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李自成敗退出京時,將國庫金銀財寶席捲一空,派李過將財寶藏起來

李自成敗退出京時,將國庫金銀財寶席捲一空,派大將李過將財寶藏起來

李自成敗退出京時,將國庫金銀財寶席捲一空,派李過將財寶藏起來

關於湖南湘西張家界的天門山,一直有個傳說:明末,闖王李自成帶領農民軍攻陷京城後,佔領了皇宮,掠奪得大量的宮廷珠寶。後來,李自成敗退出京時,將國庫金銀財寶席捲一空,派手下大將李過將財寶藏起來,以圖日後東山再起。李過削髮為僧,法號野拂,帶著一百多名徒弟,從鏢局裡領回代保管的一隻只沉重的木箱,裝運上船後,掛上風帆,趁暮色降臨出發了。沿澧水而上,兩岸陡壁險峻,風光優美,野拂自然無心觀賞。船隊沿途在巖泊渡、沙刀灣、宜衝橋等處停靠,船越往上行,灘頭越激,越是難進。幾天過後,船隊止於古鎮溪口境內,野拂命船工將船停在五獅寨下的平坦村岸邊,眼望兩岸,一邊是懸崖陡壁的高山,一邊是物產豐富的開闊山地。

下船後,野拂站在平坦的岸邊,仰望五獅寨,五個山頭像五隻伏在河邊的獅子,氣勢雄偉,顯的生龍活虎。山上有一座庵,叫五獅寨庵,整日香菸繚繞,他覺得此處是一塊難找的風水寶地,可安息養年,可自耕自足,還可以操練兵馬,便決定暫住此地,等待闖王舉事的號令。

他到五獅寨庵求見住持,庵裡住著二十多個年邁的尼姑,住持見野拂遠道而來,真誠地邀請野拂來庵說法。船隊在平坦岸邊停靠下來後,野拂與眾徒弟上庵進行小小的休整。

不久,野拂覺得庵太小,不是長久之計,便向庵主靜安師太吐露出自己的心願。靜安師非常理解,便寫了一封推舉信給天門山寺的方丈,叫野拂帶上信去投奔她的師兄。野拂自是萬分感激,他把靜安師太的信揣在懷裡,帶著徒弟登船直奔天門山寺。過了幾天,野拂的船隊駛到永定境內,停到岸邊,帶上五獅寨庵靜安師太的舉薦信來到天門寺。法圓方丈見到師妹的親筆信,又看到野拂生得濃眉大眼,氣度不凡,就決定收留他。

因野拂和尚帶來的徒弟眾多,天門山寺又專門為他新修了宅院。因此,野拂在天門山寺當和尚多年,祖師殿匾額上的“天門仙山”四字,相傳為他所書,今有碑文記載:野拂在天門山寺裡每日“枕戈待旦,拔劍登壇。有朝一日,恢復中原,掃平寰宇。”

隨著天門山寺香火日漸鼎盛,名聲日漸散開,本來隱瞞了身份的野拂漸漸難掩其蹤。有一天,野拂正在寺廟中盤腿清休,靜心練功,聽到門口有一幫傢伙正在吵吵鬧鬧,且點名說要見自己,正欲闖進寺門。早練就了聽風辨色之技的野拂,依舊閉目養神,不用看,便知道是一幫彪形大漢虎虎生風的走來。大漢個個體形高大,身板結實,光聞其在地上行走那份輕勁兒,便知都是不賴的練家子。

幾個弟子在外阻擋,眼看就要攔不住了,野拂一個翻身,翩然而出,笑吟吟的望著這些漢子,默然不語,一時倒把他們都給鎮住了。為首的那個漢子看來是領頭大哥,壯了壯膽,舉起一把青虎彎月大刀,開口問到:“你就是野拂?”野拂微微點了點頭。只見那漢子一時來了底氣,朝野拂吼道:“好,老子和哥幾個千里迢迢來會你一面,你先弄些好酒好肉來,讓哥幾個解個饞再說。” 野拂哈哈一笑,“這個好說,我給你們弄桌飯來就是。”

說罷,野拂讓弟子從裡屋抬了一籮筐穀子,擺在了自己面前,只見野拂雙手灌足真氣,五指併攏,噌噌噌的往穀子中來回插了數十下,空中一陣金黃色的花雨舞動,霎時穀殼鋪了一地,而只餘筐中一堆白花花的大米。接著野拂往筐邊輕輕一拈,需要兩個大弟子抬的大米,便被他輕而易舉的拎到了廚房。

廚房灶門前擺著幾個大茶樹蔸子,茶樹蔸比一般的木硬,弟子平時都用大斧子劈開,野拂一手兩個茶樹蔸子,拎到了大院,一個個豎直插在了面前。只見其雙掌一揮,噼噼啪啪一陣響聲,茶樹蔸子就已經變成勻稱的小木塊散在了地上。野拂一卷雙袖,木塊便整整齊齊碼在了一邊。又一揮大袖,幾個小點射出,那些莽漢一個個就撲通撲通跪了一地,原來是被茶樹碎木片點了膝蓋穴道,靴中所藏的匕首紛紛彈向空中,正好打中了從他們頭頂飛過的幾隻大雁,撲楞撲楞掉了下來。

野拂輕輕地拍了拍手,笑道,“出家人不動腥葷,諸位請自己動手吧!”而那些莽漢一個個早已嚇的目瞪口呆,一個個磕頭如搗蒜的大呼饒命。原來他們竟是朝廷得到風聲,派來加害野拂的密探。朝廷欲斬草除其根,不料派來的人竟被野拂的神功嚇住,真是“偷雞不著蝕把米,賠了夫人又折兵”。

但是,形勢還是急轉直下,農民軍最終土崩瓦解,清廷建立,野拂憂鬱成疾,於清順治十七年(公元1661年)去世,葬於慈利縣高峰茅庵。而那幾大船金銀珠寶,自野拂和尚死後,再無下落,據說野拂臨死前,將帶來的財寶全部分散秘藏於天門山中幾個秘密去處,並用毒酒將藏寶民工全部毒死,只是這種說法無從考證。

湖南南部邊陲莽山腳下的天塘村,是一個保持著兩百年前歷史風貌的古老村落,在這座神秘的村莊裡,幾百年來,一直口口相傳著一句充滿玄機的秘訣:“石巖衝,三座橋,慢行百步走,三窯金”。據說,只要能破解這句秘訣當中所藏玄機,就能得到一筆鉅額的財富。而這筆財富,則正是李自成兵敗後,帶到莽山的“九驢十八擔”金銀珠寶。

從古至今,這句神秘的口訣引誘著無數人前來尋寶。七十年代末期,正是莽山尋寶行動的最高峰,為了得到這筆誘人的寶藏,天塘村裡的五個男人在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秘密結下了盟約,他們面對祖先靈位發下重誓,無論誰先發現了寶藏,都要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他們將很多地方都挖過了,但沒有什麼發現。沒過多久,恐怖降臨了,尋寶的村民居然一病不起,不久,便有人離開了人世。傳言,他們是遭到了守護寶藏的亡靈的死亡詛咒。村民死後,恐怖並沒有因此而結束,有人在晚上看到了令人不寒而慄的一幕。

村裡好多人都看見一個披頭散髮的人影,晚上山上有一團火飄來飄去,像鬼火一樣,村裡的小孩子都不敢出來。披著長髮的詭異身影,令人毛骨悚然的無名鬼火,這一切似乎在預示著將有什麼事情發生,參與了這次尋寶的村民們惶恐不安,但細心的村民卻發現,村莊後面的大山裡,有幾個土堆被挖動了,旁邊還散落著一些陶器和瓷器的碎片。

原來,村裡出現的鬼影,是盜墓賊在裝神弄鬼,掩人耳目,但奇怪的是,很多有價值的文物都被盜墓賊隨便丟棄掉了,這些跡象很不符合常理,那麼這夥盜墓賊究竟是在尋找什麼東西呢?這件事情很快引起了天塘村一位叫譚相吉老人的注意,他仔細查看了被盜墓賊丟棄的文物後,做出了大膽的推測,這夥盜墓賊一定是在尋找傳說中李自成留下的“九驢十八擔”財寶。莽山周邊地區的許多地名,如奉天坪、永昌村、米脂坳、馬鞍山等,都似乎與李自成的封號以及他老家地名息息相關,另外,《宜章縣誌》中還有與李自成相關的支言片語,“順治六年正月,闖賊餘黨一支虎,敗遁過郴,殺戮甚慘”。

既然李自成的部隊確實到過莽山,那麼有關李自成藏寶的傳說又是否成立呢?如果成立的話,那批傳說中的鉅額財寶又到底埋在哪個地方呢?隨著李自成進駐莽山線路的清晰,在莽山林區內,村民找到了一個名叫“皇藏巖”的山洞,這也成為了破解李自成寶藏的契機。

村民發現的這個巖洞,洞口非常隱蔽,洞內怪石嶙峋,青煙繚繞,寒氣逼人,在洞口的一個平臺處,留有一層防潮的三合土沙層。很顯然,這裡應該有人活動過,根據這個充滿皇家風範的洞名,傳說中李自成所帶的寶藏,應該就藏在這個巖洞之中,但經過仔細發掘後,結果卻完全出乎人們的意料,除了一些銅錢外,沒有別的寶藏。

難道有關李自成所攜帶的“九驢十八擔”金銀珠寶的傳說,只是一個以訛傳訛的結果,又或者這批數目巨大的寶藏仍舊還藏在一個鮮為人知的陷蔽之地。就在尋寶陷入絕境的時候,突然有了一個新的發現,在與莽山相距近八十里外的白沙圩鄉,村民們找到了一塊刻有李闖王之墓的石碑。石碑高約二尺半,寬一尺,厚約半尺,碑文為陰刻。這就更加證明了李自成的歸宿是在莽山。

李闖王墓碑的發現,雖然對於寶藏的發掘並沒有起到直接的幫助,但人們認為這或許是為尋找那批傳說中的寶藏指明瞭一個新的方向,藏寶的地點並沒有在李自成軍隊曾經活動的莽山核心區,而是在其相反的方向。

經過逆方向尋找,終於又有了驚喜的發現,在路邊的山坡邊上,有一堵人為壘砌的石牆,仔細觀察可以發現,這並非一項簡單的工程。難道那傳說中的寶藏就埋在這石牆的裡面,如果不是寶藏的埋藏地點,那麼,在這深山老林,人跡罕至的地方又為什麼要興建一個如此浩大工程呢?

一般老百姓是不會搞這個工程,因為它長有一百多米,寬有十多米,有三層。經過考證,在距離這石牆不到一公里的地方,原本有一個巨大的山洞,名叫溶家洞。溶家洞處於莽山的背面,巖洞非常大,有一個水洞,有一個旱洞,據說可以藏一萬多人。當地村民一直盛傳,被清軍連續追殺窮途末路的李自成就曾躲進洞中。但由於山體遭受雷擊,溶家洞的洞口被掩埋。

為了探尋李自成那鉅額的寶藏,很多人先後投入到溶家洞的發掘當中。但至今仍沒有人找到傳說中的寶藏。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