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居/ 正文

追尾時,為何一般是後車更慘?

一般汽車發生追尾事故時,的確有可能是後車受傷更嚴重一些,這種情況主要是由於現代汽車的安全設計理念以及汽車的行駛規律所導致的。汽車前部需要利用潰縮理論緩衝撞擊力,保護駕駛室不變形

現代的汽車碰撞保護理念——-潰縮吸能理念

正常情況下,汽車是向前行駛的,因此汽車的前部的安全就是首先要考慮的,受汽車的生產成本以及車身材料限制,目前,並沒有任何一種材料的剛性和受力強度,可以承受汽車碰撞時所產生的巨大沖擊,因此,在1959年,貝拉·伯瑞尼提出了碰撞潰縮吸能理論。賓士將這樣的設計應用在了第三代賓士S級(W111)上,使它成為了歷史首款具備碰撞吸能設計的車型。

追尾時,為何一般是後車更慘?

所謂的碰撞吸能理論的核心理念就是利用車身設計,該硬的地方足夠硬,該軟的地方足夠軟,硬的地方就是駕駛室,用高強度材料設計,確保碰撞時不變形,軟的地方則使用容易發生形變的材料製成,碰撞時利用材料的形變、潰縮,緩衝應力,從而降低駕駛室的衝擊和受力。

追尾時,為何一般是後車更慘?

基於上述理念,汽車的前保險槓採用相對柔軟易變形的塑膠製成,而保險槓內部一般還會設計有防撞梁、吸能盒,用來緩衝低速碰撞。吸能盒後面則會採用強度更大一些的材料,逐步緩衝、多級潰縮。實際上即使透過多層、多級別的潰縮理論,按照現有的技術和材料,也只能相對確保時速低於64km/h下的碰撞安全,超過這個速度,由於受力太大,也就失去了潰縮的意義,駕駛室就會發生形變,因此,國際上所有的碰撞測試都是以64km/h來進行的,實際上一旦兩個車以時速超過40km/h發生碰撞時,相對速度為80km/h,這個理論也就無法確保安全。

汽車在發生碰撞過程中需要考慮保護行人

現代汽車設計時不僅僅要降低碰撞損失,還要降低對行人的碰撞,因此設計時儘量採取圓潤的外形結構,把以前的一些金屬材料逐步演變成採用塑膠材料,如下圖所示,綠色部位是著重要考慮的,這部分設計一般透過塑膠保險槓、防護泡沫、雙層防撞梁(第一層為柔軟的鐵片),這些材料雖然對行人有所保護,但是無疑也會增加碰撞時汽車表面的破損程度。

追尾時,為何一般是後車更慘?

追尾時,為何一般是後車更慘?

追尾時,為何一般是後車更慘?

汽車後部一般都有防追尾設計

對於汽車尾部來說,發生碰撞的機率和強度就要小得多,因此,在汽車尾部通常很少採用潰縮設計,只有防撞梁以及吸能盒,這個防撞梁相對來說也比較薄,甚至有些車型後面乾脆簡配,直接暴露,沒有潰縮,受力強度就會增大。

追尾時,為何一般是後車更慘?

用最軟的部位撞最硬的部位後車往往後車受傷慘重

根據上面的解釋,汽車後部只進行了有限的潰縮設計或者沒有潰縮設計,保險槓後面承託的是相對堅硬的結構,而相對來說,汽車前部結構複雜,又必須考慮行人等情況,因此,追尾時往往是後車更慘重!

駕駛過程中如何避免追尾?

1、保持車距,不要跟車過近,一般可以遵循“兩秒法則”,即和前車的距離保持2秒。

2、不要分心,不要玩手機、刷抖音

3、女同志不要穿高跟鞋開車

4、注意前車屁股後面車標處有沒有“字母”,發現帶字母的主動遠離。

5、購買有主動安全系統的車型,可以在即將發生追尾時主動剎停。

追尾時,為何一般是後車更慘?

這裡強烈鄙視一下那些加裝“流浪鉤”的車主,,沒有任何一個人願意追尾,損人不利己的事情儘量少幹!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