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居/ 正文

五十多“欲”,多半無福,人到四五十,儘量少做2件事

人活一生不過百八十年,人一旦進入了四五十歲,也就意味著步入了人生的一道重要分水嶺,是我們將人生後半場入場券拿到手的年紀,也是我們褪去年輕時的滿腔熱血,將成熟、智慧裝進心裡的年紀。

五十多“欲”,多半無福,人到四五十,儘量少做2件事

人到四五十有什麼值得關注的學問呢?中國古代有一位“心理學宗師”很有發言權,他就是明代的心學大師王陽明,王陽明繼承發揚了前人的學說和理論,創立了響徹千古的“陽明心學”,成為了影響千秋萬代的絕唱。

五十多“欲”,多半無福,人到四五十,儘量少做2件事

王陽明一生可以用“坎坷”二字來形容,早些年他因得罪了宦官劉瑾,被貶貴州龍場,雖然仕途多舛,但是王陽明反而因禍得福,官運越來越旺,王陽明在龍場獲得了對心學更深的認識,這便是人們口口相傳的“龍場悟道”。

中年以後的王陽明對官場,對人生產生了更深的感悟,:五十多”欲”,多半無福,人到四五十,要少做2件事!

五十多“欲”,多半無福,人到四五十,儘量少做2件事

一、剋制自己的慾望和放縱

王陽明說:“四十多欲,大勢已去”。

程朱理學告誡我們要“存天理,滅人慾”,但是那太違揹人性了,生而為人,我們都有七情六慾,這很正常,但是這卻不是我們放縱慾望的理由,王陽明說:“人慾要存,天理也要存”!

五十多“欲”,多半無福,人到四五十,儘量少做2件事

人有慾望不可怕,可怕的是慾望超過了我們的掌控,一旦慾望失去了控制,我們便會迷失本心,失去方向,做什麼事情也許都會先考慮自己的慾望,被慾望所驅使,如此一來不僅影響了我們的財運,福氣也越來越少。

因此,人到中年,我們要主動剋制機遇,保持合理的慾望,我們便能平穩前行,反之,倘若你到了中年,內心的慾望依然高漲,此時要注意了!不妨把重心放在家庭上,平平淡淡,和和美美才是真理!

五十多“欲”,多半無福,人到四五十,儘量少做2件事

二、掌控自己的情感

王陽明說:“五十多情,雞犬不寧”

人一旦步入中年,也就意味著後半生已經開始,年輕時人精力旺盛,容易多情,如果到了中年還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感情,則一定會徒增不必要的禍患,此時可能真的要“雞犬不寧”了。

因此,當我們步入四五十的年紀時,我們的重心應該從情感轉移到修身養性上,一來我們的年紀已經不小了,身體才是首要;二來我們的感情、家庭、事業已經趨於穩定了,此時不應該發生變故,對愛人、對子女、對自己都不利。

五十多“欲”,多半無福,人到四五十,儘量少做2件事

此時我們不妨淡定一點,把心態放平,把多餘的感情看淡一些,把自己的情緒控制好,倘若我們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此生無憾矣。

五十多“欲”,多半無福,人到四五十,儘量少做2件事

王陽明說:人須在合適的時間做正確的事,人到中年,須剋制慾望,控制情感,讓簡單的生活變得充實,讓樸實的心靈感受到快樂,多關注一些柴米油鹽,少糾結一些情感瑣事,平平淡淡才是真。

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

中國有“兩個半聖人”之說,其中兩個聖人指的是孔子和王陽明,半個聖人指的是曾國藩,而王陽明是其中命運最坎坷的那個,也是領域最獨特的那個,他將心學運用到了生活中,也運用到了官場和戰場,讓他逢戰必勝。

五十多“欲”,多半無福,人到四五十,儘量少做2件事

即使已經過去幾百年了,王陽明的心學依然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發揮著不可磨滅的影響力,曾國藩、張居正、康有為等人都是他的“繼承者”。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也公開直言:“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

五十多“欲”,多半無福,人到四五十,儘量少做2件事

身為21世紀的人,王陽明的學說對我們來說,不僅是為人處世的智慧錦囊,也是升官發財的制勝法寶,因此建議在座的各位都去看一看《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這本書整合了王陽明的作品,描繪了心學大師的崢嶸歲月,將王陽明心學與當下相結合,幫助在座的各位少走彎路。

無論是自己看,還是買來送給身邊的人,這本書無疑都很上檔次。

點選上方商品卡,即可購買《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