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居/ 正文

【和而不同】解讀《封神演義》(49)(50)

【和而不同】解讀《封神演義》(49)(50)

之四十九:三花削去,閉了天門

修道有成的人都知道“三花聚頂”是介於世間法與出世間法之間的一個層次。如果再繼續突破這個層次,人就徹底跳出三界之外了。

前來襄助西歧之師的玉虛門徒大多屬於這個層次。

但這個層次還是有漏的。雲霄、瓊霄、碧霄阻擋西歧之師是逆天之舉動,但也不是完全沒有一點客觀存在的合理性的。至少,與玉虛宮的許多門徒有一定關係。

玉虛門下愛說一句話:吾等犯戒。這話一點不假。玉虛宮中許多弟子都註定要參與到商周之交的這場大劫難中來。其中很大的一個原因,就在於這些人修道層次所致。當諸多弟子被雲霄用混元金斗拿入“黃河陣”內時,作者這樣評論:

“此混元金斗,正應玉虛門下徒眾該削頂上三花;天數如此,自然隨時而至,總把玉虛門人俱拿入‘黃河陣’,閉了天門,失了道果。只等子牙封過神,再修正果,返本還元。此是天數。”

削去頂上三花——這就是諸位弟子修道過程中所遭遇到的一劫。削去頂上三花,這意味著生命層次的降低。

那麼,為什麼這些已經修到“三花聚頂”層次,即將跳出三界的生命還會遭受如此之難呢?小說對此有過詳細的解釋。

看到弟子受難,元始天尊來到“黃河陣”前。“只見雲霄等三人出陣,道傍欠身,口稱:‘師伯,弟子甚是無禮,望乞恕罪!’元始曰:‘三位設此陣,乃我門下該當如此。只是一件,你師尚不敢妄為,爾等何苦不守清規,逆天行事,自取違教之律!爾等且進陣去,我自進來。’三位娘娘先自進陣,上了八卦臺,看元始進來如何。且說天尊拍著飛來椅,逕進陣來;沉香輦下四腳離地二尺許高,祥雲託定,瑞彩飛騰。天尊進得陣來,慧眼垂光,見十二弟子橫睡直躺,閉目不睜。天尊嘆曰:‘只因三尸不斬,六氣未吞,空用功夫千載。’”

元始天尊儘管雲霄等人“不守清規,逆天行事”,但事情也有自己“門下該當如此”的客觀一面。這個“該當如此”就體現在弟子“三尸不斬,六氣未吞”上。經歷了此難之後,諸位弟子還必須“再修正果,返本還元。此是天數”。

“黃河陣”被破後,“忽雲中子至。──燃燈請上篷,──打稽首曰:‘列位道兄請了!’眾道者曰:‘雲中子乃福德之仙也,今不犯“黃河陣”,真乃大福之士。’”

同是修道者,道路不同,修煉境界亦有差別。

人們說世界是公平的,這公平就體現在她的“無私”之上。

哪怕誰的內心有那麼一點“漏”,也會在這個世界的嚴格檢驗中暴露無遺。這意味著生命要想長久,就必須將自身的缺陷徹底補正。

之五十:“道兄,你是為善最樂之士”

在破“十絕陣”最後一陣“紅沙陣”時,南極仙翁也到場了。

南極仙翁在人們心目中是個慈祥可愛的形象。他來到紅沙惡陣之前,有點出人意料。

按照燃燈道人的安排,應該由南極仙翁來破。“眾仙步行排班,南極仙翁同白鶴童兒至陣前,大呼曰:‘吾師來會‘紅沙陣’主!’ 張天君從陣裡出來,甚是兇惡,跨鹿提劍,殺奔前來。抬頭見是南極仙翁,張紹曰:‘道兄,你是為善最樂之士,亦非破陣之流,此陣只怕你:可惜修就神仙體,若遇紅沙頃刻休!’”

在張天君的話裡包含著這樣一種觀念:惡只能以惡來治,善是不敵惡的。你南極仙翁發點慈悲之心倒還可以,非要破我的陣,那不是白白送死嗎?

張天君的話並不奇怪——世上的芸芸凡夫,哪個不是這樣看的?

惡人為什麼會對善者執意作惡呢?還不是“看準”了在善惡衝突中,惡一定得利,而善只能吃虧這一點嗎?

然而,表層的現象代替不了深層的客觀真實:善的力量大於惡的力量。

你不信,看一看破解“十絕陣”的整個過程,你就明白了。

“十絕陣”是典型的惡陣。十絕陣主以此為自豪,並認為無人能破。但人類世界這一層面存在著相生相剋的理。任何製造出來的矛盾與困難,都有化解它的相應方法——這個事實本身就是世界善的特性的具體體現。否則,世界上就沒有了制約惡的力量,這就破壞了世界的平衡律。

仔細觀察,破掉“十絕陣”的那些玉虛門下,哪個不是善的生命呢?善必定戰勝惡,難道不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嗎?也可能會問:在玉虛門下破陣前,不是還有一些人死於惡陣之前嗎?

的確是這樣的,但你不能得出善無法戰勝惡的結論。那些死於“十絕陣”前的人當然也是善的生命,但他們的善是不夠純淨的,是有漏洞的善;或者說,在他們的身上還存在著許多“惡”。我們從薛惡虎、韓毒龍等人的名字上就可以略知一二。所以,他們在惡陣的“檢驗”之下沒有過關。而當一個生命的特性趨勢於至善時,他自身的制約力量就越來越強。任何邪惡都會退避的。

以惡治惡,比的是誰更惡。所以稍惡的一方就敗下陣來;以善制惡,嚴格的說,是以善化惡,靠的就是善的力量對惡的基石的化解。

為什麼惡人見了善者就本能的仇視?就在它們在善者身上看到了最讓它們恐懼的純正的善!

“話說南極仙翁曰:‘張紹,你不必多言。此陣今日該是我破。料你也不能久立於陽世。’張天君大怒,縱鹿衝來,把劍往仙翁頂上就劈。傍有白鶴童子將三寶玉如意赴面交還。來往未及數合,張天君掩一劍,望陣中就走。白鶴童子隨後跟來。南極仙翁同入陣內。張紹下鹿,上臺,把紅沙抓了數片,望仙翁打來。南極仙翁將五火七翎扇把紅沙一扇,紅沙一去,影跡無蹤。張天君掇起一斗紅沙望下一潑。仙翁把扇子連扇數扇,其沙去無影向。南極仙翁曰:‘張紹今日離逃此厄!’張紹欲待逃遁,早被白鶴童子祭起玉如意,正中張紹後心,打翻跌下臺來。”

善不敵惡——這是人理,尤其是惡人之理;善可制惡,大善可制大惡——此乃天理。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