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居/ 正文

【南懷瑾老師】《朱子家訓》:慾望與生俱來,慾望是人的天性。。。

(《朱子家訓》賞析系列之六)

慾望與生俱來,慾望是人的天性。對大多數人而言,一生都受慾望牽引,受慾望驅動。所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就是這個道理。但從來都是慾壑難填,一個人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慾望,有所為有所不為,方可放鬆身心,知足常樂。

【南懷瑾老師】《朱子家訓》:慾望與生俱來,慾望是人的天性。。。

自古以來,人們置辦家業,都已擁有“華屋”、“良田”為時尚。其實,這是沒有悟透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富不過三代”,誰也逃脫不了風水輪流轉的鐵律,從來都是“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從來都是“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這一點,明末清初著名理學家、教育家朱柏廬看得很透徹,他在《朱柏廬治家格言》中就用8個字對後人提出諄諄告誡,可謂語短意豐,看透人生。

勿營華屋,勿謀良田。

不要營造華麗的房屋,不要貪圖好的田地。

【南懷瑾老師】《朱子家訓》:慾望與生俱來,慾望是人的天性。。。

這句治家格言是古代智者對生存智慧的總結。先來分享一下郭子儀修汾陽王府的故事。據載,唐朝中興重臣郭子儀在奉旨興建汾陽王府時,曾拄著柺杖到工地視察,順口吩咐一位砌牆工匠,牆基要建得堅固一些。這位工匠回答說,請王爺放心,我家祖孫三代在長安,都是做泥水匠的,不知蓋了多少府第,可是隻見過房屋換主人,還未見過哪棟房屋倒塌了的。工匠的無心之語,使郭子儀領悟到了人世變幻無常的道理,從此他再也沒到過工地。

【南懷瑾老師】《朱子家訓》:慾望與生俱來,慾望是人的天性。。。

古人早就說過:“家財萬貫,日食不過三餐;廣廈千間,夜眠僅需六尺。”但至今仍有許多人依然執迷不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不少的大富翁,世界各地都有別墅,每個別墅裡請幾個傭人在那裡打理,一年可能只去一次,度假住幾天。他自己一年到頭都要辛苦賺錢,一年只有幾天時間去那裡享受一下。反而沒有那些傭人自在,那些傭人在他的別墅裡面,天天樂得清靜悠閒,享受他的別墅。

營造華屋沒有意義,貪圖良田也沒有意義。古語云:“千年田地八百主,田是主人人是客”。一千年的田地,可能會更換八百個主人,其實田地才是主人,人只是過客。有的人辛辛苦苦的賺了大半輩子,留下偌大的房產地產給子孫,就是希望世代兒孫吃穿不愁。其實,這是靠不住的。

【南懷瑾老師】《朱子家訓》:慾望與生俱來,慾望是人的天性。。。

宋朝宰相司馬光在他的家訓裡面講,“積金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書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讀;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中,以為子孫長久之計”,這才是真知灼見。積累金錢留給子孫,子孫不一定能守住。積累書籍留給子孫,子孫不一定能讀。不如多積累點善德,這樣才是為子孫打算的長遠之計。

【南懷瑾老師】《朱子家訓》:慾望與生俱來,慾望是人的天性。。。

總之一句話,人生在世,要牢記《治家格言》的忠告,領悟積累善德,勝如營造華屋,購置良田的道理。在基本的衣食住行得到滿足後,就不要把心思放在貪求高階的物質享受上,不要謀求華屋良田,不要奢求鮮花怒馬。要多做有益於自我精進的事,多做有益於奉獻社會的事。這樣,不僅該得到的物質財富會順其自然地得到,而且人生會不斷地提升境界和層次,生活會更充實,更有意義和價值。這個快樂又豈是華屋良田可以比得上的?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