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獵罪圖鑑》:單元探案劇如何“畫像”?

被割開的自畫像上兩隻截然不同的眼睛,預示著沈翊(檀健次 飾)接下來的命運還是被隱藏的真實的自己,《獵罪圖鑑》以一種未完待續的觀感落幕。

同樣未完待續的,還有觀眾對於這部單元探案劇的熱情。

週三會員收官日,《獵罪圖鑑》在愛奇藝站內熱度值突破8926,收官後的第二天熱度依然不減,維持在8800+。根據雲合數據顯示,會員收官日《獵罪圖鑑》的正片有效播放市場佔有率高達34。9%,位列連續劇熱播榜的第一位。

《獵罪圖鑑》:單元探案劇如何“畫像”?

圖源:雲合數據

同時,#獵罪圖鑑真的有第二季#也登上微博熱搜。

《獵罪圖鑑》總編劇武瑤告訴壹娛觀察:“已播出內容並沒有完全耗掉編劇團隊為《獵罪圖鑑》創作的內容,但會不會開發第二季要看製作方。同時,《獵罪圖鑑》從啟動到上線,週期大概三年多,即使是有儲備的情況,下一季的創作週期和速度也沒有那麼快。但我們確實做了很多準備,我們也隨時準備著。”

武瑤進一步透露,團隊從一開始就規劃了以刑偵英雄、其它領域專家等“神人”為主角的“獵罪宇宙”, 他們的故事已經創作了一些,《獵罪圖鑑》只是這個“宇宙”的第一部。

資料一路上揚、網友喊話“加更”、熱搜話題不斷,《獵罪圖鑑》無疑稱得上一部黑馬劇集。

這與劇集的新鮮感有關。

第一,刻畫物件的“新”。《獵罪圖鑑》選擇以畫像師為主要刻畫物件,這一職業在此前的國產劇中並沒有被過多描繪,加上充滿藝術感的內容、細節和氛圍,一部風格完全不同的探案劇躍出螢幕。

《獵罪圖鑑》:單元探案劇如何“畫像”?

第二,現實案例改編的“新”。看似離譜的案件之下,是對當今社會熱點議題的對映和討論,以現實案例為基礎,卻能巧妙在劇集裡落地。

第三,單元探案的“新”。即使最近幾年懸疑探案類劇集頻出,也有不少高口碑、破圈之作,但以單元劇之姿殺出重圍的仍在少數。

上述幾點新意的實現與編劇團隊密不可分。

《獵罪圖鑑》是一個原創劇本,編劇團隊來自紙堡編劇工作室。

畫像師的真實日常,以及“騙婚殺人案”“千面綁架案”“金店搶劫案”“連環爆炸案”等原型案例來自於另一位總編劇賈東巖的現實採訪;編劇張晗、張帆負責寫分場的案子;編劇張敏會在分場基礎上進行二次加工,並與劉伊菲、廖語嫣一同,把所有分場的資訊點落實成劇本……兩位總編劇賈東巖和武瑤全程參與。

劇集熱播的同時,紙堡編劇工作室也看到了各種不同的聲音,其中“懸浮”、“懸疑性不強”、“案件深度不夠”等質疑聲也時常冒出。

關於這些質疑,以及《獵罪圖鑑》作為一部單元探案劇一些打破常規的設定,壹娛觀察與《獵罪圖鑑》總編劇武瑤、編劇張晗展開進一步對話。

“飛”起來的風格之下,專業性如何落地?

一個正在作畫的人,一幅幅在建築物上而誕生的畫作,一個“三歲畫老”的要求,這是《獵罪圖鑑》的開篇,對《馬拉之死》隱藏的三個謊言的解讀,是沈翊的第一次亮相。

隨著畫像師這一身份的登場,《獵罪圖鑑》的不同風格就展現出來。

首先是故事與畫的連線。

校園埋屍案中沈翊參考的《九相圖》、家暴案與《朱迪斯砍下何樂弗尼之頭》、大結局時沈翊與杜城(金世佳 飾)完成的《英雄的與崇高的人》等,還有劇中時刻充斥的美術元素,讓《獵罪圖鑑》與畫像師這一職業連結更加緊密,也平添文藝與神秘的氣息。

《獵罪圖鑑》:單元探案劇如何“畫像”?

大結局時沈翊與杜城完成的《英雄的與崇高的人》

同時,加上構圖、色調、畫面等,以及沈翊本身的藝術感等,引得不少網友評價劇集“文藝”。

“我們一開始定的風格就是要唯美、文藝、傷感。當時跟視覺團隊、美術導演溝通時就一直在強調一件事情——我們故事要像畢加索的油畫一樣,它的色彩要濃烈、鮮豔、明亮、明快一些。”張晗介紹道。

武瑤將這樣的風格總結為“飛”——熱烈的、視覺系的飛揚,但視覺風格的“飛”就意味著內容越要落地。

其一,是角色塑造,對其職業性、專業性的把控。

劇中的沈翊可以“三歲畫老”、“看子畫父”、看著整容後的臉能畫出整容前的臉、能畫出臉盲的人眼中別人的臉孔、能透過畫頭骨來判斷“千面綁架案”中三個相關人是同一人……技能可謂滿點,甚至容易引起“神化”質疑。

實際上,這些“技能”都是透過編劇採風、資料閱讀和收集等準備工作而瞭解來的。

比如,畢業於西安美院國畫系、現服務於市局的警隊羅棟就是賈東巖在採風中遇到的畫像師;在《獵罪圖鑑》播出過程中曾參與直播連線的林宇輝警官曾在10年裡畫了7萬張人像,專門研究模擬畫像這一刑偵手段,為美方提供了“章瑩穎失蹤案”嫌疑犯的模擬畫像……“神人”與“神技”是真實存在的。

《獵罪圖鑑》:單元探案劇如何“畫像”?

林宇輝與北江小分隊直播連線

正是因為劇中角色職業、涉及領域等方面的垂直而精確,因此在專業性上也對編劇提出了更多要求。

武瑤介紹道,編劇團隊為《獵罪圖鑑》的創作準備了大量案頭工作,近文字量就不下一兩百萬字。

除了採風、採訪畫像師外,編劇團隊還透過圖書館、網上期刊等大量研讀相關文獻、書目,觀看相關紀錄片、節目等,蒐集有關案件、角色身份的各種資料,自學大量有關畫像的相關知識。

繪畫方面,也有如藝術學博士的張晗,再加上團隊裡另一個出身美術世家的編劇,來貢獻專業的內容。

現場的細節也沒有被忽視。創作團隊專門邀請了一線的刑警在現場把控,大量精細的準備工作儘可能保證專業性。

這些專業性又被包裹在每個案子裡。這也是《獵罪圖鑑》另一個“落地”之處:案子都“有跡可循”,且契合當下議題。

透過案件設定,《獵罪圖鑑》展現並討論了大量社會熱點——女性在職場中面臨的問題、校園暴力、教育公平、家暴、獨孤老人等等。要知道,《獵罪圖鑑》是2018年底啟動的專案,其中不少案子在2018年就已經被確定下來,到上線已經過去了三年多時間。

《獵罪圖鑑》:單元探案劇如何“畫像”?

“編劇還是要有一點前瞻性的,這個前瞻性是說,我們影視行業天然具有一個時間差。《獵罪圖鑑》2018年開始,2022年播出,我們這個作品在行業裡算比較順利,沒有走過什麼明顯彎路,製片公司檸萌影業也非常給力。”武瑤繼續表示,一些案例,比如AI換臉詐騙案,這是2018年定下的案子,現在看來照樣緊扣時事。

能夠永續性反映尖銳社會問題,能夠讓人產生極強的同理心,又能夠符合整個故事氣質,滿足這“三個能夠”的案件、議題和故事,是《獵罪圖鑑》選擇的標準。

“AI詐騙案,是我們基於現在的AI技術,對未來AI被應用在犯罪領域可能會產生的形式的一種預判。在我們參考的一本關於未來犯罪的書裡曾經提到過,犯罪的迭代速度遠超乎人們的預期。那在這個故事裡所做的就是,要追趕犯罪的腳步。希望在犯罪發生之前,或者是說在剛開始產生苗頭的時候,把犯罪的形式展現出來,給觀眾一些警醒。”張晗補充道。

另外,有趣又有所不同的一點是,《獵罪圖鑑》將筆墨更多的放在女性身上。

《獵罪圖鑑》:單元探案劇如何“畫像”?

《獵罪圖鑑》部分女性角色

比例機率頗高的女性兇手、幾乎每個案子都有的女性受害者,甚至上面提到的整部劇的風格,抑或是播出期間引得不少人嗑的CP,都把焦點或多或少對準了女性議題和女性觀眾。

同時,該劇裡的女警察們擺脫了國產刑偵探案劇中常見的傻白甜、能力不足的刻板形象;女性受害者不再僅僅是脆弱的形象,她們同時展露出堅強的一面;女兇手們不是無比鋒利、全然的惡,編劇張晗將她們形容成“美麗、野性、狡猾、深情,類似於希臘神話里美狄亞般的女人”。

“我們這個戲從一開始的定位,就是要服務好女性觀眾,要讓女性感到舒適。無論是藝術氣質,還是更關注女性議題、女性形象的塑造,以及沒有‘爹味’等等,調性上就是對女性更友好。”武瑤說道。

單元探案劇的成功密碼如何破解?

隨著江北人口販賣團伙案的告破,《獵罪圖鑑》迎來了大結局。

20集10個故事,一條主線案件勾連其中,其密度較高、節奏較快,背後則是《獵罪圖鑑》的單元劇模式在起作用。

“開始創作的時候,就定的要做單元劇。雖然創作過程中,也收到過好多不支援單元劇的意見,幸好我們堅持住了。”武瑤對壹娛觀察(ID:yiyuguancha)坦言道。

單元劇的顧慮不無道理,畢竟每件案件的水準維持、出場人物非走馬觀花式塑造、故事主次的分配等等因素,都阻礙著不少單元探案劇獲得高口碑、高話題。

“第一,我們覺得從創作角度上來說,盤一個個小案子會讓整個故事的趣味性變得更高。”張晗解釋道:“第二,比起留下一個故事,我們更想留下一個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標籤式的人物。”

《獵罪圖鑑》在單元探案劇上的成功探索離不開兩個方面。

在武瑤看來,“立人設”即是單元劇的核心,是最重要的一個方面。

“我們在今天談人物的時候,不再僅僅是一個人物,而是一個人設,也就是這個人物的設定。基於這種人物特質,可以延展出來一個故事世界。也就是說,只要這個人設立住了,整個故事創作會成為一個素材庫。”

《獵罪圖鑑》的標籤式、天才型人物、“人設”就是沈翊。

除了上述提到的擁有各種“神技”,關於這個“人設”的各方面,都進行了精細塑造。

“我們不僅關注畫像師的工作事蹟,更在意的是畫像師本人的生活狀態,以及獨特的思考方式。”張晗介紹道,比如沈翊畫像室裡的那張《被面具包圍的自畫像》,是編劇們按照採風時一個畫像師的辦公室風格來設計的——充滿各式各樣的素描,黑與白為主色調的、專業的環境的角落裡,卻放著一副色彩濃烈的《向日葵》。“我認為這是一個畫像師突出的特點,就是他對色彩的感知力。在這樣的環境裡放著這樣一張《向日葵》,它是具有情緒力量的,這個人物也就一下就鮮活起來。”之所以選擇《被面具包圍的自畫像》,也有著編劇們的考量:“我們很想要體現沈翊這個人物,他就是一個被形形色色的臉包圍的人。同時,這張畫本身也體現出了畫家那種孤傲的氣質,非常符合沈翊的個性特點,所以無論如何一定要放,甚至進劇組的時候,我們是盯著美術團隊一定要把這個畫放進去的。”

《獵罪圖鑑》:單元探案劇如何“畫像”?

《獵罪圖鑑》沈翊(檀健次 飾)

20集結束,一個孤傲、溫潤又不失颯爽的沈翊形象立在了觀眾面前。

第二個方面,人物立住了,單元劇還要解決的是整個敘事問題,也就是如何講好每一個案子、把控故事的節奏、將單個案子與主線勾連起來又不帶著明顯的匠氣等等。

《獵罪圖鑑》雖然安排了10個案件,單元劇的形式讓每個案件的時長基本維持在兩集以內,但細看每個案件的篇幅、筆墨也並不相同。

比如,校園埋屍案和千面綁架案中間用一集左右的篇幅,穿插了騙婚殺人案;15集在AI詐騙案和連環爆炸案之間,用了一集左右的時間,講述了女模特蕭珊照片被破壞的故事。

“小案子的選擇,往往是與兩位男主角之間關係遞變相關的。大案子裡兩個人主破案,但是因為大案子本身的複雜度,兩個人的關係很難往前推進一步,那麼,小案子裡,就可以一邊講這些輕量的案子,一邊去做主線的關係推進。”張晗解釋道:“比如蕭珊的案子,主要是想講一個體量小的,甚至帶有些許詼諧感的一個案子。我們給這個案子總體定調為,杜城想用沈翊的方法去破解一個不復雜、甚至不需要出動警察的案子。而在這個案子裡,我們再透過沈翊的視角去了解杜城的過去與家庭史。我們也考慮讓幾集之間的情緒有一個調劑,不是所有的案子都帶有很複雜的情感。”

當然,每個案子之間都或多或少與主線有所勾連。

比如,整容案中,蔣歌最終為了自己的野心“囚禁”了女性,而雙女殺夫案則是一個女性“解救”女性的故事,前後迴旋呼應由此完成。勾連和隱喻還在細枝末節處,讓沈翊和杜城瘋狂尋找的M代表Manger,意為其在組織中是管理者角色;當主線最後的幕後Boss揭曉,劇集開篇殺手如何能準確定位到雷隊的位置也就有了解釋。

《獵罪圖鑑》:單元探案劇如何“畫像”?

從播出的內容來看,《獵罪圖鑑》雖然不是每一個案子都明確體現出與主線案件的關聯,但主線的推進卻一直存在並繼續,單元劇由此成型。

《獵罪圖鑑》多方資料一路走高,關於劇中畫像師這一職業的探討、所塑造的女性形象的討論、案件細節的揭秘,以及呼喚下一季等聲音,種種方面,都證明了市場和觀眾對於《獵罪圖鑑》的認可,也進一步打開了單元劇的升維空間。

當社交媒體不斷出現關於畫像師的介紹和普及,諸如“《獵罪圖鑑》讓我知道學畫畫就業方向還有畫像師”等高贊評論不斷被熱議,或許《獵罪圖鑑》已經獲得了成功。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