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美食/ 正文

張旭簡介唐朝時期吳縣人,以草書著名,與李白詩歌,裴旻劍舞的書法

張旭簡介唐朝時期吳縣人,以草書著名,與李白詩歌,裴旻劍舞的書法

張旭(約675年-約750年),字伯高,一字季明,漢族,唐朝吳縣(今江蘇蘇州)人,開元、天寶時在世,曾任常熟縣尉,金吾長史。

以草書著名,與李白詩歌,裴旻劍舞,稱為“三絕” 。詩亦別具一格,以七絕見長,與李白、賀知章等人共列飲中八仙之中。與賀知章、張若虛、包融號稱“吳中四士”。書法與懷素齊名。北京大學教授、引碑入草開創者的李志敏評價:“張旭由‘孤蓬自振、驚沙坐飛’中悟得奇怪之態,又從公孫大娘舞劍中悟得低昂迴翔之狀,他正是以造化為師,墨池功深,才成為狂草大師。”

張旭,性好酒,據《舊唐書》的記載,每醉後號呼狂走,索筆揮灑,時稱張顛,實也說明他對藝術愛好熱狂度,被後世尊稱為“草聖”。

《古詩四帖》,據明朝大書法家董其昌鑑定為唐朝張旭所書,這件墨跡是我國書法史上的稀世珍寶,現藏遼寧博物館。

上節課我們研究了一下“九芝”的筆法、字法、章法要點。今天我們來研究“蓋北”兩個字的要點。

“蓋”字上接“芝”字,牽絲過渡,細而不滑,骨力盡顯。可見古人做字,一筆一劃皆有準備,下筆不虛,所以寫出來勁字來勁健飽滿。

“蓋”字整體上部筆畫略細,下面筆畫稍粗。體現了筆畫輕重粗細變化,整個字墨色較濃。

“蓋”字末尾用似斷非斷的起筆引起“九”字。虛的筆畫今人往往寫的弱而飄,張旭筆下的虛筆畫卻都體現了彈力和控筆的穩定性。

“九”字撇細,橫折彎鉤稍粗,又是完美的粗細搭配。

“蓋北”二字用九字的起筆相連又是作者獨具匠心。章法上“蓋”字瘦高,“九”字扁寬。搭配和諧。

臨摹此二字需注意:墨色濃淡變化、筆畫粗細搭配,字和字連線可以用字的起筆直接連線。

“九”字末尾應有一個下撇,原帖有點隱去,故不再分析。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