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居/ 正文

中藥材:馬鹿茸

藥材名稱:鹿茸-馬鹿茸

採收加工:鹿茸每年可採兩茬。頭茬茸包括“二槓鋸茸”和“三杈鋸

茸”。另外還有計劃地採收少量的“二械吹茸”和“三杈砍茸”。砍茸是將鹿殺死取下連同頭骨的鹿茸,價格昂貴,頭茬茸為高檔產品,可出口換匯。鹿茸加工在我國傳統方法為“水煮法”,近年來又研究出“微波及遠紅外線法”,加工產品也分為“帶血茸”和“排血茸”兩種。第2次採收的二茬茸和幼鹿“初角茸”均骨化程度高,加工也簡單,屬低檔產品。馬鹿茸比梅花鹿茸茸大,一般都加工成“帶血茸”。

藥用部位: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

產地:吉林、遼寧、黑龍江、山東、北京、上海等

科:鹿科

原植物:馬鹿

中藥材:馬鹿茸

體形較大,體長2m,體重超過200kg。肩高約1m,背平直肩部與臀部高度相等。鼻端裸露,耳大呈圓錐形。頸長約佔體長1/3,頸下被毛較長。四肢長,兩側蹄較長,能觸及地面。尾短,雄性有角,眉叉向前伸,幾與主幹成直角,主十稍向後略向內彎,角面除尖端外均較粗糙,角基有一小圈瘤狀突。

中藥材:馬鹿茸

中藥材:馬鹿茸

冬毛灰褐色。嘴、下頜深棕色,頰棕色,額部棕黑色。耳外黃褐、耳內白色。頸部與身體背面稍帶黃褐色,有一黑棕色的背線。四肢外側棕色,內側較淺。臀部有黃赭色斑。夏毛較短,沒有絨毛,呈赤褐色。

中藥材:馬鹿茸

鹿茸-馬鹿茸藥材性狀:“馬鹿茸:較花鹿茸粗大,分枝較多,側枝一個者習稱“單門”,二個者習稱“連花”,三個者習稱“三岔”,四個者習稱“四岔”或更多。按產地分為“東馬鹿茸”和“西馬鹿茸”。東馬鹿茸:“單門”大挺長25~27cm,直徑約3cm。外皮灰黑色,茸毛灰褐色或灰黃色,鋸口面外皮較厚,灰黑色,中部密佈細孔,質嫩;“蓮花”大挺長可達33cm,下部有稜筋,鋸口面蜂窩狀小孔稍大;“三岔”皮色深,質較老;“四岔”茸毛粗而稀,大挺下部具稜筋及疙瘩,分枝頂端多無毛,習稱“捻頭”。西馬鹿茸:大挺多不圓,頂端圓扁不一,長30~100cm。表面有稜,多抽縮乾癟,分枝較長且彎曲,茸毛粗長,灰色或黑灰色。鋸口色較深,常見骨質。氣腥臭,味鹹。”

中藥材:馬鹿茸

中藥材:馬鹿茸

中藥材:馬鹿茸

中藥材:馬鹿茸

中藥材:馬鹿茸

中藥材:馬鹿茸

優等品馬鹿茸均以茸體飽滿、體輕、下部無稜線、斷面蜂窩狀、組織緻密、米黃色者為佳。

劣質品茸體乾癟、毛粗不全,體較重、下部起筋、斷面灰紅色者質次。茸體大部分毛已脫掉,顯灰白色,或下部隆起疙瘩狀,內部灰白色,體重已成骨化者不可作鹿茸入藥。

鹿茸-馬鹿茸藥性:

【產地】鹿產山林中,處處有之,我國西北及東三省為多,其茸及角入藥。

【性味】味甘鹹,性溫,無毒。

【主治】鹿茸為大補真陽要藥,主養血益陽,強筋健骨,生精充髓,治男子虛勞,老人精衰,腰膝無力,滑精,眩暈,婦人崩瘻帶下。

【別錄】療虛勞灑灑如瘧,羸瘦,四肢痠痛,腰脊痛,小便數利,洩經溺血,破瘀血在腹,散石淋,癰腫,骨中熱,舉疽癢,安胎下氣,殺鬼精物,久服耐老,不可近丈夫陰令萎。

【日華】補男子腰腎虛冷,腳膝無力,夜夢鬼交,精溢自出,女人崩中瘻血,赤白帶下,炙末空心酒服方寸匕,壯筋骨。

【容川】其宿以頭顧尾,能通督脈,督者腎脈,坎中一陽之主脈也,鹿生北方,得坎中一陽之氣也,故其督脈極旺,而脊與腦髓極足,因而上發而生角,每年一換,初生為鹿茸,茸之精氣極足,為補髓強精壯陽益血之聖藥。但其性上行,凡是血逆火逆者不宜用。惟血虛火弱,陽不舉,氣不上者,乃為合宜。

【靈胎】補陽益血。

【用量】普通七分至錢半。

【禁忌】壯年慎用,陰虛火旺者忌之,麻勃為使,畏大黃,不可嗅,有蟲恐入鼻顙,藥不能治,男子陰莖近入易於痿弱。

鹿胎—渾然元氣所在,歸下焦而不上行,為種子益腎補胞宮之要藥。“

【炮製】 鹿茸片:取鹿茸,燎去茸毛,刮淨,以布帶纏繞茸體,自鋸口面小孔灌入熱白酒,並不斷添酒,至潤透或灌酒稍蒸,橫切薄片,壓平,乾燥。鹿茸粉:取鹿茸 燎去茸毛,刮淨,劈成碎塊,研成細粉。

【性味】 甘、鹹,溫。

【歸經】 歸腎、肝經。

【用法用量】 1~2g,研末沖服。

【貯藏】 置陰涼乾燥處,密閉,防蛀。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