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居/ 正文

小人和君子

小人和君子紹興東西

以下文章來源於行走中的生命 ,作者夢裡紹興

小人和君子

行走中的生命。

生命是走出來的

小人和君子

小人和正人君子的區別是,小人總在陰暗角落算計,正人君子總喜歡坦坦蕩蕩行事。較量的結果,基本上都是小人得志君子落敗。

對於這種結果,我們都很無奈,但理性告訴我們,這個社會要發展、要和諧,君子是不能跟小人學的,為了讓君子的心理能獲得平衡,讓社會的輿論能得以釋懷,中國式的自我寬慰就是: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意思是小人總有受報應的一天。這給人的寬慰是,小人得便宜是眼前的、即時的,君子的獲益是未來的、長期的。實際上,這種說法,還是基於利益。

這種理論總缺了一點直面事實的勇氣,不管是從歷史還是從現實,我們都能看到許多壞人一生順利,得以善終。我算是個現實主義者,不喜歡自欺欺人的說法。所以我倒更願意接受康德的說法,好人不一定好報,壞人不一定不能善終,儘管殘酷,但符合事實,與其忽悠自己不如直面現實。

章樸是方孝孺的老鄉也是他的學生,方孝孺被滅十族的時候,因為章樸還在老家海寧沒有被牽連到,好歹算保了條命。否則,憑永樂皇帝的個性,是一個都跑不了的。

方孝孺被殺以後,永樂下令:“藏孝孺文者罪至死”。為了讓老師的文章不與身滅,章樸冒著極大的風險,自覺承擔起了幫老師整理遺稿的責任。

永樂四年,章樸被牽扯到一場官司,一起坐牢的有個叫楊善的。這個楊善可不是一般的人,能說會道。明英宗土木堡之變以後成了也先的俘虜,是楊善的花言巧語,讓也先放了人。

這說明,楊善是個聰明人。一個聰明人如果人品不好,那就不是一般的壞,能壞到極致。一個人要壞到無可救藥,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聰明,能想到別人想不到的事;二看透,知道所謂的報應都是胡扯,這樣做起壞事 來就無所顧忌。

楊善剛好成了章樸的牢友,也就有機會知道章樸的秘密。他要了解章樸替自己老師方孝孺整理遺稿的事,章樸覺得這個共患難的牢友值得信任,把自己怎麼收藏方孝孺的文章,家裡有本方孝孺的文集這樣機密的事都告訴了他。為了獲得證據楊善居然還把這本《方孝孺集》借過來,偷偷的把這一情況上報給了領導。

結果是楊善因告密有功被釋放並官復原職,章樸因收藏整理方孝孺的遺稿被處死。

章樸的弟弟章宗簡知道哥哥被判有罪以後,特地趕來要替哥哥受刑,上司居然把他弟弟作為同黨一起處死。

章樸在臨刑前賦詩有:面母終無日,歸魂定有路。

弟弟宗簡留詩曰:痛彼茲烏冷,甘作雁行啼。

這兄弟兩人同日受刑,就是楊善告密的結果。

章樸的行為可以說是文人的義行,不懼永樂的淫威,堅信自己的老師是無辜的,其文章是有價值的。

楊善就是踩著這兄弟兩人的鮮血,走出了牢房再次進入仕途。這個害過章樸兄弟的楊善,在英宗的奪門之變後,又參與殺害了于謙。和當時的那幫小人一起,創造了一個比岳飛“莫須有”更荒誕的罪名—“意欲”,就這樣一個愛國者成了賣國賊。

楊善這樣一個沒有底線的小人,居然仕途一路順利,活到七十五歲善終。

對於這樣的小人結局,你恐怕無法用一句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就能平衡的。

楊善害章樸、于謙,儘管手段卑劣,但目的明確。

反之,章樸和于謙就仁得仁死得其所。

其實,我們的人生總會遇到不同的人,不管對方是誰,我們唯一能堅守的就是做自己認為值得做的事。

至於地獄和天堂都不能事前預料的,唯一的目的不過是心安而已。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