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明朝瓦氏夫人替重孫領兵抗倭,張經下獄後憤而告老還鄉

我國古代歷史雖然長期以男性為主導,但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仍然誕生了大量巾幗不讓鬚眉的女中豪傑,而明朝時期廣西壯族的瓦氏夫人便是其中之一。她出身於廣西土官家庭,丈夫因叛亂被殺之後,她不僅擔負起了治理地方的責任,更是在抗倭戰爭中屢立戰功,被封為“二品夫人”,並享有“抗倭第一女將”的美譽。

出身於土官之家,丈夫被殺之後主政地方

瓦氏夫人本姓岑,生於明朝弘治九年(1496年),其父岑璋乃是歸順直隸州土官(明朝的少數民族官職)。與“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漢家女子不同,出身土家的岑花自幼聰明好學,不僅飽讀詩書,而且習練武藝、精通兵法。

成年之後,岑氏嫁給了田州(今廣西田陽縣)的土官岑猛為妻,改稱“瓦氏”。岑猛作為當地土官,本就有些飛揚跋扈、不服朝廷,弘治皇帝朱祐樘在位時,便曾一紙詔書將其降為平海衛千戶(今福建莆田),直到正德三年(1508年)這才透過賄賂劉瑾返回田州,擔任田州知州。

明朝瓦氏夫人替重孫領兵抗倭,張經下獄後憤而告老還鄉

劉瑾

正德七年(1512年),岑猛帶著鄉勇將參與鎮壓江西華林起義軍,因功被升任指揮同知,岑猛卻仍不滿足,意圖透過續保戰功而換取更大功績,結果被識破。此後,岑猛的心理開始發生變化,不僅不服從上級管制,甚至還帶著手下的兵勇胡作非為。

嘉靖二年(1523年),岑猛竟然率領鄉勇公然攻打泗城(今廣西百色),這已經是形同謀反了,不過對於廣西少數民族,朝廷一向還是比較慎重的,因而並未立即對其作出懲處。直到嘉靖五年(1526年),朝廷才以其屢侵鄰部,不聽徵調為名,派兵對其進行圍剿,岑猛最終和其子岑邦彥於次年戰敗而亡。

岑猛死後,其孫岑芝承襲其位,但因岑芝年紀尚幼,瓦氏夫人便代其主管知州事。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岑芝受朝廷徵調前往海南島鎮壓黎族叛亂,結果戰死於海南。於是,瓦氏夫人又擔負起了撫育岑芝之子岑大壽、岑大祿的責任,並繼續掌管州內政務。

明朝瓦氏夫人替重孫領兵抗倭,張經下獄後憤而告老還鄉

瓦氏夫人

瓦氏夫人這一路走來,堪稱命運坎坷,然而其兩次主政田州期間,卻克己礪志,善理州政,“凡州之利害,躬為規劃,內外凜然”,不但安定了社會秩序,同時積極發展農業生產,建義學、興教育,使得百姓安居樂業,贏得了百姓的愛戴和擁護。

替重孫率兵抵抗倭寇,因功被加封“二品夫人”

明朝嘉靖年間倭患嚴重,而衛所官兵戰鬥力又極為有限,因此朝廷往往抽調“狼兵”參與作戰。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明朝委派兵部尚書張經為總督東南國務大臣,負責東南剿倭事宜,張經於是抽調各地狼兵趕赴前線參戰。

彼時,田州土官岑大祿、岑大壽也在徵調之列,瓦氏為了避免兩個重孫重蹈孫子岑芝之覆轍,便以岑大祿兄弟年幼不能擔任軍職為由,請示督府允許她親自帶兵前往江浙前線徵倭。督府知道瓦氏有膽略、有威望,便準其所請,並授予“女官參將總兵”軍銜,隸屬於總兵俞大猷指揮。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四月初五,瓦氏奉令到漕涇鎮截擊倭寇,因敵眾我寡,被敵重重圍困,戰鬥激烈,頭目鍾富、黃維等十四人陣亡,瓦氏極為憤怒,親自披髮舞刀,往來突陣中,所乘馬尾鬃為倭拔幾盡,浴血奮戰而出。

明朝瓦氏夫人替重孫領兵抗倭,張經下獄後憤而告老還鄉

倭寇

同年四月二十八日,倭寇由平望奔王江涇(在嘉興縣北州里),瓦氏參加對倭寇進行追擊圍剿,全線斬賊首和溺死者約三千多人。五月初五,敵經金山衛,又被瓦氏擊潰。六月,在陸涇壩(今江蘇蘇州境)戰役中,瓦氏夫人率兵斬獲倭首三百餘級,燒燬海盜船隻三十餘艘。

《明史》有載,嘉靖“三十四年,田州土官婦瓦氏以俍兵應調至蘇州剿倭,隸於總兵俞大猷麾下。以殺賊多,詔賞瓦氏及其孫男岑大壽、大祿銀幣,餘令軍門獎賞。”由於瓦氏抗倭有功,被朝廷封為“二品夫人”,而這也是“瓦氏夫人”這個稱呼的來源。

不久之後,主戰的總督張經被嚴嵩陷害入獄,瓦氏悲憤之下告老還鄉,不久之後病逝,享年59歲。1989年,廣西百色市田州鎮(現田陽)附近的村民在隆平村那豆屯魚塘邊找到了一塊蓋水溝的墓碑,上書“前明嘉靖特封淑人岑門瓦氏太君之墓”,這才重新喚起了人們對這位女英雄的記憶。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