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居/ 正文

張伯駒:不愛戎裝愛文裝,為何卻被稱為民國四公子呢?

01

不愛“戎”裝愛“文”裝

張伯駒,出生於1898年,河南項城人,是民國四公子之一。

張伯駒生父是張錦芳,兒時過繼給袁世凱表弟張鎮芳。張鎮芳是清末的直隸總督,民國時期又擔任河南總督以及民政長等數個職務。

張伯駒:不愛戎裝愛文裝,為何卻被稱為民國四公子呢?

張伯駒

張鎮芳原想好好培養這個極其聰慧的兒子,希望今後如他一樣,著戎裝,擔得一重職。無奈張伯駒發覺官場汙濁,不願如父親所願。他反而更像一位文人,喜愛詩詞書畫。

由於戰亂影響,清末民初,文物大量流失,一些封建貴族也開始了大肆變賣,張伯駒養成了收藏古董的愛好。

張伯駒:不愛戎裝愛文裝,為何卻被稱為民國四公子呢?

宋范仲淹《道服贊》卷

從1926年開始,這位富家公子就四處奔走,收留在民間的中國古代書畫,裡面包括了不少名品,比如杜牧《贈張好好詩》卷、宋范仲淹《道服贊》卷、元趙孟頫《千字文》等。

而正是在收留文物的時候,張伯駒的思想也發生了轉變,從單純的興趣愛好,變成了保護文物不外流。為此張伯駒不惜變賣家產,甚至受到了人身威脅。

張伯駒:不愛戎裝愛文裝,為何卻被稱為民國四公子呢?

《平復帖》

1941年,張伯駒從宗室溥心畲處,以四萬大洋的價格收得東晉時期的《平復帖》,然而這幅古董卻被汪偽政權的大佬看中,張伯駒為此被非法綁架8個月,特務威逼張伯駒交出他珍藏的國寶,張卻寧死不從,一直到當年秋天釋放之後,張伯駒舉家搬遷,這幅《平復帖》也被縫在被子裡帶出,足以見證當時的危險。

在張伯駒收藏的眾多書畫中,有一幅尤其珍貴。那就是李白的書法真跡《上陽臺帖》。

02

天價購得《上陽臺帖》

1937年春天,張伯駒在郭葆昌家中首次見到《上陽臺帖》,同時看到的還有其他名家書法。當時張伯駒擔心書畫會被賣到海外,便提出購買之意。

張伯駒:不愛戎裝愛文裝,為何卻被稱為民國四公子呢?

《伯遠帖》

郭葆昌同樣也是識貨的人,在價錢上絲毫沒有任何客氣。最終商定張伯駒以20萬元購買《上陽臺帖》《中秋帖》《伯遠帖》,以及唐寅《孟蜀官妓圖》、王時敏《山水》軸、蔣廷錫《瑞蔬圖》在內的6件書畫作品,先付6萬元,餘款則以一年為期付清。

6萬元是什麼概念呢?在當時130大洋就已經能夠買下一套四合院,6萬元相當於460套四合院。即便是張伯駒的財力,想要完成這樣一筆交易,也是異常艱難的事情。

張伯駒:不愛戎裝愛文裝,為何卻被稱為民國四公子呢?

但沒有想到的是,到了夏天,“盧溝橋事變”爆發,金融封鎖,到了第二年張伯駒仍然不能還上餘款,無奈之下,只好退回《中秋》《伯遠》兩帖,以《上陽臺帖》及其餘畫作留抵已付的6萬元。

建國後,《中秋》《伯遠》兩帖在張伯駒的建言下,由故宮博物院以重金從香港購回。

03

李白唯一書法真跡

李白不僅是“詩仙”,還是一位書法高手。遺憾的是,其生前作品多因戰亂而丟失,如今只剩下一本,便是《上陽臺帖》。

《上陽臺帖》是李白所寫的四言行草詩原本,長28。5cm,寬38。1釐米,共計25字,即:“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可窮。十八日,上陽臺書,太白。”

張伯駒:不愛戎裝愛文裝,為何卻被稱為民國四公子呢?

《上陽臺帖》

歷朝歷代不乏有名人在此帖上留下印記,比如乾隆在標題上提下的“青蓮逸翰”四字,正文右上方宋徽宗趙佶用瘦金書所寫“唐李太白上陽臺”七字,後面又分別有張晏、杜本、歐陽玄、王餘慶等元明世家的題跋和印章,足以見證其身價。

50年代,張伯駒將《上陽臺帖》、《平復帖》等眾多文物上交國家,最終被放入故宮博物院中,極大地充盈了館藏。

據統計,如今這一幅《上陽臺帖》,價格至少在10億以上。

關注【中博藏博物館】公眾號

追溯民族文化之源

第一時間瞭解平臺推出的文化惠民活動

喜歡此文點選“

在看

”鼓勵我們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