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春天媽媽不讓脫秋褲,你可以用這點反駁她!

虎年的春天悄然到來,看著路邊破土而出嫩綠的小草、黃燦燦的迎春花、亭亭玉立的玉蘭花、含苞待放的海棠花…。。。

春天媽媽不讓脫秋褲,你可以用這點反駁她!

迎春花,圖片來自蝌蚪君

這一切生機盎然的景色,讓我們感到春天越來越近了,於是我們心心念念要脫掉冬裝。

可每到這個時候,家長們都會和我們說“孩子,春捂秋凍,春天一定要捂一捂不要太早脫下棉衣啊”,被迫聽從家長的安排,我們繼續穿著冬裝,心理幽怨的想著:真的有必要穿這麼多嗎?

春捂有道理嗎?

我國民間一直流傳著“春捂秋凍,不生雜病”的說法,尤其是初春氣溫剛剛開始回暖,不要過早的脫掉棉衣,要注意保暖多捂著點。這個民間流傳真的有道理嗎?事實上,春捂是根據多種因素綜合判斷得出的結論,具有一定的科學依據。

氣候因素

冬季轉入初春,乍暖還寒,早晚溫差大,猶如孩兒面,一日三變;民間也有諺語說“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意思是初春氣溫回升後,常會出現氣溫持續偏低彷佛忽然回到冬天,這種天氣我們稱為倒春寒。

春天媽媽不讓脫秋褲,你可以用這點反駁她!

每逢倒春寒人們都不禁感嘆好不容易熬過了冬天,卻差點凍死在春天!因此初春不適宜脫掉棉衣,人們難以適應倒春寒的襲來。

身體因素

冬季人們穿著厚厚的棉衣,此時身體產熱、散熱與環境溫度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初春若遇降溫仍執意脫掉棉衣,身體無法快速調節產熱、散熱與氣溫平衡,會導致體溫下降,易引發感冒。

春季患病因素

春季屬患病高發期,各種病毒、細菌比較活躍,呼吸系統疾病、流感、過敏等流行病特別容易找上門。

春天媽媽不讓脫秋褲,你可以用這點反駁她!

圖片來源:hippopx

因此初春季節變換期,我們不應該過早地換上單衣,適當的捂一捂對身體是有好處的,可降低患各種春季流行病的機率。

春捂到底怎麼捂呢?

春捂是為了順應春季天氣變化的特點,預防身體不適和其他春季易發疾病,很多朋友們不清楚如何正確春捂,只是知道要多穿一段時間的棉衣。那麼我們該如何正確春捂呢?

衣服要遞減

元代著名養生家邱處機,曾在其著作《攝生訊息論》中提出“天氣寒暖不一,不可頓去棉衣。時備夾衣,遇暖易之,一重減一重,不可暴去”。闡明瞭春捂的關鍵。

初春人體正處於“冬眠”初醒之際,因此這期間不能急於脫掉冬衣,而應根據人的身體情況不同,因人而異逐漸的減少衣服厚度。

春捂要有度

“春捂”並非一概而論,把全身上下都捂得嚴嚴實實,而是要遵循:重點部位重點保護,上薄下厚的原則。

春天媽媽不讓脫秋褲,你可以用這點反駁她!

確保“四暖”:

第一,頭部暖。

頭部彙集了人體眾多經脈,應及時擦乾頭髮或者佩戴帽子,避免春風直吹頭部;

第二,腿部腳部暖。

人體下半部血液迴圈比上半部血液迴圈差,易受冷,所以春季褲子鞋子穿厚些,不要過早露腳踝;

第三,背部暖。

背部保暖可降低感冒機率,因此建議室內停止供暖後備件外套披在身上;

第四,腹部暖。肚子受涼易引發腸胃疾病,因此初春不要穿露臍短裝,要保護好肚子。

“春捂”要捂到啥時候?

在北方,真正意義上的春天從三月中旬開始到五月底,春捂一定要嚴格捂滿整個春季嗎?

實際上春捂的時間是有規律可循的,根據氣溫的高低適當增減衣服,如果到了春末還是捂的很嚴實那麼這樣的春捂可能就讓人“上火”了。

大家可以記住氣溫8和15是關鍵,意思是春季晝夜溫差在8℃以上的時候,我們還需要再捂一捂,超過15

就不需要捂了。

(即使是媽媽說的話,也可以反駁一下)

15℃是春季的臨界溫度,當平均溫度低於15℃,要穿厚衣;當平均溫度達到15℃,還要堅持再捂一捂。

尤其是小孩、高齡老人或體弱多病者;當平均溫度超過15℃且連續三天氣溫都比較穩定時,就可以換上稍微薄一點的外套了。

此外,許多疾病的發病高峰與冷空氣和持續降溫密切相關,因此春季我們要特別留意天氣預報,在冷空氣到來前的24—48小時要穿上厚衣服,防止驟然降溫身體難以適應。

一年之際在於春,春天空氣清新、春暖花開,應是我們健康生活的開端,最有利於吐故納新,從這個春天開始,我們接受春捂、做好春捂,避免生病,讓這一年有個元氣滿滿的開端吧!

春天媽媽不讓脫秋褲,你可以用這點反駁她!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