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居/ 正文

偏激極端與不接地氣

偏激極端與不接地氣

前幾天一篇報道甚是奪人眼球,內容說的是繼考公之後,內卷現象已經延伸至捲菸廠,連名校碩士都要去做體力活,以求謀得一個進科室的機會。到底是社會真的沒機會給他們了,還是他們自甘於現狀?這種內卷現象在身邊的人身上得到的反映則更為直接。他每日深夜定要長吁短嘆,嘆當今社會之內卷,嘆人生道路之艱難。“如何搞到錢?”,這一直擊人們靈魂最深處慾望的問題,長久以來深深地困擾著這個小夥。

我曾問他:“不如設想這麼一種未來,你財富自由瞭然後想幹嘛?”。“想幹嘛”是一個人生意義上的問題。如果你的人生目的就是賺錢,那完成這一目標後,你個體的意義就消失了。在擁有下一個目標之前,你的精神空洞無物。更不必說,在你賺錢的過程中,你對別人、對社會產生了什麼有價值的東西。從過去到現在,我都沒有得到他的回答。顯然,回答這一問題對他來說有點困難,物質上的滿足最後成了一張網、一個牢籠,在夢想尚未實現之前,虛無主義的影子已經籠罩了他。

小霍姆斯有這麼一句話“生命沒有必然的方式”。我不欲褒貶他對金錢的強烈愛好,畢竟沉思只能讓自己得到解脫,而對改造世界卻很無力,這是不爭的事實。令我驚奇之處在於,相比幾個月前,他焦慮的原因竟保持了高度的延續性。他的思考毫無進步,金錢的幻夢給了他極大痛苦,並且他將這種毫無必要的痛苦輸出給其他人。他的問題停留在“如何賺錢”“賺不到錢怎麼辦”“怎麼才能快速賺錢”等等確實俗不可耐的問題上。除了錢以外,他暫時還沒想到其他值得追求的東西。在他空無一物的精神世界中,金錢的虛無籠罩著一切;而對另一些人來說,這種虛無是體制、是福利、是套利,表現出來追求的形式多種多樣,但思想核心卻出奇地單一——如果他們有思想核心的話。

我同情這種被內卷所困的人。但正如我上一篇文章所說的,你反抗不了它,不是你的錯,但你納頭便拜,這就完全變成了個人慾望的囚徒。須知慾望永不得滿足,被這樣一種激情掌控,為八竿子打不著一撇的未來惴惴不安,乃至於畏首畏尾、首鼠兩端。見微知著,不知一個城市中,有多少人為了物質慾望沒有意義地折騰自己。正如前幾日在“X辰青年”中看到的文章,講述了一個女生在城市的日常,精心經營自己的事業、生活,最終卻敗倒在“小紅書”隔空施加的同儕焦慮之下。如此索然無味的文章,我重點讀了“她”對自己所謂“過度完美和精緻”的房間的佈局,“落地燈、地毯、香薰蠟燭、網紅落日燈……”,唯獨沒有書的存在。

書成了一個人自絕於社會的標

,媚俗才是合群而正確的事。

讀書不過是聽與故紙塵埃同朽的冥頑絮語,而沒有了物質享受以及對它們煞有其事的交談,自己便會被隔離在社交圈之外。

然而,正是精神上的匱乏,像皮鞭一樣抽著他們連滾帶爬地向前,抽著他們像沙丁魚一樣被倒入“生產線”製成罐頭,抽著他們試圖去滿足那永不滿足的慾望女神。他們痛苦、焦慮,進而抱團取暖,殊不知圈內不過充斥著庸俗地吹捧,轉瞬便會因為利益衝突而分崩離析。每個因慾望而痛苦的人,身上都透露著一股不自由的味道。即使他們聲稱慾望得到滿足,他們就會得以自由,殊不知滿足慾望的這一過程永不會到來,每一次對於慾望的向上獻祭,不過讓他們頸上那代表奴隸的套索更收緊一分。這個過程怎有自由可言?

小霍姆斯言,“你靈魂的慾望,是你命運的先知”。屈從於金錢的人,難免貪汙腐敗;屈從於美色的人,往往成為剝削他人性資源的惡徒;舉著自由主義大旗狐假虎威的人,破壞的是自由主義先驅們保有和諧社會的傳統;高舉意識形態大旗四處糾察的人,他們的無知反為人類平等與解放的藍圖上蒙上了令人作嘔的民粹色彩。在這些人身後,在他們所謂的“追求”的背後,可以窺見慾望女神的容顏,那絕不是什麼慈眉善目、溫婉可人的女神。它向渴求金錢者許諾金錢,向渴求美色的人許諾美色,向所謂的“自由主義者”許諾以自行其是,向所謂“U KNOW WHO”的人許諾失去的福利。

說到底,這群人都是為了自己,都在精緻利己,都以各種不同的方式為自己的追求披上“正義”的外套。

慾望同社會評價體系一起,在我們耳邊輕語著,“為我獻上犧牲”。

不要說每個理想都具有同等價值,“做出點讓別人生活更美好的事”與“怎麼搞到錢”這兩種理想,定然有優劣高下之分。

寒窗苦讀十數年,有幾人真正參加過勞作?有幾人為社會做出過實質貢獻?高學歷人群不用專職生產商品、服務,還能不時得到社會的經濟支援。那些供養他們的人,殷切地希望他們能改變這個社會,讓世界變得更美好,人與人之間更公平。但大多數高學歷者對社會的回報卻是自逞幾分天賦,為自己加冕了理所應當的皇冠。

“因為那些人考試不行,而我付出了很多”和“我沒那個能力,只能這樣得過且過”

,兩種極為衝突的情緒夾住了這群高學歷者。他們抬頭往上看,真正的精英一語不發;他們低頭往下看,勞苦大眾每日苦不堪言。既然無人打擾、無人戳破,於是他們心安理得了,狂妄之言與妄自菲薄同時攫住了他們,成為他們為自己開脫社會責任的理由。

黃國平的致謝提醒我們,有人經歷磨難,踏上理想主義的道路。但現實中,更多的人經歷磨難,轉而縮回個人的洞穴,專心經營他那一畝三分地。踐行一個更為高尚的理想,是讓人脫離慾望牢籠,跳出個人那點雞毛蒜皮的利益得失,乃至於超越個體生命歷程的可選項。前者實現理想的可能性再小,也勝過後者庸俗的個人得失。踏上理想主義道路的人保有實現更美好世界的火種,對於他們,我想改用羅翔老師的一句話,

“我們要努力去追求美好的世界,然後坦然接受結果的事與願違”

。對於那些執著於滿腦金錢享樂之徒,他們會在慾望的泥沼中翻湧撲騰。其中的大部分人,會因為把手段作為目的,永遠不得抵達目的彼岸,那頸上的套索只會不斷收緊,最終要麼放棄掙扎,要麼死於自身的慾望。我時常認為孔子的話應該倒過來寫——“不知死,焉知生”。那些或迷茫或自甘於物質享受的人,待到生命終結的那一刻,他們將意識到自己度過了多麼無聊的一生。

偏激極端與不接地氣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