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心理學:個人和集體是如何透過謠言來建構社會關係的?

我們以一個動機框架重新審視謠言傳播的前因變數。謠言的傳播由三大心理需要引起,第一種需要是瞭解並理解自身處境以有效應對環境。這一需要推動人們採取事實尋求策略:如果某一事件的結果和人們高度相關,

該事件的不確定性就會導致控制感缺失和焦慮,進而激發人們去尋找資訊(即事實尋求)。

人們為什麼傳播謠言?

謠言提供了針對不確定事件的解釋和預測,滿足了人們的這一需要。第二種需要是發展和維持社會關係,這種需要推動人們採取關係增強策略。

在謠言的情境下,人們將互動的背景納入考慮,可能會利用謠言與談話的夥伴建立聯絡,或實現其他關係增強目標。例如,為了提高自己在社會網路中作為可靠信源的地位(一個關係增強目標),人們會更傾向於傳播他們認為是真實的謠言。

受自我提升的驅動,人們傳播謠言以暗害對手、貶低外群體或者為持有的(通常是帶有偏見的)信念和態度辯護。

心理學:個人和集體是如何透過謠言來建構社會關係的?

我們呈現了探究動機在人們傳播謠言的意圖中起到的作用的實證研究結果。在這項研究中,我們操縱了謠言的效價(負面或正面謠言)、物件(內群體或外群體謠言)和接收者(一個來自內群體或外群體的熟人)

,詢問受試者傳播謠言的意圖和背後的動機。

我們發現,當情境是一則有關內群體的負面謠言傳播給內群體成員時,事實尋求動機最強。中介分析表明,向內群體成員(相較於外群體成員)

傳播有關內群體的負面謠言的基礎是事實尋求動機。也就是說,人們這麼做是為了確認這則謠言的真實性。

心理學:個人和集體是如何透過謠言來建構社會關係的?

而當情境是一則有關外群體的正面謠言傳播給外群體成員時,關係增強動機最強。中介分析顯示,人們更可能將有關外群體的正面謠言(相較於有關外群體的負面謠言)

傳播給外群體成員,關係增強動機是背後的推動因素。

透過傳播好訊息,人們希望對話夥伴會對他們產生好感。

最後,當情境是一則有關內群體的正面謠言被傳播給外群體成員時,自我提升動機最強。然而,在這種情境下,傳播者的傳播意圖較低,或許因為這種情況會威脅到關係增強動機。因此,在我們的實驗環境中,自我提升動機讓步於關係增強動機。

這種基於動機的研究取向凸顯了謠言傳播的多種影響因素,

將已有研究整合成關於謠言傳播動機性因素的三元模型(tripartite model),啟發未來的研究應該結合事實尋求、關係增強和自我提升動機,以實現對於謠言傳播更全面的理解。

心理學:個人和集體是如何透過謠言來建構社會關係的?

人們為什麼相信謠言?

我們運用埃貢·布倫斯維克提出的判斷的透鏡模型回答了“人們為什麼相信謠言”這一問題。根據這一模型,人們從近端線索推斷出遠端屬性。

具體而言,我們回答了這一問題:人們運用哪些線索來判斷謠言的真實性?

我們對關於這一問題的研究進行了綜述和元分析,識別出四種線索:

如果一則謠言符合接收者的態度(尤其是與某種特定態度相吻合)、來源可靠、被反覆接收並且尚未被闢謠,那麼人們更可能相信該謠言。

例如,特別反感時任政府(如羅斯福政府,而非籠統的政府)的接收者更可能相信有關政府貪汙、浪費的謠言,特別是如果他們反覆從他們認為可信的信源聽到該謠言,並且沒有聽到闢謠。

我們報告了一項針對股票經紀人和交易員的研究,在這項研究中,我們發現上述四種線索和其他一些線索被用來推斷股市謠言的可信度。這裡的其他線索包括信源的利益相關狀況(他們是否在傳播謠言中有利可圖)、

與普遍模式的一致性、與最新資料的一致性,以及與專家共識的契合度。

心理學:個人和集體是如何透過謠言來建構社會關係的?

謠言如何幫助人們在不確定性中建構意義

在個人層面,我們運用社會認知的框架(解釋理論、因果歸因、虛假相關和反迴歸預測)來闡述謠言的意義建構。謠言透過以下方式影響個體的解釋過程:

吸引個體注意某一事件或事件的某一方面、提供對於事件的初始解釋、啟用影響人們獲取進一步資訊的知識框架,以及推動個體繼續尋找令人滿意的解釋(一般透過引發焦慮的謠言內容)。

認知性的知識結構在解釋過程的每一階段都很重要,其中關於歸因的知識結構對於理解謠言對個體意義建構的影響而言尤為重要。我們認為,謠言中往往內含現成的和穩定的因果歸因,因而能幫助人們建構意義。

我們所說的“現成的”是指謠言中內含的大多數解釋來自社會環境,而不太可能源於個人的因果分析。

例如,人們在發現辦公室正在裝修時,可能透過聽到的謠言形成一個現成的解釋:公司在重組。我們所說的“穩定因果解釋”是指原因具有持續性,而不是暫時的。例如,重組發生是因為管理層具有一個穩定的特徵:

貪婪。在細讀已發表的謠言和實驗證據的基礎上,我們推測大多數謠言包含這種穩定因果歸因。

心理學:個人和集體是如何透過謠言來建構社會關係的?

謠言中內含著穩定因果歸因這一觀點有重要意義,因為研究已發現穩定因果歸因與幾種著名的系統性判斷偏差有關。

我們探討了一些與謠言有關的判斷偏差。

首先,謠言經常導致錯誤的相關判斷,它們引導人們關注實際上並不存在的關係。當我們向股市“投資者”呈現與股價變化無關的謠言時,他們深深地相信這些謠言與股價變化之間存在關聯。

其次,謠言經常導致人們做出反迴歸預測,並放棄更具預測力的基本比率資訊。很多研究者觀察到有關股市的謠言與反迴歸的交易行為有關。

比如,固特異輪胎公司利潤上升的謠言導致投資者預測該公司的股價會上漲,而不是回到過去的平均價格。

我們自己的實驗研究發現,穩定性歸因是由謠言引起的反迴歸交易行為的核心影響因素。有趣的是,在我們的研究中,並非受試者相信的謠言才會產生這種影響,只要謠言講得通就行。

我們還透過考察網路謠言討論中產生的資訊的內容、功能和流動,探討了集體謠言意義建構的動力。

我們先回答了“謠言討論由哪些型別的陳述構成,以及在典型的謠言事件中,

它們的相對普遍性如何”這一問題。我們回顧了我們使用謠言互動分析系統(RIAS)對網路謠言討論進行的內容分析。

我們發現佔比最大的一類討論內容是關於意義建構的:參與者嘗試確認謠言是否真實。參與者還會提供資訊、提出問題、鑑別憑據和資訊、分享相關的個人經驗、表達信任或懷疑以及嘗試說服他人,這些活動都為集體意義建構的目標提供支援。我們接下來回答了“參與謠言討論的人的典型陳述集組成方式是什麼樣的”這一問題,

也就是當人們參與謠言討論時,他們在討論過程的任一時間上發言的陳述型別組成是怎樣的?

我們發現了討論者在謠言討論過程中做出的11種不同的,我們將其稱為傳播姿態,並在集體意義建構的框架中對其進行解釋。

例如,解釋提供姿態大量審慎的陳述(如我不知道這是否正確,但是我聽說……)和提供資訊的陳述(為討論帶來資訊的陳述)組成。其他姿態包括評估、證實、證偽或接受解釋,分享或尋求資訊,建議行動方案,以及維持繼續進行意義建構的動機。

人們在謠言討論中的任一時間所採用的傳播姿態都實現了一個重要的集體意義建構功能。

心理學:個人和集體是如何透過謠言來建構社會關係的?

我們最後回答了“在謠言討論的生命週期中姿態和陳述典型的變化規律是什麼”這一問題。意義建構同樣是理解姿態在謠言討論生命週期中的發展的關鍵。我們觀察到互動情節通常的發展路徑如下:

在謠言經歷的四個階段中,解釋提供和指導姿態在謠言互動的第一階段最為常見,解釋評估在第三階段達到頂點,非正式參與(一種與意義建構無關的姿態)在最後達到頂點。我們對謠言生命週期內的陳述型別所做的類似分析也得到了相似的模式。

由此可見,網路謠言的集體意義建構是一個多階段的過程:引起群體對謠言的注意(階段1)、分享資訊(階段2)、評估解釋(階段3)和解決問題(階段4)。謠言討論隨著時間的推移會發揮不同作用的觀點並不新穎,然而,我們的討論發展了這一觀點,並對其進行了操作化和檢測。

個人和集體透過謠言來建構意義,但有時候建構起來的意義卻很離奇。意義建構上可能出現的不準確引出一個問題:謠言到底有多準確?

謠言如何變得更準確或更不準確?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