作為長期治療方法。

絕大多數降膽固醇的藥物作用,因為是以抑制膽固醇的製造為主,降低血液中游離脂肪酸及膽固醇的數字為目標,除了根本和身體的缺氧惡化摸不上邊之外,還嚴重的改變了身體荷爾蒙的平衡,更對缺氧型睡眠障礙的問題雪上加霜。

對於這類血管狹窄的患者,建議在使用降血脂藥物的同時,應該更著重強化心臟輸出力及抑制MMPs分泌的方法及相關食物,從根本上解決血氧供給及血氧運輸等的不足,才有機會逆轉原先已經不斷沉淪的身體缺氧惡性迴圈,改善血管狹窄所造成的缺氧型睡眠障礙問題。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