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居/ 正文

雲南翁丁古寨火災前後對比,鱗次櫛比的茅草屋火後化為灰燼,悲壯!

雲南翁丁古寨火災前後對比,鱗次櫛比的茅草屋火後化為灰燼,悲壯!

這幾天翁丁古寨毀於大火的事件霸屏朋友圈,全國人民陷入了深深的惋惜,但同樣疲於奔命的人生也無法讓大家做更多的停留,去深度思考、挖掘、跟蹤甚至死磕事件背後的深層原因,以避免更多類似的悲劇發生。

▲痛心!雲南翁丁村老寨火災前後對比:鱗次櫛比的茅草屋火後化為灰燼。新京報我們影片

但我不願意錯過翁丁大火事件的慘痛教訓,翁丁用葬身火海的悲壯在為其他文化遺產吹出哨音。這些年我們的團隊直接或間接地參與到了翁丁古寨的保護,這個歷程中的故事幾乎囊括了文物保護事業中的所有醜陋:貪腐、建設性破壞、欺騙、強制搬遷、粗製濫造。而這些醜陋、低階錯誤居然明目張膽地發生在極受關注的翁丁古寨之上,足見我國的古村落保護事業是多麼落後和不堪。

我和團隊全職公益地保護文化遺蹟近十年,我切身體會地總結出古村落保護事業的兩大殺手:胡作非為和死不作為。

胡作非為的建設性破壞

胡作非為通常是發生在那些受各級政府重視,地方政府以此申請各種財政資金,少則數千萬,多則上億或數億元。而在各級財政資金使用過程中,不少地方政府有關部門為了更好獲得利益尋租,選擇低質的關聯企業,甚至違反規定程式,開展修繕建設工作,這樣的工程往往造成建設性破壞。大量的建設性破壞的低階程度讓人髮指,根本原因不是技術和審美問題,而是背後的腐敗與尋租造成。不少官員們為了獲得更多的工程腐敗或尋租,默許工程方大拆大建以做大工程量,而大拆大建恰是古村落保護的致命傷害。

這正是人們常見的古村落石板路被鋪上水泥,斑駁牆面常常被刷成白色的根本原因,正是因為工程尋租的需要,一些官員們和包工頭們勾結,不惜以破壞古村落為代價而謀取不法私利。

雲南翁丁古寨火災前後對比,鱗次櫛比的茅草屋火後化為灰燼,悲壯!

雲南翁丁古寨火災前後對比,鱗次櫛比的茅草屋火後化為灰燼,悲壯!

雲南翁丁古寨火災前後對比,鱗次櫛比的茅草屋火後化為灰燼,悲壯!

▲“中國古楹聯第一村”浪石古村入選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是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圖為浪石古村簡單粗暴的“刷牆修復”

雲南翁丁古寨火災前後對比,鱗次櫛比的茅草屋火後化為灰燼,悲壯!

雲南翁丁古寨火災前後對比,鱗次櫛比的茅草屋火後化為灰燼,悲壯!

▲翁丁古寨原來的道路

雲南翁丁古寨火災前後對比,鱗次櫛比的茅草屋火後化為灰燼,悲壯!

雲南翁丁古寨火災前後對比,鱗次櫛比的茅草屋火後化為灰燼,悲壯!

▲翁丁古寨旅遊開發破壞了原有的道路

我於三年前和國家文物局有關同志一起驗收國家財政資金支援專案的建設情況,包工頭和某些官員們幾乎無所不用其極的做大工程量,實在無法繼續增大工程量,竟然給文物建築一遍一遍地刷油,刷得文物建築發黑、屋內味道奇臭。這樣的醜陋行為比比皆是,眼睜睜看著一處處身處貧困地區的古村落,花了數千萬甚至上億國家資金,卻給自己帶來滅頂之災。群眾還以為政府資金來了,能給古村落帶來希望,為大家創收,而最終變成了某些官員們勾結包工頭,以犧牲古村落為代價,騙取國家資金的結果。

死不作為的見死不救

死不作為是另外一個極端,胡作非為發生在有利可圖的明星古村落,死不作為則發生在那些低級別的瀕危文物建築或者未有財政支援的古村落。我國的不可移動文物分成了國保、省保、市保、區縣保和未定級不可移動文物這麼自上而下的級別,從法理上講,不論何種級別政府都應有保護責任的,但在保護現狀中,區縣保、未定級幾乎無人問津,尤其在經濟落後的地區的低級別文物,更是處於自生自滅的瀕危局面。

雲南翁丁古寨火災前後對比,鱗次櫛比的茅草屋火後化為灰燼,悲壯!

從我這些年的觀察經歷,這批處於瀕危的低級別不可移動文物的規模之大,讓人瞠目結舌,保守估計佔所有保護文物的一半以上,不會低於50萬處,也就是說,我國的保護文物50%以上是瀕危的,是隨時可能被一場暴雨、颱風給徹底摧毀,這就是我們遺蹟保護的殘忍現狀。

▲那些已經消失的古建築

通常情況下,這些低級別的瀕危文物處在鄉郊野外,活著的時候沒人過問,死了也不會有人關心,不過就從保護名單裡抹除即可。對於一些地方政府保護部門來說,他們也有足夠理由來開脫保護不力的局面,“經濟落後”、“文物保護擔子重”、“人員編制不足”等等。終歸在他們眼裡,消亡是無解的。

可是真的是無解的嗎?且不說將胡作非為浪費的資金調配一部分來搶救這些瀕危的,就是不用財政資金也是有辦法的。那就是社會公益眾籌,很多文物的產生和傳承就是公益眾籌而來的,簡單而言就是群眾集資建設的,尤其那些廟宇、宮觀等地方信仰場所。地方政府只需要組織群眾公益眾籌,就可以很好開展搶救,使這些文物脫離瀕危局面。

雲南翁丁古寨火災前後對比,鱗次櫛比的茅草屋火後化為灰燼,悲壯!

雲南翁丁古寨火災前後對比,鱗次櫛比的茅草屋火後化為灰燼,悲壯!

古村之友透過大力推動公益眾籌搶救瀕危文物,也成功搶救了很大一批瀕危文物,我們滿以為有關保護部門會非常認同和支援,畢竟既沒有花財政資金、也沒有動用太多政府資源就搶救了這麼多瀕危文物。

但現實卻讓我們特別寒心,原因是一些地方政府的保護部門認為,靠社會眾籌搶救瀕危文物,暴露了他們在文物保護工作中不力,打了政府部門的臉。意思就是寧願這些瀕危文物最終消失,也不要社會來搶救,多麼可悲。更深層的原因社會眾籌的搶救資金,無法留出某些官員們的尋租預算,他們也就更無動力。足以見得,不論是胡作非為還是死不作為,根本原因還是在於是否有利益尋租的驅動。

尾聲

前兩天,我看到國家發文於2025年前全面復興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既高興也傷悲,高興檔案寫得很好,國家又會撥很多錢來搞文化遺蹟保護。傷悲什麼?傷悲那些沒活到今天的古蹟,也傷悲撥這麼錢又會滋生多少胡作非為。機制不改革,文物部門的一些官員們和商人們沒兩樣,不尋租幹活就不情願,和肉包子打狗又何異?徒增醜陋腐敗罷了。社會參與不進來,眼睜睜看著這些瀕危文物含恨而去,卻有力不被用。

說千道萬,也不管檔案怎麼寫,“胡作非為的建設性破壞”,“死不作為的見死不救”這兩個殺手不扼住,悲劇可能才剛剛開始。

古村之友 湯敏

2021年2月18日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