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84歲高齡,來回4個多小時,他為何經常要來舊改老房?

步行15分鐘到公交站,乘半小時不到再乘8號線,接著再轉到10號線……每個月,即使路上要花費2個多小時,84歲高齡的王寶山仍雷打不動堅持要到老房子裡來2至3趟。

這不元宵節臨近,84歲的他,又回來了。站在北京東路645弄自家老房前,老人開心之餘,有著說不盡的留戀:“我們雖然搬了,但請一定要好好保護好這塊‘黃金地’,這裡有著太多記憶,只要我人在,一直會回來的!”

窄梯小屋,見證人間溫情

“爺叔,儂哪能又來了?”看見王寶山顫顫巍巍地走進了弄堂,門口負責值守的保安,跟他開起了玩笑。

雖然已經84歲高齡,腿腳也不是很好,但王寶山人遷心還在。每個月,暫借住在女兒家的他都要從郊區趕來。

“這個窗戶,就是我家。”站在熟悉的屋簷下,王寶山向記者回憶起了在這半輩子的艱難又溫暖的時光。“我是81年住進來的,家裡20個平方不到,老婆在這養完女兒後,身體就開始每況愈下。”王寶山抹了一下眼角的淚,回憶裡都是傷感。

這些年,為了照顧老婆的身體,他放棄了單位晉升的機會、放棄了很多個人愛好,好在鄰里和親人的幫助,讓他們倆挺過了一次次難關。

“心臟病、中風、腎功能衰竭……我接到她病危通知的次數,都已經兩個手指數不過來了。”王寶山說,雖然病情一次次摧殘著他們的小家,但鄰里街坊、居委幹部、徵收經辦人,那濃濃的溫情卻讓他一次次感動。

“去年我家舊改徵收關鍵時候,老婆就進進出出了6次醫院,在我最焦頭爛額的時候,是徵收經辦人和居委幹部們,讓我有了依靠。”王寶山欣慰地告訴記者,老婆因為病情危重,一次次進出醫院,在他根本無暇顧及舊改的時候,經辦人和居委幹部始終把政策送上門,公平、透明讓徵收流程,讓他對自家房屋的徵收工作始終很放心。“交給他們,我心老篤定的。”

繞過自家窗戶,再往裡走一點,是王老伯最感激的一個鄰居家。“咚咚咚”,王老伯不斷敲著空門,很想得到裡面的一聲應答,“我孩子小的時候,幸虧有這些好心鄰居‘搭把手’,給了幾乎絕望的我們很多慰藉。”王老伯說,正是身邊的這些好心人,讓他們一家挺過了一次次的難關,一直堅持到現在。老弄堂的情,註定是他這輩子最割守不下的。

舊改徵收,住房面積翻了5倍

“老房子,背靠南京路,地段雖好,但還是地方太小,生活條件差。”王老伯說,“紅燈籠”一拎就是幾十年。

“現在這個時代,還提痰盂罐,我們自己都不大好意思了,因為顏色相同,乾脆起了個喜氣的別名‘紅燈籠’。”已經80幾歲高齡,天天還要上下樓梯,倒痰盂罐,這日子真的一天也不想再過。

“我老婆身體不好,憑藉我自己那點退休金,是一輩子都不指望能住上新房了。”王寶山說,這次舊改,讓他們一家終於有了“翻身”的機會。

“新房子已經定了,4月份就可以拿鑰匙了。接近100個平方米,三室一廳,女兒來住也有房間了,生活肯定比以前適宜很多。”王老伯告訴記者,剛開始舊改徵收時,他還一度有點猶豫,“主要就是考慮到老婆看病不方便,這裡三級醫院、二級醫院、社群衛生中心都比較近。搬離這裡後,看病怎麼辦,每星期配藥怎麼辦?”

幸好,在經辦人和女兒的共同努力下,王老伯終於找到了比較滿意的房子。“新房,看病也比較方便的,我的後顧之憂沒了。”對於即將到來的新生活,84歲的王寶山還是充滿期待,“這一輩子,大部分時間都在照顧生病的老婆,我也沒啥興趣愛好,比較歡喜看看醫藥書,搬到新家後,我那些收藏要全部帶過去。”

王寶山期盼著,在舒適寬敞的新家,把當年那些蜷縮在老式舊裡的夢想,重拾起來,充實起來,讓人生的晚年更飽滿豐韌些。

上觀號作者:上海黃浦

84歲高齡,來回4個多小時,他為何經常要來舊改老房?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