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真正的起跑線是孩子內心的覺醒,否則父母再怎麼強迫都沒用

為什麼在我們的社會里,很多孩子上了大學以後逃課、上網、抑鬱,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對未來充滿迷茫,有的人甚至走上了危害社會的道路?

是因為這些孩子從根上就被扼殺了自我,但人類的最終目的就是成為自我。

內心深處湧動的自我慾望和長久以來被扼殺的自我意識,隨著時間撕扯得越來越劇烈,最終反噬孩子的整個人生。

真正的起跑線是孩子內心的覺醒,否則父母再怎麼強迫都沒用

真正的起跑線並不是孩子上了多少培訓班,背了多少課文,而是孩子內心的覺醒,對生命探索的能力,追求生命質量的動力。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最典型的表現就是超前教育,可實際上超前教育效果並不明顯,還會消磨孩子的對學習的興趣。

在兒童心理學中,有一個非常著名的研究“格賽爾雙生子實驗”:

讓一對同卵雙胞胎男孩來進行爬樓梯的訓練,哥哥在48周不太會爬的時候開始訓練,弟弟在53周的時候開始訓練。當弟弟才開始訓練的時候,哥哥明顯要比弟弟爬得熟練多,但當弟弟訓練三週後,弟弟和哥哥的爬樓梯水平就沒有什麼差異。

真正的起跑線是孩子內心的覺醒,否則父母再怎麼強迫都沒用

哥哥比弟弟早訓練的5到6周,實際上並沒有什麼把兩人的差距拉大。由此可見超前教育著實沒有必要。

教育的實質是認知能力的發展過程,教育實施者需要創造條件給兒童和外界搭建一條互相連線的通道,促使認知結構不斷地成熟。

所以教育的目的並非是增加多少知識量,而是是否促進了兒童的認知結構,個體基因裡的可能性是否被激發出來。

我們國家的教育大部分屬於“失敗”的,因為我們教出來的大部分孩子,除了會背誦大量的文章、方程式以外,辨思的能力、認知結構相當的原始,並多少文明社會訓練的痕跡。

我們無法不承認應試教育反人性,它扼殺了孩子太多的潛能,它無法激發孩子體內的自我意識,促成自然天性依順它的固有原則成長。

但是整個教育體系的改革需要時間,所以要想真正讓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家長要懂得識別這些體系背後的弊端,從家庭教育開始,引導刺激孩子的自我覺醒。

真正的起跑線是孩子內心的覺醒,否則父母再怎麼強迫都沒用

知識如果只是用來記住的話,那它就失去了它原本的價值意義。

填鴨式灌輸知識只不過是家長們自我安慰的手段罷了,並沒有什麼意義,反而可能激起反作用,腐蝕孩子原本美好的潛能。只有孩子的自我意識覺醒了,他所學到的東西,才能夠幫助他理解生命中發生的每一件事。

如此他的精神世界才是立體的,在沒有人強迫他、在成年後需要承擔責任的時候,在重大事件面前他才能思考並做出選擇。

所以父母如果真的希望孩子有一個美好的未來,真的應當摒棄大眾趨之若鶩的教育方式,花精力培養對孩子真正有用的思維技能以及行為模式。

真正的起跑線是孩子內心的覺醒,否則父母再怎麼強迫都沒用

尋求一種符合事物發展規律的模式,這種模式不會讓孩子感受到窒息痛苦,讓孩子在快樂中追求並安排個性的發展。

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關鍵期”,是指有一些技能或行為模式在某些發展時期最為敏感,如果在此時期缺少環境支援,這種行為在以後就很難產生了。

有研究顯示,一個孩子從四五年級到高中大學的學習習慣是相對恆定的,也就是說孩子在四五年級之前的學前教育、一二年級的重點不在於學多少內容,而在於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興趣。

但放眼望去有太多家長幹著本末倒置的事情,在孩子接受能力並不夠強的時候,灌輸大量內容,錯失挖掘孩子潛能的最佳時機。

真正的起跑線是孩子內心的覺醒,否則父母再怎麼強迫都沒用

人是一種有意識的動物,我們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有目的的,哪怕這件事不會產生經濟效果,但他能獲得快樂滿足也是目的。

但我們固有教育制度下出來的孩子,大多對自己的人生沒有太多想法看法,也不知道自己活著的目的是什麼,隨波逐流是他們大多數人的常態。

這些孩子學會了很多知識,但卻不知道這些知識能用來做什麼——這是我們教育的悲哀。

《教育的目的》裡說:“一切取決於誰擁有知識以及他用知識做什麼。給個性增添價值的是這樣的一種知識,它經過處理,可以改進直接經驗的各個方面。鑑於知識的能動性,教育中過分嚴格的訓練是極其有害的。積極而富有創新精神的思維習慣,只有在充分自由的環境下才能產生。”

能夠應用於實際的知識,才是真正有用的。人類的大腦能夠接受的資訊是有限的。學海是無涯,但個人要有個人的軌跡,什麼都懂的人往往什麼都不精。

真正的起跑線是孩子內心的覺醒,否則父母再怎麼強迫都沒用

當孩子的自我覺醒,他們知道自己要去何方,對什麼感興趣,想要達成什麼成就會是輕輕鬆鬆的就搞定的事情。

他們對尋求未來有內在的驅動力,而不是旁人的壓力,此種模式下的前進才是健康,能夠良性迴圈的。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