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到底是夫妻親,還是兄弟姐妹親?心理學家的答案非常統一,要教給

人的感情是一件複雜而且無法度量的事情,很多關係的遠近都需要從實際來考量。有很多人說,親情是永遠的,因為血脈相連,夫妻關係是較次之,尤其是隨著社會發展,個體意識得到充足發展以後。

然而對於此觀點,很多心理學家持有不同的意見。從生物學上來說,親情是永遠的,我們自母體中一個小小細胞開始,就和兄弟姐妹有了分別,雖然他們是我們除了父母子女外,血緣關係最近的人。

到底是夫妻親,還是兄弟姐妹親?心理學家的答案非常統一,要教給

而夫妻雖然沒有血緣的加成,卻有著孩子作為牽絆,在婚姻開始的那一刻,除了法律賦予的責任義務,還有著“同心自相應,同心自相知”的情分,這種關係在個人感情關係中佔據重要地位。

雖然我們都知道,親情和愛情都是人不可或缺的情感,但人的一生只有短短几十年,精力是有限的,總要對自己的情感做出主次選擇。

從生物適應性上來講,親人關係的遠近是有適應性的,在生命早期,個體無法單獨存活,必須依靠群體之間互相幫助才能適應環境。而具有血緣關係的人在親密性上比他人更勝一籌,也更容易組建一個關係良好的團體,從而讓個體更有歸屬感,更容易把團體利益放在首位。

到底是夫妻親,還是兄弟姐妹親?心理學家的答案非常統一,要教給

但當個體成長到一定程度,會逐漸離開原生家庭融入社會,單一靠血緣的親情會逐漸被私人化的愛情所代替。當然,這個時候並不是親情消失了,而是逐漸退居“二線”,不再是佔據個體的情感的主要位置。

個體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後,會在小家庭內重新定義自己的位置和角色,成為丈夫和妻子,或者父親和母親。從此,小家庭的一切關係和事情都要靠個體自己去處理,這就佔據了人的大部分精力和時間,而兄弟姐妹這時候也有同樣的事情要做。

到底是夫妻親,還是兄弟姐妹親?心理學家的答案非常統一,要教給

因此,夫妻關係取代兄弟姐妹關係是生物延續必然的選擇,這是人類社會性的表現,也是社會文明發展的結果。假若兄弟姐妹比夫妻關係重要,大家都各自為著自己的原生家庭服務,也就沒有婚姻存在的必要了,就算成就了婚姻,也不會把心放在小家庭上。

心理學家扎榮茨曾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讓一群人觀看某校的畢業紀念冊,受試者是完全不認識其中任何一個人的。看完之後,再請他們看一些人的照片,有些照片出現了二十幾次,有的出現了十幾次,有的只出現了一兩次,請他們評價對照片的喜愛程度。

到底是夫妻親,還是兄弟姐妹親?心理學家的答案非常統一,要教給

結果發現,出現次數越多的人被喜愛的機率越高,從而證明,一個人、事、物不斷地在個體眼前出現,個體產生喜愛之情的可能性越高。

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中也被稱為“曝光效應”,即“熟悉定律”,是指個體往往會更偏好自己熟悉的東西。這個定律引用在親人和夫妻之間也是合適的,人們除了喜歡和自己相似的事物外,對於和自己鄰近的人也喜歡交往。

對此,其實不難理解,我們和兄弟姐妹在小時候感情深厚,一部分原因是長在一個家庭,吃同一鍋飯,住同一個屋子,有著共同的圈子和相似的年紀,再加上沒有生活的壓力,只需要好好長大就可以了。

但是當兄弟姐妹逐漸長大後,大家都走出了原來的生活圈子,也有了自己需要負責的人和事,生活空間相較以前有了距離。而夫妻自從關係建立的那一天就融為一體,榮辱與共,哪怕是異地,也一起為小家庭籌謀奮鬥,這讓兄弟姐妹之間的親密關係被更為親密的夫妻關係取代。

到底是夫妻親,還是兄弟姐妹親?心理學家的答案非常統一,要教給

其實,親情是人間的最美的感情,它的美在於無私,不因為貧窮富貴有所偏移。當然,親情退居“二線”,不是因為人和人之間的感情淡漠,而是成長過程中的必然結果。

生命就是一場輪迴,每個階段的選擇,都是為了更好地活著,誰都有退居二線的一天,所以也就無須在該退出的時候計較誰更重要。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