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居/ 正文

右衛古城,不能忘卻的輝煌(三)

右衛古城,不能忘卻的輝煌(三)

右衛古城,不能忘卻的輝煌

(三)

作者:王彩蜜

右玉縣是山西的北大門,歷史上是漢民族與北方遊牧民族爭奪的前沿陣地。春秋戰國時期的趙武靈王,在右玉建立了善無城,也就是右衛古城,推出了可以圖強稱霸的政治變革,讓右玉不再是蠻荒之地,讓右玉擁有了向世界見證自己厚重歷史的可見之史。右衛古城是輝煌的,曾為兩漢要塞、北魏京華、遼金陪都、明清重鎮,是一個濃縮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古城,有引領中華文化數百年風騷的“右衛文化”,是一座活著的古城,宛如一顆璀璨的塞上明珠。

01

右衛古城,不能忘卻的輝煌(三)

商貿重地 繁華富庶

從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開始,中央政府開放內蒙古河套、後套等地,推行“移民實邊”與放墾蒙地的政策,山西等內地農民大規模向內蒙古地區動謀生,即民間所稱“走西口”。這股洪流與長年不衰的旅蒙商隊,促了殺虎口至歸化城之間商路的繁盛與農業的開發,也促成了殺虎口與朔平府城的繁榮。而作為方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右衛城呈現一派繁榮景象。自清代設立朔平府後,右衛城就成了晉北一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成了誠信經商、以義制利的晉商遺風的誕生地。從《朔平府志》的記載中讓我們體到右衛掩藏在金戈鐵馬、錦袍玉帶、商貨繁榮背後的歷史偉力。

02

右衛古城,不能忘卻的輝煌(三)

右衛古城,不能忘卻的輝煌(三)

這是一座“以軍興商”的城市,右衛與蒙古僅以長城相隔,因其特殊的軍事地理位置,擔負拱衛京師的職能夷貿遷,蟻聚城市,日不下五六百騎的交易盛況。右衛除了邊貿市場、稅務關口之外,還形成了供邊地消費的軍需市場,給這座邊塞之城帶來了輝煌的盛景,各民族的習俗碰撞間,也將右衛的盛名傳往了各處,因此,當時右衛也被稱為“小揚州”“小北京”……

03

右衛古城,不能忘卻的輝煌(三)

明清時期,右衛鎮四大街店鋪林立,商賈雲集,始建於清乾隆二年(1737年)的南街“義合德”商號,業主為大同客商。現存該商鋪面闊四間,硬山重簷二層建築,原樑架儲存較好。右衛不僅積聚著一批商人商鋪,而且很多晉商從右衛鎮,經殺虎口,去內蒙做生意,右衛古城也成了“走西口”商人們休整的集散地在“走西口”的歷史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04

右衛古城,不能忘卻的輝煌(三)

清代,康熙從這裡西征走出,南征北戰,走向全國的統一。康熙五十年(1711年),清廷為右衛擢補八旗驍騎嶽六千官兵駐防右玉。右衛滿洲八旗官兵逐漸攜帶家眷浩浩蕩蕩來右玉定居,使右衛古城得以繁榮。雍正三年(1725)升衛為縣,置朔平府,該地的軍事色彩逐漸淡去,邊地貿易的發展刺激著鎮城經濟功能的發生,逐步轉變為商貿重鎮。

05

右衛古城,不能忘卻的輝煌(三)

從清末到民國,內蒙古河套、後套地方的放墾,吸引越來越多的移民、晉商旅蒙,朔平府(今右玉城)愈加繁榮,商號雲集。截止1907年,朔平府內還有很多家商號。

未完待續。

06

主辦單位:右玉生態文化旅遊示範區

右玉縣文化和旅遊局

編輯:王彩蜜

感受厚重歷史     領略邊塞風光

聆聽感人故事     體驗西口滄桑

精神高地      綠色家園

走進右玉      載笑載言

右衛古城,不能忘卻的輝煌(三)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