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居/ 正文

古代不同時期的國畫,主要特徵分別是什麼?

文·段宏剛

中國有幾千年美術史,不同時期的國畫在特徵上不盡相同,是人們的審美情趣的自然流露。

中國畫誕生的時間非常早,差不多從新石器時代就開始出現,距今至少已有7000多年曆史。

6000多年前生活在今天西安東郊的半坡人,就已經擁有了較高的美術修養,他們會用天然彩色礦石,在陶器胚胎上畫出花鳥魚蟲的圖案,然後進行燒製,最終得到既有實用價值又有藝術價值的工具。

半坡人的彩陶圖案,特點以拙樸、自然為主,有一種不加修飾的原始美,可以看作是中國遠古時期非常有代表性的原始繪畫。

古代不同時期的國畫,主要特徵分別是什麼?

唐代·韓幹《牧馬圖》

真正意義上的中國出現在距今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是因為毛筆被髮明出來,人們畫畫時更加方便,創作效率大大提升。

春秋戰國時期的繪畫,大多畫在綾羅綢緞等絲織品上,俗稱“帛畫”,只有貴族才有實力去畫畫。帛畫的特徵以“線描”為主,先用線條勾勒出物象的造型後,再線上條內部填色,跟畫連環畫的畫法比較相似。填色時多用“平塗法”,把顏色均勻地平塗在物象造型內。

東漢初期,蔡倫改進“造紙術”後,中國畫的繪畫材質又一次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紙張比起絲織品有許多優勢,價格優勢無疑是最受大眾青睞的。

古代不同時期的國畫,主要特徵分別是什麼?

唐代·韓滉《五牛圖》

不過,此時的書畫紙張以“黃麻紙”為主,黃麻紙的特性接近宣紙,但表面比較粗糙,在上面寫寫畫畫時有一種滯澀感。寫書法時影響不太大,畫畫時就不好用。所以,從東漢到三國兩晉南北朝這400多年時間裡,中國畫的發展相當緩慢,倒是書法發展得比較迅猛,出現了張芝、鍾繇、王羲之、王獻之等許多書法巨匠。

另一方面,黃麻紙的壽命只有150多年,即使當時有繪畫作品流傳下來,也因為紙張的自然消解而看不到了。

大約在隋朝末年到唐朝初年,經過一代代工匠對紙張不斷改進,終於發明出質地柔韌、潔白細膩的宣紙,宣紙這些特性非常適合在上邊寫字、畫畫,極大地促進了書畫藝術的發展。

古代不同時期的國畫,主要特徵分別是什麼?

北宋·趙佶《芙蓉錦雞圖》

關於宣紙作畫的最早的文字記載,出現在唐朝末期的書畫評論家張彥遠的著作《歷代名畫錄》裡,寫道:好事家宜置宣紙百幅,用法臘之,以備摹寫。

這句話說明在唐代中後期,文人們儲存宣紙,用宣紙作畫已經非常普遍。

唐朝中前期到隋朝,人們在絲織品、紙張上作畫的情形都有,出現了展子虔、吳道子、李思訓、閻立本、曹霸、韓幹、韓滉、張萱、周昉等許多繪畫巨匠,把中國畫推向了第一座高峰。

隋唐時期的中國畫表現出兩個鮮明的特徵。

其一,造型以寫實為主。

其二,設色鮮豔、細膩、華麗。

古代不同時期的國畫,主要特徵分別是什麼?

隋代·展子虔《遊春圖》

隋唐時期,不論是山水畫、花鳥畫,還是鞍馬畫,抑或是風俗畫、界畫,在造型上嚴格按照物象的比例來畫,寫實性非常高,比如,韓幹的《牧馬圖》,韓滉的《五牛圖》,張萱的《武后行從圖》,李思訓的《江帆樓閣圖》,等等,都是如此。

在設色上,畫家們既細心又大膽,給觀者一種富麗堂皇的氣場。細心是因為設色時一絲不苟,用細膩的筆法一點點描上去。大膽是因為喜歡使用豔麗的色彩,如,紅色、橙色、紫色,充分發揮色彩的藝術衝擊力。

唐代繪畫之所以看起來富麗堂皇、雍容華貴,跟自信包容、積極向上、開拓進取的“大唐氣象”有很大關係。

唐代的這種繪畫特徵是宮廷(院體)畫家和民間畫師共同撐起的。

古代不同時期的國畫,主要特徵分別是什麼?

明代·徐渭《果蔬圖》

至宋代,“文人畫”逐漸發展起來,文人畫的最主要特徵是:追求神似,忽略形似,弱化色彩,以書法用筆入畫,重視筆情墨趣的發揮,倡導畫家用筆墨來抒發情感,表達心中意趣和志氣,跟院體畫與民間畫完全是不同的繪畫體系。

經過蘇軾、文同、黃庭堅、米芾等頗具影響力的文人的推廣,文人畫在北宋末年迅速發展起來,很快超越院體畫和民間畫,成為中國畫的主流。

之後的元、明、清,畫家們在創作中一直延續文人畫的特徵,並熔古鑄今,誕生了諸如趙子昂、王蒙、黃公望、倪瓚、文徵明、徐渭、石濤、八大山人、金農、鄭板橋、吳昌碩等國畫大師,為中國美術史書寫了輝煌的篇章。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