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不對孩子發脾氣這件事,不是天生的,需要反覆練習

兩個早晨,娃表現一樣,我的態度完全相反

這是我自己比較後發現的。

第一個早晨。

做好飯後叫嘟嘟起床,娃以前是早晨起得早,現在幾乎每天都要連喊帶拽才能起床,通常是晚上不睡,早上不起。

叫了幾聲,嘟嘟睡眠朦朧“我不要……”。再叫,就往被子裡拱一拱,不理人。

我急了,拉起來強行穿衣服,嘟嘟看到床頭的繪本,他拿過一本,非要“念念書”。只好讀了一會兒。然後再吃飯,吃完飯準備換鞋,嘟嘟又要上廁所,我看看錶,擔心要遲到,不是擔心他,是擔心我,打卡遲到要扣錢,幾塊錢倒不是大問題,但是通報會讓人覺得難看。

好不容易從廁所出來,穿戴整齊要出門,嘟嘟又看到一套新買的玩具,跑過去拿在手裡,說“我要玩一會兒這個玩具”,不肯走了。

不對孩子發脾氣這件事,不是天生的,需要反覆練習

我看看牆上的表,心裡那座火山終於“嘭”的一聲,炸了。

“你不走我走”,我衝著嘟嘟吼了一句,並且轉過了身,嘟嘟馬上哭了,“媽媽不要走”。手裡還拿著玩具,我奪過來摔在地上。

嘟嘟哭著出了門,到樓下了還在哭。我也氣得不想說話,到幼兒園門口時,我的火氣已經下去了,向嘟嘟道歉,嘟嘟委屈的又哭了。

整整一個上午,因情緒影響,胃都在隱隱疼。

又一個早晨。

今天是週一,嘟嘟依舊不想起床,我說,到起床時間了,被子要摺疊起來,我拿走被子,嘟嘟只好坐起來,給他準備的毛衣和褲子,讓他自己穿,不肯穿,我放到他手邊,他把胳膊伸到袖子裡,頭卻不往毛衣上套。

“那你要露著背嗎?”,我問他,於是他把頭套上了。

穿好衣服,嘟嘟又要看書,雖然在經歷過上次的事件後,我告訴他,早上不是看書時間,但是顯然他還沒有完全接受,他還是要看,我說“那我們來看看時間,如果時間多,就看一會兒,如果時間不夠用,就不能看了”,他同意,“媽媽你看看時間”。我看了看,時間比較充裕,就給他讀了一遍,讀完一遍,他還要看,我說不能看了,他說“讀到這裡就不讀了”,用手比劃一下書,於是我又讀了一遍,結果讀完後,他說“再讀一遍”。

我說“說好的看到這兒啊”,我指指書的最後一張,起身走了。

不對孩子發脾氣這件事,不是天生的,需要反覆練習

嘟嘟自己穿好鞋,去找我吃飯,蔬菜餅並沒有吃多少,我也沒有堅持再讓他吃。

準備出發,他自己穿鞋穿反了,我沒有管,要出門了,他要拿兩個餅乾,我沒有制止,拿就拿吧。

拉著他的手下樓,送到幼兒園,順利交到老師手裡,也沒有要追我,到打卡時,看看時間,還有五分鐘。

其實這樣的早晨在工作日天天都在重複,孩子不願意起床,不好好吃飯,磨磨蹭蹭,而我是匆匆忙忙,心急火燎,而且隨時可能會對孩子爆發。

但是今天這個早晨與往日不同,我完全沒有著急上火,也沒有衝孩子發脾氣,是真的做到了內心平和、平靜。

這是我最近在做的一個練習,練習不對孩子發脾氣,練習自我覺察,改變自己。

不對孩子發脾氣,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練習。

真的有不對孩子發脾氣的父母嗎?以前我是將信將疑的,雖然有些人說自己從來不打罵孩子,不對孩子發脾氣,我能控制住不打,但是不發脾氣,一直不發脾氣,我發現我做不到。

知道對孩子發脾氣不好,經常對孩子發脾氣,可能導致孩子膽小、怯懦,甚至會給孩子留下陰影,影響身心健康,也會影響親子關係。

不對孩子發脾氣這件事,不是天生的,需要反覆練習

但是小孩子就是製造麻煩的“專家”,帶過孩子的都知道。

尤其是兩歲以上的小男孩,功率強大,充滿好奇,而他們的前額葉,還沒有發育到有效控制自己。

我一向被人評價為脾氣好,但是面對嘟嘟的“作”,自己感覺像是變了一個人。

有時候刻意的控制、再控制,雖然火氣壓下去了,但是積累到一定程度,總要爆發一次。

為了不對嘟嘟發脾氣,我也想過不少方法,比如,想發火時深呼吸,比如說停一下。

收效甚微。

最近在學習一個“愛自己”的課程,老師提到要感知自己的身體和情緒,只體會,不評價,並說不是說說就能做到同,需要練習。

我意識到,不對孩子發脾氣這件事,也不是說說就能做到的,也需要練習。

怎麼練習不對孩子發脾氣?

這才是重點。

第一,  找到對孩子發脾氣的根源?

你會發現,其實你對孩子發脾氣,並不是孩子真的不好,而是因為孩子影響了自己。

孩子玩弄髒了衣服,媽媽發脾氣,是因為媽媽需要洗衣服,不然孩子怎麼高興怎麼玩唄。

孩子沒寫好作業,媽媽生氣,是因為怕被老師叫家長。

我那天早晨向嘟嘟發脾氣,是因為擔心自己遲到,擔心因遲到被通報面子上過不去。

你看,孩子還是那個孩子,還是早上不願意起床,不好好吃飯,磨磨蹭蹭,因為今天時間充足,我不擔心遲到,也能接受孩子,所以就雲淡風輕,波瀾不驚了。

每次對孩子發脾氣之後,追根溯源一下,發脾氣的真正原因是什麼?自己為什麼發脾氣?造成你發脾氣的那些事,對自己影響大,還是對孩子影響大?

不對孩子發脾氣這件事,不是天生的,需要反覆練習

這一步是覺察,反省是成長的重要途徑。

當然,覺察這件事,在發脾氣之前做更好,如果做不到,之後亡羊補牢,也會有幫助。

第二,針對你擔心的事情,提前做好預防。

比如,我提前起床做飯,提前叫嘟嘟,時間就充裕了很多。

比如,嘟嘟喜歡看平板,有一次我一生氣,放到書櫃頂上,他看不到,就不看了。

避免那些事情發生,不讓那些事傷到自己,自然就減少發脾氣的機會了。

第三,  檢查孩子的行為,接受孩子的行為。

孩子早上不願意起床,這很正常啊,大人也想偷懶呢。

孩子不寫作業,同理啊,大人也願意玩會兒呢。

孩子打翻了牛奶,孩子小啊,大人有時也會不小心打翻呢。

仔細想想,有很多我們為之發脾氣的事情,其實都是很正常的,是符合孩子的年齡段的,是那個年齡的孩子太常見的行為,並不是孩子做錯了什麼。

為什麼我們就不能接受呢?我們總是對孩子提出過高的要求。

在陪嘟嘟上英語啟蒙課程時,有個遊戲環節,需要根據發音去點出現的字母或圖案,有時候嘟嘟明明會,可是點錯,我就有些生氣,後來我發現,我有時不小心也會點錯,於是我就能接受嘟嘟點錯了。

接受孩子,我們才不會焦慮,不會生氣。因為,這本來是正常的,有什麼氣可生,有什麼可焦慮的?

不對孩子發脾氣這件事,不是天生的,需要反覆練習

第四,  就事論事,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

我們對孩子發脾氣,是因為自己沒控制好情緒,也有時候是其他的情緒,遷怒於孩子,比如加班太累,比如工作不順利,本來心情就不好,就可能把情緒發洩到孩子身上。

也有時候,因為孩子一件事,把其他的事也扯上,比如,你作業都做不好,我為了照顧你放棄了什麼什麼,巴拉巴拉一堆。

在生氣的時候,不要壓抑自己的情緒,告訴孩子,媽媽現在心情不好,因為你做的某件事。

說出來,情緒可能會平和很多。

直面自己的情緒,說出自己的情緒,其實是照顧自己,自己平靜了,孩子也會平靜。

當然,這個過程需要練習,需要練習,需要練習,即使做到了,也有可能反覆,我們都不是完美的人,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再透過練習,相信我們對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會越來越少。

你在育兒方法有什麼經驗和方法,歡迎留言交流。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