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居/ 正文

告別大拆大建,中國建築師們造了什麼有趣房子?

告別大拆大建,中國建築師們造了什麼有趣房子?

這二三十年,我們對房子的熱情堪稱空前:價格漲漲跌跌,風水起起伏伏,設計師有沒有名氣,造型夠不夠網紅……買不買房子的,都能聊上兩句。

但那些真正負責造房子的建築師們,又在關心些什麼?中國第一位普利茲克獎得主王澍早就列出問題一連串:

“中國5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約有3000座,每一座城市都變成了高樓大廈的樣子。中國文化在城市中怎樣呈現?中國人要的未來到底是什麼?在高樓大廈之下,普通人那種日常的、可愛的、小小的生活,價值在哪裡?城市和鄉村的關係該如何看待?建築師又該如何透過設計,幫助人們跨越城鄉之間的價值鴻溝?”

告別大拆大建,中國建築師們造了什麼有趣房子?

以上問題,紐約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也很好奇。

過去30年,新樓新房,越來越多。這股規模驚人的中國建造浪潮中,出現了什麼屬於中國的有趣東西?

MoMA花了四年時間慢慢尋找,終於在最近舉辦了史上第一個中國近代建築專展“Reuse, Renew, Recycle”(重複使用、再生、回收)。

告別大拆大建,中國建築師們造了什麼有趣房子?

告別大拆大建,中國建築師們造了什麼有趣房子?

告別大拆大建,中國建築師們造了什麼有趣房子?

告別大拆大建,中國建築師們造了什麼有趣房子?

告別大拆大建,中國建築師們造了什麼有趣房子?

告別大拆大建,中國建築師們造了什麼有趣房子?

告別大拆大建,中國建築師們造了什麼有趣房子?

告別大拆大建,中國建築師們造了什麼有趣房子?

八個專案入選了這次展覽,從左到右依次是上海龍美術館、上海池社畫廊、陽朔Alila糖舍酒店、北京微衚衕、景德鎮御窯博物館、金華瓷屋、富陽文村、松陽竹劇場

當中展出的,不是那些矗立在城市中心,名字響噹噹,誰也忽視不了的高聳摩登大樓,而是那些在繁華周邊安靜生長,試著用自身的存在,回答一些重要問題的奇妙作品。

用過的建築材料只能扔掉嗎?都市裡的建築要怎麼“自然”起來?鄉村會變成另一個鋼筋水泥的城市嗎?

這些關於環境、生活和未來問題的新思考,正在我們身邊悄悄發生。

未來並不遠,現在就和我們動身去其中三處瞧一瞧。

舊鄉村生長出新民居

告別大拆大建,中國建築師們造了什麼有趣房子?

告別大拆大建,中國建築師們造了什麼有趣房子?

告別大拆大建,中國建築師們造了什麼有趣房子?

告別大拆大建,中國建築師們造了什麼有趣房子?

富陽文村

‍♂️業餘建築工作室

杭州遠郊的富陽,有個文村,歷史悠久,中國第一個獲得普立茲克獎殊榮的建築師王澍和陸文宇,設計的鄉村復興專案,就藏在這裡。

起初,富陽只邀請王澍設計城市的歷史博物館、美術館和檔案館。王澍做歷史調查時卻發現,

由於不在國家的保護名單裡,當地300個村落,只有不到20個還保留著傳統的自然狀態,幾百年來積累的建築智慧,正在迅速消失。

鄉村再生,就成了王澍得獎之後,為自己挑選的新挑戰。

告別大拆大建,中國建築師們造了什麼有趣房子?

告別大拆大建,中國建築師們造了什麼有趣房子?

現在城市的大拆大建,使得城市裡的建築文化傳承幾乎沒有希望了,僅剩的一點‘種子’就在鄉村,我希望它還能發芽。

老房翻新,文村已經習慣了推倒舊房子,蓋上嶄新的仿歐式建築。但新和舊,能不能更加融洽地並存?

王澍用了和傳統民居一樣的杭灰石、黃泥土、紙筋灰,保留專屬文村的建築特色,外形上看來,

新房子彷彿是從鄉村裡自然生長而來。

告別大拆大建,中國建築師們造了什麼有趣房子?

告別大拆大建,中國建築師們造了什麼有趣房子?

告別大拆大建,中國建築師們造了什麼有趣房子?

考慮到鄉村生活的習慣和城市很不一樣,鄉村的再生,自然也不能照搬城市。

王澍特別為鄉民們設計了整整24戶農居,共8種形態,每種形態還有3種變化。

每戶房子都會因為所處的環境、主人的需求不同而不同,

再也不要死板的“住房模版”無限複製、擴張。

告別大拆大建,中國建築師們造了什麼有趣房子?

告別大拆大建,中國建築師們造了什麼有趣房子?

告別大拆大建,中國建築師們造了什麼有趣房子?

告別大拆大建,中國建築師們造了什麼有趣房子?

往細裡看,每戶都有一個精心設計的入口,因為“這是一戶人家的尊嚴”。門旁邊的小空間,方便婦女和鄰居聊聊天,做手工。房子裡除了起居室,還有天井、農具間。廚房夠大,可以自建土灶。頂層閣樓做得乾燥、通風,方便堆放、晾曬穀物,還能養蠶。

告別大拆大建,中國建築師們造了什麼有趣房子?

告別大拆大建,中國建築師們造了什麼有趣房子?

建築材料是就地取材,黃黏土做的夯土牆如果被推掉,還能用來種菜,同時也融入光伏發電、雨水回收這些新技術

設計上,王澍儘量滿足鄉民的要求,唯獨一點,

大家想要氣派大別墅,他直接拒絕

了。

農村土地雖多,他也不希望住房無節制地佔有土地,把面積嚴格限定在120平米以內。“目的就是讓村民們知道,什麼是有道德的、可持續的生活方式。”

這就是王澍心裡理想的未來鄉村,有自然,有傳統,也有現代化的便利,不必做另一個“現代城市”。

告別大拆大建,中國建築師們造了什麼有趣房子?

用舊磚和自然再建造出的博物館

告別大拆大建,中國建築師們造了什麼有趣房子?

告別大拆大建,中國建築師們造了什麼有趣房子?

告別大拆大建,中國建築師們造了什麼有趣房子?

景德鎮御窯博物館

‍♂️朱鉳建築事務所

景德鎮御窯博物館,坐落在歷史街區中心,由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學院院長朱鉳設計。大師出手,造型也有過小小爭議。半管狀的造型,引得網友吐槽,“像大蟲子、肉腸、烏篷船……”

其實,它只是重現了景德鎮的傳統龍窯。走進低緩柔和的磚拱空間,就能切身體會過去工匠勞作燒瓷的經驗。

“我們想用最簡單原始又富有感染力的形態,抽象窯的形式,來傳達一種充滿手工製作的拙意。

告別大拆大建,中國建築師們造了什麼有趣房子?

告別大拆大建,中國建築師們造了什麼有趣房子?

告別大拆大建,中國建築師們造了什麼有趣房子?

博物館的造型靈感很古老,材料也不新,

有20%是從舊窯上拆下來的磚頭。

在景德鎮,每個窯只能燒製80次,就會拆掉重建。失去儲熱功能的舊磚,以往會拿去修建別的房子,如今被朱鉳拿來建造博物館。

告別大拆大建,中國建築師們造了什麼有趣房子?

告別大拆大建,中國建築師們造了什麼有趣房子?

環保之外,朱鉳也說,

這些磚塊有城市的記憶溫度。

“舊時孩童在冬天上學途中,會從路過的瓷窯上撿一塊滾熱的壓窯磚塞進書包抱在懷中,憑藉這塊磚帶給他的溫度,捱過半日寒冬……”

告別大拆大建,中國建築師們造了什麼有趣房子?

告別大拆大建,中國建築師們造了什麼有趣房子?

窯值得借鑑、利用的地方,不只這一處。博物館共8個磚拱,形式不一,地面上卻統一隻有8到9米的高度,

和附近的民居差不多高,實在不像向來宏偉莊重的博物館,

卻是朱鉳想要的“自然建築”。

告別大拆大建,中國建築師們造了什麼有趣房子?

告別大拆大建,中國建築師們造了什麼有趣房子?

自然建築常被簡單理解為親近野外,使用環保材料,

而朱鉳的建造法則是尋找與當地自然條件最匹配的建築形態,

“大自然會告訴人們在這個地方應當如何建造房屋。”

告別大拆大建,中國建築師們造了什麼有趣房子?

顯然,在先有窯後有城市的景德鎮,窯就是最貼合昌江沿岸溫潤氣候的建築。

他設計的博物館不裝空調,藉助窯的構造特點,用來自自然的風、光、熱就能做到冬暖夏涼,把能耗減到最少。

除此之外,朱鉳還有別的心願,想要建築和自然充分交融。他說,一般的博物館是黑空間,進去以後,外面的下雨刮風,都無從得知。御窯博物館鬆散的結構卻正好相反。

告別大拆大建,中國建築師們造了什麼有趣房子?

為什麼建築不能像人一樣有感覺呢?下雨的時候,我們為什麼不能在這裡聽到蟬聲和雨聲?

行走在博物館裡,穿過幽暗的拱洞,有時會突然進入露天小院。有的拱是空的,身在建築裡,也能感受到天光、風和草葉香氣。在這種時而在室內、時而在室外的體驗裡,建築和自然的界限,也就悄悄模糊了。

野生劇場的生命迴圈

告別大拆大建,中國建築師們造了什麼有趣房子?

告別大拆大建,中國建築師們造了什麼有趣房子?

松陽竹劇場

DnA建築事務所

地處山林,可持續材料,手工製造,徹底擺脫磚塊混凝土……一般列出以上條件,腦海自動浮現一棟可愛鄉野小木屋,但松陽縣的竹劇場完全不同。

彎折並捆紮的大量毛竹,編成圓形穹頂,

穹頂裡洩下天光,整個空間生機盎然又富有詩意。

告別大拆大建,中國建築師們造了什麼有趣房子?

建築師徐甜甜起初只是來這裡完成一個酒店專案,沒想到,她被鄉村和城市截然不同的特質徹底迷住了。

“這裡不像城市。許多城市看起來太過相似,沒有自己的特徵。但是村落不同,每座村落都有自己的歷史與特點。”

當時的村主任找到她,希望能在山上做一個竹亭。然而加工竹子必須用秋冬的竹子,加工也很費時費工。徐甜甜不禁想,能不能利用正在生長的竹子,直接編織一個空間呢?

告別大拆大建,中國建築師們造了什麼有趣房子?

大家都知道那個砸缸的司馬光,老年時候造了個“獨樂園”,那裡就有把竹枝束起來做的小涼亭

天方夜譚一樣的靈感,其實來自日常觀察。山上的毛竹根莖強健,完全可以當作天然打好的牢固地基。地面以上的部分又十分柔韌靈巧,甚至可以橫著生長。

徐甜甜帶著團隊試了幾次,稍加編織,一座完全由可再生資源構成的“純天然綠色建築”就完成了。

告別大拆大建,中國建築師們造了什麼有趣房子?

告別大拆大建,中國建築師們造了什麼有趣房子?

漫山遍野的毛竹,取自自然,又迴歸自然,不需要材料運輸,不需要建造,隨著需要搭建、拆卸,沒有任何資源浪費和環境汙染的擔憂。

更妙的是,毛竹有一定的生長週期,可以換新,也有變化,竹劇場猶如一座有生命迴圈的新陳代謝體。

建築本身,就是自然,生生不息。

告別大拆大建,中國建築師們造了什麼有趣房子?

對我來說,建築不只是一件手工藝品,它更是關乎場所和人,它還是對於當地歷史的媒介,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建築應該聯絡過去與未來。

雖然竹劇場極盡美麗,但徐甜甜還是堅持認為,

這座建築,重要的不是美學,而是對社會的重要作用。

她在松陽做了許多小而美的專案,引發了很大的反響,吸引著曾經離開的人們迴歸鄉村,重新愛上家園。這才是她想要的。

告別大拆大建,中國建築師們造了什麼有趣房子?

陽朔糖廠保留著“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的歷史標語

“房子”很近,“建築”卻好像離得很遠。

“舊建築適應性再利用”“傳統建築技術新詮釋”“非干預式建築振興鄉村”,術語高深得不得了,其實和我們的日常再緊密不過。當代生活,吃喝拉撒,工作休閒,哪一樣離得開建築。不論你願不願意,建築都深刻塑造、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而這些小小的嘗試,也許還不足以完美解決現在的難題。但隨著它們建成落地,投入使用,悄無聲息地改變著世界,一些更加有趣的未來,也正在向我們招手了。

撰文 - Freda

編輯 - Nikki

告別大拆大建,中國建築師們造了什麼有趣房子?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