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居/ 正文

科研不端問題根源是 家庭教育社會失範?

學術不端問題的根源是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中誠信缺失的後果,也是社會失範的結果。當科學活動由少數社會精英的興趣愛好轉變成千百萬人謀生的職業時,知識生產與利益直接掛鉤、科研資源的競爭日趨激烈、科研成就帶來顯赫的社會榮譽,導致科研人員的誠實遇到了巨大的挑戰。

每每發生學術不端現象後,我們都能看到官員所謂“零容忍”的表態,但由於我國對處理科研不端行為還缺乏明確的法律依據,導致了處罰的力度明顯不夠,致使很多科研不端行為責任者不必承擔很高的違規成本。對科研不端行為的處罰,需要法律法規、政策和學術規則的協同配合。當前需要完善相關的法規體系、界定科研不端行為的範圍、明確處理不端行為的組織和調查處理及舉報的程式等。

科研不端問題根源是 家庭教育社會失範?

由於中國的學術不端往往是為了套取國家資源,申請專案,套取經費,騙取榮譽等,不直接影響同行利益,同行不願意監督。學術界只喜歡談論科學誠信的大道理,不願意認真地去處理學術不端行為,並且用這樣或那樣的理由對當事人減免處罰。遇到具體學術不端案例,往往用學術道德評判,不用學術規則去處罰。從一開始高喊的“零容忍”變成最後結果的“全容忍”。

有關政府機構對學術不端造成危害的嚴重性認識不足,試圖透過宣講教育,提高科研人員的誠信覺悟來解決學術不端問題。當前的學術不端更多地是發生在學術權威周圍,打著國家利益旗號給自己設專案、經費使用不規範、專案評審靠人情、申請專案過度包裝等。這些學術權威口頭上的覺悟比一般科研人員高多了,僅靠講覺悟很難制止學術不端行為,要用法治手段嚴厲打擊學術欺詐行為。

對於學術不端行為的縱容態度是影響國家創新發展的主要障礙,也是中國科學文化健康發展的最大敵人。講道德不如守規則,講覺悟不如靠法治。

在國外的學術界,談論中國學術界最多的話題不是中國科學家的重要發現,而是有關中國的學術不端行為。由於學術不端行為的不斷髮生,中國科學家在國際上的聲譽與可信性已有危機,也影響了中國人的整體形象。更加可怕的是,這種聲譽和信任危機仍在放任自流。

治理學術不端當然要靠對學術規範的教育和宣傳普及。但如果只講科研誠信的大道理,不認真地去處理已發生的學術不端行為,甚至為了單位聲譽而採取縱容和放任的態度,使學術不端者未受到應有的處罰,將會導致國際學術界對中國學者的信任危機。

所以,學術界在宣揚科研誠通道德的同時,嚴格用學術規則處罰學術不端當事人,創造出“人人不敢,處處不能”學術不端的科研氛圍;國家相關部門在開展宣講教育提高科研人員誠信覺悟的同時,主要依靠法治力量,嚴厲打擊學術不端和造假行為,才能有效制止學術不端和學術腐敗之風蔓延。

治理學術不端問題要像中央抓反腐敗工作一樣, “老虎蒼蠅”一起打。當前的學術不端更多地是發生在學術權威周圍,打著國家利益旗號給自己設專案、經費使用不規範、專案評審靠人情、申請專案過度包裝等。打學術老虎能起到震懾作用,效果會更明顯,有利於制止學術腐敗之風蔓延,減少科研經費浪費。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