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三國時期,東吳之所以不能統一三國,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東吳建國後,先後產生了十一位宰相,他們都曾是東吳朝廷上舉足輕重的人物,可惜的是,因為各種原因,他們大多都沒有得到善終。今天就帶你來了解一下東吳立國五十八年之間的所有宰相。

三國時期,東吳之所以不能統一三國,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東吳建國應當從孫權稱王開始,這是因為從這一時期開始,東吳徹底成為了割據性的政權。孫權稱王之前,東吳一直以漢室地方政府而自居,直到漢朝滅亡,孫權才有了稱王的機會。孫權於公元222年稱王,所以要提到的宰相,也就是從這一年算起。

東吳立國五十八年,曾經產生了十一位宰相,他們分別是陸遜、顧雍、孫邵、步騭、朱據、孫峻、孫綝、濮陽興、陸凱、萬彧和張悌,這十一人當中,除步騭、顧雍、孫峻、陸凱四人,其他皆沒有得到善終。這其中有功高震主的原因,也有英年早逝的因素。

三國時期,東吳之所以不能統一三國,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吳大帝孫權任用的第一位宰相是孫邵。孫邵並非江東人士,他之所以會官居宰相之任,皆是因為自己的資歷。孫邵的資歷要比顧雍、步騭等人高出許多,在群雄爭霸之地,孫劭就已經享負盛名。孫劭早年曾是孔融的幕僚,孔融失敗後,他轉投劉繇,後來,孫策起兵兼併江東,劉繇戰敗,孫邵又再歸孫氏。

孫邵能夠位居宰相,皆是因為自己的資歷,因為他沒有派系因素,所以孫權也對其是非常信任。孫權稱王之前,江東一直受張昭等元老派控制,為了平衡朝中勢力,孫權遂起兵孫邵為宰相。可惜的是,孫劭擔任宰相期間,所起的作用卻並不大,在其擔任宰相的第四年,孫劭就受到奸臣誣陷,不久便憂憤而死。

三國時期,東吳之所以不能統一三國,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孫邵之後,陸遜、步騭、顧雍、朱據先後擔任吳國宰相,這四位中,陸遜、顧雍出自於江東大族,步騭出身於淮泗集團,朱據則為宗室。陸遜等四人都是東吳的開國功臣,可惜因為他們功高蓋主,故而他們都曾受到孫權的猜忌。

顧雍、步騭以沉穩而著稱,他們原本就是孫權的謀臣,孫權稱帝沒幾年,步騭、顧雍就先後病逝了。作為東吳的名將,陸遜、朱據卻沒有得到善終,陸遜晚年因為東吳太子之事而得罪了孫權,不久他就遭到孫權猜忌,公元245年,遭到貶謫的陸遜氣絕而亡。朱據是孫權的女婿,因為其支援太子孫和,故也遭孫權貶謫,在流放之時,朱據被孫權下令賜死。

三國時期,東吳之所以不能統一三國,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孫峻、孫綝是東吳會稽王和景帝時期的權臣,孫峻曾設計誅殺輔佐孫亮的重臣諸葛恪,因為其殺戮太多,晚安便變得極度膽小。

公元256年,孫峻死於建康。孫綝是繼孫峻之後的又一權臣,其在任時專擅朝政,最終引起了景帝的不滿。後來,景帝孫休聯合重臣張布將孫綝設計誅殺。

濮陽興、陸凱、萬彧、張悌是吳末帝孫皓時期的宰相,這四位宰相中,除了陸凱自然死亡,其他皆沒有得到善終。濮陽興繼為宰相後,很快就遭到了末帝的猜疑,公元264年,吳末帝孫皓下令將濮陽興滅族。除濮陽興外,萬彧的結局也不太好,萬彧繼任宰相期間,東吳朝政一片混亂,因為其多次勸諫孫皓,最終引起了孫皓的不滿,公元273年,萬彧受到孫皓猜忌,不久便自盡於家中。張悌是吳國末代宰相,西晉伐吳期間,張悌率領吳軍抵禦晉軍,板橋一戰,張悌力竭身亡。

三國時期,東吳之所以不能統一三國,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君王之心不可測,東吳立國五十八年,其宰相卻多沒有得到善終。這樣一個割據性的政權,就是在猜疑和內鬥之中走向衰落。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