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晉祠有四個鐵人,為了防止生鏽,工作人員使用了這個好辦法

山西晉祠之內,立有四尊鐵人像,晉祠內工作人員曾因鐵人生鏽一事而煩惱,最後卻用一項最廉價的辦法,收到了最好的效果。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晉祠有四個鐵人,為了防止生鏽,工作人員使用了這個好辦法

晉祠是山西省著名的一座晉王祠,它位於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初名唐叔虞祠,是為了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而建造的祠社。晉祠內承載著豐厚文化內涵,它不僅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國家祭祀園林,是古代建築藝術的集約載體,更是傳承三晉歷史文脈的綜合體。

晉祠有四個鐵人,為了防止生鏽,工作人員使用了這個好辦法

晉王祠內文物遺存眾多,其中最有趣的景緻,當屬晉祠四鐵人無疑。晉祠四鐵人,也被稱作是“晉祠四金人”,因為鐵也是金屬之一,故此得名。據史料記載,晉祠內現存於西南隅的鐵人,為北宋紹聖四年鑄造,其餘三尊為後代補鑄。鐵人的造型模仿古代神話中的力士,其外貌雄健英武,鎧甲鮮明光亮,胸腹膝腿部分都鑄造有清晰的文字,展現出不怒自威的氣勢。

晉祠有四個鐵人,為了防止生鏽,工作人員使用了這個好辦法

地球上鐵的含量極高,古人對於鐵的冶煉效率也較高,使用範圍卻極其有限。鐵的使用之所以會如此受到限制,正是由於其本身容易被氧化,被鏽蝕程度極大。如果按照道理而言,晉祠內四個鐵人在天地中屹立900餘年,經歷過激烈的風吹雨打,應該早已被鐵鏽腐蝕得體無完膚,不可能會如此光亮的被眾多遊客觀賞。直至後來,考古專家們才透過高科技檢測儀器確定,鑄造鐵人的生鐵之內,居然還含有鎳與鉻的成分,正是它們的存在,才大大延緩了生鐵生鏽的進度。然而專家們也補充說明了一點,鎳與鉻的出現,絕非是徹底阻斷了生鐵的鏽蝕步伐,而是大幅度緩鏽。

晉祠有四個鐵人,為了防止生鏽,工作人員使用了這個好辦法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百廢待興的國家在建設的同時,也開始注意對古代文物進行保護。值得一提的是,當地文物保護者出於保護的目的,專門對鐵人進行了人工防護,在它們的外圍部分安置護欄,防止遊客及無關人員惡意損壞鐵人。可事與願違,幾年之後,文物保護者們發現了一個問題,即鐵人現在的身手處出現了鏽斑,於是專家們便利用去鹽、封護等諸多辦法,為鐵人做進一步的保護。雖然當時對鐵人的保護方法已經趨於成熟,但對鐵人的維護費用卻極高,當時效果卻不佳。

晉祠有四個鐵人,為了防止生鏽,工作人員使用了這個好辦法

晉祠管理委員會曾針對此事多次開會,旨在研究出一套詳實的方案,將鐵人的保護花費降到最低,既能對文物進行有效保護,又可節省人力物力。可即便會上的人員都踴躍發言,卻還是沒能統一意見,事情似乎陷入了僵局。直到此時,一個老管理員緩緩站起,他提出了一個看似完全行不通的意見。老管理員認為,在對鐵人安裝防護欄之前,鐵人的鏽蝕程度極低,正是在防護欄安裝之後,鐵人開始大面積鏽蝕,因此他建議取消防護欄,任由遊客肆意撫摸鐵人。

如果乍看上去,老管理員提出的辦法幾乎完全行不通,但從另一個角度來想,該辦法絕對具有可行性。眾所周知,人類的手上存在一層油脂,鐵人整日被遊客觸控,大量的油脂都會被均勻塗抹於鐵人身上,從而能間接地保護好鐵人不受氧氣的侵蝕。“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當老管理員的意見被採納之後,晉祠管理委員會如期撤掉了防護欄,可喜可賀,直到今天,四尊鐵人也沒有生鏽,反而還變得油光發亮,真是令人想不到。

晉祠有四個鐵人,為了防止生鏽,工作人員使用了這個好辦法

鐵人的圍欄被撤掉,遊客對其隨便觸控,該方法看似簡單省錢,其實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更是拉近遊客與文物之間聯絡的紐帶。由此可見,只要方法得當,保護文物與人文交流是完全不衝突的,真可謂是“有百利而無一害”。

參考資料:《晉祠鐵雕像修復記錄》 山西出版社出版 李小波著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