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掃黑風暴》潦草收尾,爆款劇為何不得善終?

作者|林 洛

編輯|友 子

超45億的播放量,《掃黑風暴》無疑是今年暑期難得一見的爆款。

無論是節奏、尺度、陣容,還是此後關於版權、超前點播引發的爭議,在不同階段都將這部劇送上了頭條。

但隨著劇情發展,炸裂的開局卻因為“挖坑不填”高開低走,豆瓣評分從最開始的8分一路下滑到當前的7。3。隨著評價人數增加,評分可能還會繼續下跌。

《掃黑風暴》潦草收尾,爆款劇為何不得善終?

9月9日《掃黑風暴》將向非會員放出最後一集。前半程吊起的期待有多高,看完大結局的觀眾失望就有多大。

《掃黑風暴》後半段的多個情節段落劇中口型對不上,故事整體邏輯也出現斷層,可見後半部分劇情經過不少修改。尤其是故事最後犯罪公職人物的戲份明顯不符合劇情需求——反派瞬間被擊敗,甚至沒有垂死掙扎;對最大boss的描寫也止步於富商高明遠,原本露出冰山一角的省委常委王政被一筆帶過。

前半段的高能讓不少人以為《掃黑風暴》是又一部《人民的名義》。但從最終的情節“腰斬”看出,此類大尺度題材在當下依然面臨不少限制。

《掃黑風暴》之外,近年高開低走的劇集作品其實並不少,去年《三十而已》《以家人之名》,今年的《贅婿》《喬家的兒女》等現象級作品都出現了類似的情況:前期話題度堪稱炸裂,但後半程少人問津。

前期的高熱度高口碑,無疑能第一時間助力劇集出圈,給平臺帶來流量和收入。但一旦營銷過度,觀眾被不斷推高期待,最終的觀感落差會形成新的口碑反噬。

《掃黑風暴》潦草收尾,爆款劇為何不得善終?

虎頭蛇尾,半部好戲

《掃黑風暴》最終還是沒能成為下一個《人民的名義》。

《掃黑風暴》無疑是今年暑期的大爆款。前期並沒有任何宣傳鋪墊,這部劇直到開播前三天才空降定檔。

故事開篇就持續高能:薛梅光天化日被殺害、高明遠擦拭DV上人血時鎮定自若、李成陽從警察變成黑幫律師、馬帥直接掰斷手指、孫興在夜總會侵害徐英子…

掃黑的敏感題材,加上孫紅雷、劉奕君、寧理等實力派,讓《掃黑風暴》從開播當晚就成了話題,不少觀眾抱怨每天一集不夠看。

《掃黑風暴》潦草收尾,爆款劇為何不得善終?

尺度全開的情節展示,是《掃黑風暴》前期熱度爆棚的最大原因,直接推高了觀眾的期待值。

無論是前期對黑暗勢力的“一手遮天”、全員惡人、狼人殺既視感的氛圍烘托,還是緊貼現實生活的情節設計如裸貸、美麗貸,以及對孫小果案以及操場埋屍案等真實案例的參考和對映,尺度之大近年少見。

而這樣的鋪墊也吊足了觀眾的胃口——最終大boss到底是誰?又將如何被解決?

萬萬沒想到,故事剛到高潮就戛然而止。後半程情節匆匆且潦草收尾,反派不僅沒有如預想般在奮力反擊後被制服,故事完結後還留下一堆未填的坑。

而從當下的情節一路推演,更能發現一連串劇情邏輯問題:

董耀逃跑未遂在高明遠的逼迫下去紀委自首承認曾殺害麥自立,並栽贓李成陽行賄,為何不將麥自立之死推到已死的馬帥身上?

孫興和賀芸的關係不是被查出來,而是簡單被黃希撞破,結果暴戾的孫興最終卻放過了知道真相的黃希、黃希在當中也並沒有發揮任何作用?

賀芸在黃希的一席話後,為何就直接選擇去自首且如此順利接上了正在逃跑的孫興?

高明遠在被抓的時候,為什麼都沒有為自己規劃逃跑路線和後路?

鄭毅紅在得知高明遠在車下埋炸彈後,為何直接交代了養育其20年的高明遠的所有事情?

王政是被誰供出來的,他在這一串事件中的身份又是什麼?

《掃黑風暴》潦草收尾,爆款劇為何不得善終?

如果說董耀和陳建波的“傻”導致了其最終落網還有所鋪墊,後續從董耀自首、到挖屍體、再到高明遠被抓以及最終最大反派的出場,從確定嫌疑人到抓人,再到集齊證據定罪,這當中還有相當多的劇情。但最終這些都被一筆帶過。

隻手遮天幾十年的反派團隊在這麼短時間就被一網打盡並選擇投降說出真相,沒有找幫手、沒有破壞證據、沒有任何反抗……結局收尾之草率,和前面的細心鋪墊形成鮮明的對比。

《掃黑風暴》的結局,匆忙到很多支線戲份根本沒有講完。比如薛梅死前拍攝的影片中到底有什麼?裴偉到底是不是反派?徐小山他殺的真相到底是什麼?麥萌萌到底上了誰的床?林浩和黃希又是怎麼就在一起了?

大量劇情缺失,導致非常硬派的故事像是一張網被剪掉一個角後又強行拉扯再次拼接到了一起,很多地方都沒法圓起來。

《掃黑風暴》潦草收尾,爆款劇為何不得善終?

大尺度只演了一半

流量考量卻沒忘

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其實從中段開始,《掃黑風暴》節奏就開始變緩。不少觀眾也在彈幕吐槽,花三塊錢買一集,什麼也沒發生就結束了。

簡而言之,後半程的情節,並沒有滿足觀眾在前半段積累起來的預期。

按照全集28集的體量來看,劇集在前半部分鋪墊展開後,後半部分需要逐漸收網。但收尾的潦草程度還是讓人沒想到。

不少網友懷疑該劇是不是因為尺度大被刪減了。但從該劇2019年在廣電的備案公示可以發現,2019年12月該劇備案時就是28集。

雖然目前28集的體量並沒有變動,但劇集的後半部分其實能比較明顯地看出刪改痕跡。比如後半段多段重要情節,包括鄭毅紅和孫興的對話、賀芸和黃希解釋她和孫興關係的對話、駱山河和何勇關於李成陽的對話等等,都出現了聲音和口型對不上的情況。

此外後期對反派中涉案政府官員角色戲份也進行了刪減。原本鋪墊良久的刑警裴偉最後並未交代他的真實身份;似乎是隱藏大boss的王政曾經多次透過檔案簽名暗示他和所有事件的關係,但最終關於他的戲份只是一筆帶過,絲毫沒交代他如何被發現又怎麼被捕,隨後又遭受了怎麼樣的審判;此外故事的結尾也僅僅出現了高明遠等一眾從商人員的審判,對於公職人員的審判完全沒有。

《掃黑風暴》潦草收尾,爆款劇為何不得善終?

可見儘管近年有相關部門指導,涉案、涉政劇仍然面臨一定限制。

此外劇集本身也存在很多問題。一位知名影視公司的文學責編就對數娛君指出,“林浩和黃希的戲份能明顯看出來是出於流量考量,這條線對於主線劇情幾乎是沒有推動作用的。”

《掃黑風暴》潦草收尾,爆款劇為何不得善終?

簡單分析便可發現林浩這條故事線存在諸多邏輯問題:如林浩作為刑警為何不查自己父親的死因?從小以父親為榜樣的他為何不相信父親不是黑警?作為人人稱讚的刑警,林浩為何總是做出衝動且情緒化的行為?

作為一個充滿理想主義的記者,黃希在潛伏進孫興夜總會中的種種行為,也讓觀眾感覺“沒腦子”。二人的感情線更是讓人難以共情,甚至不如“保溫杯CP”感人。

後半程情節刪改,大量關鍵人物戲份受限,出於流量考量的無意義情節卻被保留,最終該劇只能潦草收場。

《掃黑風暴》潦草收尾,爆款劇為何不得善終?

開局炸裂結局拉胯

營銷過早介入?

不可否認,近年頭部國產劇的水準有所提升,但同時高開低走的劇集也多了。

去年的《三十而已》《以家人之名》,到今年的《贅婿》《喬家的兒女》,開始都是話題不斷、連上熱搜。但到了後半段,無論是口碑和熱度顯然都無法匹配。很多評論都反映,後面並沒有看下去。

《三十而已》憑藉女性題材和劇集前半部分的情節真實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但最終走回了渣男、出軌等傳統都市劇的套路;《以家人之名》以組合家庭的溫馨和不被定義的家人情感收穫喜愛,最後卻轉向狗血的“兄妹變情侶”;《贅婿》開篇憑藉爽劇模式一路高走,最終商戰劇情後勁不足;最近還在播出《喬家的兒女》定位是溫馨有愛的家庭劇,但每天的熱搜都是狗血情節。

《掃黑風暴》潦草收尾,爆款劇為何不得善終?

如果說《掃黑風暴》這類作品虎頭蛇尾還有審查的因素,那這些家庭劇、都市劇出現這樣的情況,更能反映出目前劇集創作的導向。

前述業內人士對數娛君表示,像《喬家的兒女》能夠高開,一方面是因為正午陽光的牌子以及劇本身所具有的質感,但最終走向狗血,或許也出自創作者和平臺對市場的考量。畢竟慢節奏的生活劇在當下的觀劇市場有一定風險,狗血快節奏的劇情儘管會引起吐槽,但也有一定的點選量,至少在商業層面是更為保險的。

而對於大量話題劇高開低走,她認為和營銷過早介入劇本環節分不開。“當你每個劇情都先考慮會不會上熱搜之後,其實對劇本創作是非常大的傷害。”這位文學責編表示。

此外,一些符合當下年輕人價值觀、真實生活狀況的新穎情節,有時不一定符合價值導向。遇到這類情況,製片團隊往往會選擇前期用這個概念來吸引觀眾,但後期還是會回到常規創作路線,這也會導致高開低走。

比如一位編劇對數娛君表示,無論是在行業劇還是其他型別的劇,感情戲一定是製片方和平臺強調的,這是所有人都愛看的。

口碑營銷的力度,也與劇集的走勢息息相關。豆瓣開分詞條已經成為很多劇營銷的必備角度,或高或低都能成為話題,引起討論和關注,從而提升劇集本身的熱度。

當然,高口碑能夠為作品帶來更多的正面效應,此前的《隱秘的角落》《山河令》《變成你的那一天》,近期的《掃黑風暴》《雲南蟲谷》《喬家的兒女》,豆瓣開分都上了熱搜。

《掃黑風暴》潦草收尾,爆款劇為何不得善終?

如果不能保證全程高能,保前期熱度口碑也是一種策略。

當下大部分熱播劇集都在一半左右開啟超前點播。如果劇情前半部分足夠精彩便能吸引觀眾在後期付費點播,而這樣的商業模式也自然而然地反作用於劇集的創作。對於有超點打算的劇而言,前半部分能否吊足觀眾胃口,也就變得更為重要。

高開低走當然比低開低走好。但虎頭蛇尾的作品在收穫一波使用者付費之後,最終損害的還是創作者以及平臺的口碑。多來幾次,觀眾也會發現這是一種新套路。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