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美食/ 正文

文貞:飄香的粉蒸肉

文貞:飄香的粉蒸肉

飄香的粉蒸肉

安徽 文貞

張愛玲曾經在她的首部小說《沉香宵》裡面,用一道粉蒸肉來形容女人,說:“如果湘粵一帶深目削頰的美人是糖醋排骨,上海女人就是粉蒸肉!”乍一看,還真不明白是什麼意思,吃過這道菜,你就會明白,用粉蒸肉比喻上海女人的特質:白、糯、香、甜。正是這樣的比喻為一道不起眼的粉蒸肉,賦予了更深的含義。

聯想起我喜歡吃的一道菜,那是母親做的粉蒸肉。也是母親的拿手好菜。每逢親朋好友來家裡做客時,母親總要做一道的粉蒸肉招待他們,品嚐之際,眾口稱讚。困難時期,平常人家一年半載難見葷腥,吃一頓粉蒸肉是一種奢望,母親做的粉蒸肉,味道酥爛鮮香,入口即化,肥而不膩,瘦而不柴,老少皆宜,時常飄香在我的記憶裡。

母親做粉蒸肉,前者在炒制的米粉上下功夫,先將粳米淘淨,曬乾,同八角、山奈、丁香、桂皮等佐料同米一起入鍋,用小火將米炒至焦黃色,冷卻後,磨成粉(粉不宜磨得過細)。

後者採購豬肉,挑選肥瘦相間的五花肉,而且瘦肉相對多一點為宜,這樣吃起來不油膩,口感好,還有蒸肉用的器具一一窯鍋(一種用磁土經高溫燒製成上方大,底盤小的圓形蒸菜容器),母親將切好的五花肉塊用調味品醃漬半個小時後,均勻的碼在窯鍋裡,放在蒸籠裡,鐵鍋加水,蒸籠放在水上,大火蒸煮,隨著鍋裡水溫上升,鍋沿四周氤氳大量的霧氣,鍋裡的水燒開沸騰時,隨著熱氣高漲瀰漫開來,灶房裡飄散著濃濃的粉蒸肉香味,勾起肚裡的饞蟲,頓時讓人垂涎欲滴。

文貞:飄香的粉蒸肉

商品短缺憑票供應的年代,正是我們長身體的時期,吃肉成了一種奢望。記得有一年中秋節,父親領到了幾斤肉票,凌晨四點多鐘,騎著腳踏車趕到食品站排隊買肉, 買肉的人很多,父親排了兩個多小時的隊,才買了幾斤五花肉。回家後,母親將肉精心打理,做了兩窯鍋粉蒸肉 ,看到蒸籠上散發出的熱氣夾雜著粉蒸肉的香味時,一旁等候的我們兄妹幾人, 迫不及待地想夾一塊粉蒸肉嚐嚐,當肉熟之際,母親將粉蒸肉從鍋中端上餐桌時,兄妹幾人圍著飯桌, 也顧不上熱氣多燙手,隨手夾起一塊,送到嘴裡,燙得舌頭直哆嗦,那種大塊朵頤的感覺特解饞!咬一口,滿嘴流油,口感潤滑,嫩、香、粉、糯交織在一起,回味綿長,再搖上幾勺米粉拌著飯吃,那味道甭提有多鮮美了!母親看到我們兄妹幾人吃得津津有味的樣子,打心裡感到欣慰,露出會心的笑容。她和父親只是嚐嚐味道而已,卻捨不得多吃!那時我們兄妹年齡小,不懂事,沒有充分理解父母親不吃肉(懂事後,才知道其實父母親捨不得吃肉)之意。

文貞:飄香的粉蒸肉

後來,我們兄妹幾人相繼長大成家立業,市場經濟活躍起來,豬肉隨買隨賣。母親經常做一些米粉肉,晾曬乾,便於貯存,讓我們兄妹幾人帶回家中慢慢食用。

剛結婚那些年, 回孃家時,都是母親大秀廚藝的時候,粉蒸肉成了餐桌上當仁不讓的主角。因此,成了我家待客的特色菜。

如今生活條件提高了,粉蒸肉可以天天有。或許是吃膩了,或許是無葷不餐的日常生活已經飽腹了,總是抹不去母親做粉蒸肉的味道。

時代在發展,市場經濟取代了計劃經濟,人們物質條件越來越豐富,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吃肉再也不用排隊購買了。老百姓餐桌上菜餚不僅營養豐富,而且飲食結構也與時俱進。

可我無法忘懷母親做的粉蒸肉和那滿屋飄香的情景,還有父親起早去食品站排隊買肉的經歷。那些過往的歲月,溫暖著我們走過人生的春夏秋冬,也溫暖著我的心田,印刻在我的腦海裡,無論何時我眼中有愛,筆下有情。

母親做的粉蒸肉是獨一無二的,那粉蒸肉的味道寄託著我對母親美好的回憶。兒時的我們,胃滿足了,心也就滿足了。每一道滿足味蕾的菜餚背後都是母親在廚房裡傾注了愛的時光。

文貞:飄香的粉蒸肉

文貞:飄香的粉蒸肉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