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秦武王舉鼎而亡,是年少的衝動還是大臣蓄謀已久?

春秋戰國時期,周朝的王室對諸侯的控制已經是越來越弱了。在歷史上,春秋戰國是一段大分裂時期,這一時期天下四分五裂。秦國經過了商鞅變法之後,走向了強大,在當時來說,正是因為商鞅的出現,才有了之後秦國的強大。

這都是後話了。秦國的時間很長,在秦惠王時期,秦朝就已經走向強大了。可是秦惠王有一個兒子,這個兒子就是後來的秦武王。值得一提的是,歷史上的很多人都舉起過鼎。在古代的時候,鼎是非常重要的象徵,最初的鼎出現在夏朝。

秦武王舉鼎而亡,是年少的衝動還是大臣蓄謀已久?

夏朝時期鼎象徵的是華夏九州,也就稱之為九鼎。在歷史上,九鼎無疑是非常尊貴的,即使是在夏朝之後,很多皇帝都是鑄鼎的。古代的時候,鼎是非常重要的象徵,更為重要的是,鼎是很有分量的東西,它的重量不僅僅是質量,還是權力的象徵。

秦武王舉鼎而亡,是年少的衝動還是大臣蓄謀已久?

那麼古代的時候,能夠舉起鼎的人,肯定是非常厲害的。因為鼎的重量是很重的。通常來說,鼎的重量是幾斤到幾百斤不等。現如今看來,人們是由能力舉起的,但是也需要大力士。一般人根本無法舉起。古代的時候,秦武王就舉起了大鼎。

秦武王舉鼎而亡,是年少的衝動還是大臣蓄謀已久?

史書記載了“秦武王(公元前329年—公元前307年),嬴姓,趙氏,名蕩,亦稱秦武烈王”。秦武王是秦惠文王之子,尊貴的太子爺。在當時來說,秦惠王對秦武王寄予了厚望。出生在秦惠王的家中,秦武王肯定是要比其他人強很多的。

秦武王舉鼎而亡,是年少的衝動還是大臣蓄謀已久?

當時的秦惠王就有一統天下的打算,只不過時機不成熟。在歷史上,舉起大鼎的人是有很多的。可是在秦國,只有秦武王能夠舉起大鼎。在當時的秦國,無論是力量還是無力,秦武王都是當之無愧的第一。秦武王天生神力,力大無窮。

秦武王舉鼎而亡,是年少的衝動還是大臣蓄謀已久?

因此秦武王是非常厲害的,因此秦國的史官對秦武王贏蕩諡號才定為武王。秦武王即位之後,出現了很多事情,那麼“問鼎”就是其中之一。這件事發生在秦武王的小時候,到了長大之後,秦武王開始真真正正的舉鼎。

秦武王舉鼎而亡,是年少的衝動還是大臣蓄謀已久?

在當時的情況下,秦武王年少氣盛。此時的秦武王開始對周王室躍躍欲試。秦武王前往了周天子的所在地。按理說,諸侯終究是諸侯,對王室的禮節還是要有的。可是秦武王絕對不是這樣的人,他相信的是實力,不是什麼“禮”。

秦武王舉鼎而亡,是年少的衝動還是大臣蓄謀已久?

於是周天子想到了誰能夠將鼎舉起來,誰就有重賞。百聞不如一見,看到了九鼎,秦武王兩眼發亮,歡呼叫好。在當時來說,鼎是權力的象徵,一般人根本見不到。能夠舉起大鼎,無疑是代表了實力,這是秦國展示實力的一個手段。

秦武王舉鼎而亡,是年少的衝動還是大臣蓄謀已久?

在這樣的關鍵時刻,秦武王躍躍欲試。不可否認的是,秦武王真的舉起了大鼎,這讓當時的人目瞪口呆。可是舉起大鼎之後,年僅二十三歲的秦武王最終不治而死。那麼為什麼當時沒有人能夠站出來阻止秦武王呢?由此說來,這會不會是陰謀呢?

秦武王舉鼎而亡,是年少的衝動還是大臣蓄謀已久?

首先來說,這不是陰謀,也就是說這不是大臣蓄謀已久的。以秦武王的性格來說,秦武王個人擅武,性格又比較任性,同時重武輕文,在這樣的情況下,秦武王看到大鼎之後,肯定會頭腦一熱。同時秦武王性格更是偏於魯莽,這直接導致了他爭強好勝的性格。

秦武王一生的心願就是舉鼎,這到嘴的肉怎麼能跑呢?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是有大臣站出來,秦武王也不會聽從的。秦武王在興頭上,熱衷於表現自己,在這樣的情況下,恐怕是周天子進行勸阻,秦武王也不會聽從的。

上帝想要滅亡誰,肯定是欲將其毀滅,必先使其膨脹。秦武王在這樣的情況下,肯定是膨脹了。膨脹之後的秦武王在不知不覺中走向了死亡。現如今看來,秦武王舉鼎而死,完全是自己“作”的,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不作不死。秦武王就是作死的典型。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