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教父50週年,一場陰差陽錯的影史傳奇

看到世界上最好的電影仍然需要面對一堆破事,突然發覺我們普通人的生活也沒那麼失敗。

1972年3月15日,《教父》在紐約舉行首映禮,黑幫片型別被從此改寫。黑幫電影不再只是打打殺殺,看過《教父》的黑幫們也都開始跟著學文明用語。

電影上映後賺得盆滿缽滿,在第二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以10提3中的成績拿下了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和最佳改編劇本獎。

《教父》劇照

五十年過去,經典榮光未褪色,《教父》依然影響著後世許許多多的影視作品。

觀眾永遠熱衷揭秘,如此偉大的作品背後,是否也有著神乎其神的幕後故事?

事實上,《教父》誕生途中的每件事看起來都離成功很遙遠,甚至糟糕得離譜。但這一系列狼狽不堪的曲折卻意外地拼湊出了影史之巔的傳奇。

為了還債寫小說

成功學可能會這樣描述《教父》的原著作者馬里奧·普佐:他是美國以寫西西里黑手黨而聞名的作家,但早年並不順利,最初的兩部小說以失敗告終,家人對他失望至極但他初衷不改筆耕不輟,在艱難的經濟條件下完成《教父》,最終成為一代暢銷書作家。

同《教父》開場殯儀館老闆波納塞拉口中的“美國夢”一樣虛無,馬里奧·普佐寫下《教父》的真正原因,不是因為熱愛,而是錢。

1965年,45歲的馬里奧·普佐除了兩本滯銷書外,還有兩萬美元的賭債。

奧斯卡現場,《教父》上映50週年致敬。

為了還債,普佐嘗試寫了名為《黑手黨》的小說大綱,《黑手黨》即《教父》的前身。而選擇這個題材,除了他的義大利移民身份之外,更多是為了讓小說商業化一些,更容易賣錢。

剛寫完10頁小說大綱,普佐就著急變現,投了8位出版商但全部被拒。在身無分文的絕境下,他不顧經紀人反對,將故事改編權以1。25萬美元的價格賤賣給了派拉蒙影業公司。

在後續寫書期間,派拉蒙還特意定期給普佐送麵包,就為了防止他在完成作品之前餓死。

小說出版後,派拉蒙還想拉著普佐進行劇本改編。普佐直接把書摔在地上,說他寫《教父》只是為了賺錢去寫其他小說,根本不想再讀《教父》第二遍。

派拉蒙就這麼看好《教父》?也不是。派拉蒙買下普佐的小說改編權無非是一次單純的商業抄底。

60年代,好萊塢進入影視寒冬,各大製片廠都急於尋求突破。派拉蒙開始嘗試拍攝黑幫題材的作品,並在60年代末投資了大製作《天倫劫》。影片由《柏林諜影》的導演馬丁·裡特執導,加上天皇巨星柯克·道格拉斯主演,所有人都對影片抱以很高的期待。然而影片上映後口碑票房雙雙失利,黑幫題材讓派拉蒙栽了跟頭,於是《教父》的改編也被束之高閣。

《教父》劇照

但意外的是,《教父》的小說又突然開始走紅,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停留了67周,當時賣得過它的只有《聖經》。

普佐想要坐地起價,單方面毀約,派拉蒙這才坐不住了,宣佈立即對小說進行電影化。普佐不僅額外拿到了8萬美金的正式改編權益,還成功坐進派拉蒙的辦公室,從此享受隨時隨地的免費蘇打水,這是來自地獄廚房的他從未經歷過的幸福時刻。

可是連宣佈將《教父》拍成電影都有反對的聲音。

意裔美國人公民權利聯盟表示強烈抗議,認為原著小說對義大利移民太過“刻板印象”,擔心其他族裔人群會以為義大利人都是黑手黨。用現在的話形容就是,這些人破防了。

有趣的是,意裔美國人公民權利聯盟對電影的反對不是據理力爭,而是採用了傳統的黑手黨方式進行威脅恐嚇,甚至用獵槍打碎了製片人阿爾伯特·S·拉迪的車窗,還給派拉蒙的總部送去炸彈威脅。

矛盾不斷升級也沒有一個特別圓滿的解決方式。談判破裂,派拉蒙說愛誰誰吧,《教父》按期開機!

最後意裔美國人公民權利聯盟沒有被邀請參加電影首映禮,而《教父》這部描繪義大利黑手黨的電影,從頭到尾也沒提過一句Mafia(黑手黨)。

《教父》劇照

連續被12位導演拒絕

開機之前最重要的事就是確定導演,但因為種種原因,《教父》被12位導演連續拒絕。

其中一名拒絕者對原著小說進行了刻薄的批評,認為書中寫桑尼情人和婦科醫生的情節很低陋,同時也瞧不上黑幫片型別,覺得太過時了。

這個人就是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但兜兜轉轉,命運再次讓科波拉與《教父》相遇。

科波拉生來便是文藝青年,從小接受父母的藝術薰陶,對電影有著很高的品味。60年代好萊塢經歷新浪潮,電影人們紛紛走出片場拍攝更接地氣更逼真的作品。科波拉正是新好萊塢電影的傳承者,他為了打破製片方控制作品的傳統模式,同幾位青年才俊聯合創辦了獨立電影公司美國西洋鏡(American Zoetrope)。但隨後的兩部作品,《彩虹仙子》和《雨族》,雖然證明了科波拉的導演天賦卻並不賣座,美國西洋鏡沒有冉冉升起。

《教父》劇照

科波拉太愛電影了,且本質上他同普佐一樣都是賭徒。為了拍片籌錢他將全部積蓄拿出來投資,投資的還是股票。結果可想而知,科波拉成為一棵韭菜。屋漏偏逢連夜雨,他投資好友喬治·盧卡斯的《500年後》又賠了60萬。

最終迫於經濟壓力,科波拉選擇了《教父》。1970年9月28日,派拉蒙宣佈科波拉成為《教父》的導演。

天真的派拉蒙以為像科波拉這樣為錢來導戲的年輕導演會很聽話,暢銷小說改編作品不會太難只要盯緊預算就好。但科波拉極有主見,他硬生生將一個成本低廉的70年代嬉皮風劇本改成了造價昂貴的40年代戰後紐約的戲。他反對棚拍,西西里島真實取景,電影成本水漲船高,從200萬最終達到600萬美金。

接下來,科波拉開始敲定他心目中最適合出演《教父》的人選,而這些人沒有辜負科波拉的信賴,每一個都特別難搞定。

對義大利一無所知的教父

今天的馬龍·白蘭度已經與教父深度捆綁,但當年收到角色邀約時,他第一反應是拒絕,理由是“我對義大利一無所知”。

後來因為白蘭度的助理艾麗斯·馬爾沙克對《教父》非常喜愛,她不斷按頭安利白蘭度讓他重新審視這個作品的優點,這才勸說白蘭度接下這部戲。

導演OK,演員OK,這時派拉蒙不OK了。鑑於過往白蘭度的作品和他的性格問題,派拉蒙覺得白蘭度雖然是個好演員但讓他去演教父還是有點扯。

《教父》劇照

首先是作品方面,白蘭度正面臨著幾乎所有大明星都會遇到的問題,他過氣了。最近的幾部作品都票房失利,奧斯卡影帝成為了票房毒藥。而且白蘭度個性乖張,拍戲不僅片酬高還極難配合,他在這個劇組無疑是一顆定時炸彈。

面對科波拉的苦口婆心,派拉蒙鬆了口,白蘭度可以演《教父》但必須約法三章,其中一條就是得先參加角色試鏡。

這個考驗其實非常有難度。如何讓一名青年導演請一位影帝級別的大明星試戲?這時科波拉展現出自己高人一等的“導演”技巧。他沒有告訴白蘭度是試戲,而是以“拍攝部分片段”為由,前往白蘭度在穆赫蘭道的家中進行電影預演。白蘭度不負眾望,一場戲下來,教父維託·柯里昂塵埃落定。

除了老教父維託·柯里昂,《教父》中另外一個重要的角色是麥克·柯里昂。

競選者有很多。派拉蒙屬意剛剛為公司貢獻賣座影片《愛情故事》的瑞恩·奧尼爾,“金主”海灣與西部工業集團則直接點名了在《西部往事》中有著上佳發揮的“猛龍怪客”查爾斯·布朗森。

但科波拉除了阿爾·帕西諾不容第二選擇,他太喜歡帕西諾散發出的冰冷氣質了,認為除了他沒有人更適合演麥克。

《教父》劇照

當時帕西諾年過三十,沒結婚沒成名,僅僅主演過一部電影《毒海鴛鴦》。身為義大利後裔卻一句西西里方言也不會,而且聽訊息說製片方這邊已經有推薦的兩位大明星,更覺得自己沒戲,帶著點躺平的意思草草進行了試戲。試戲效果也並不好,數度唸錯臺詞。

然而命運無解,阿爾·帕西諾逃不掉麥克·柯里昂這個角色。科波拉力排萬難,在白蘭度的推薦下還是讓帕西諾拿到了角色。

不過帕西諾在劇組的境遇並不是拿著龍傲天劇本的天選之人,他處處感受到排擠,製片人覺得他身高太矮與麥克的形象不符,劇組人員也對他不大友好。但為了不耽誤拍攝計劃,派拉蒙還是選擇妥協,不情願地與帕西諾簽下合同。

“連電工都覺得比我強”

今年早些時候派拉蒙官宣,根據《教父》製片人艾伯特·S·拉迪從未公開過的經歷改編、聚焦《教父》幕後製作的限定劇《參與其中》即將登陸流媒體Paramount+。如果劇本足夠“真實”的話,那麼《參與其中》一定會像“職場宮鬥劇”般精彩。

各方力量都在互相扯皮、鬥爭。

科波拉在電影拍攝過程中曾五次徘徊在被炒魷魚的邊緣。比如在選擇馬龍·白蘭度的時候,比如預算數次超標,比如拍攝完畢進入剪輯階段……

導演與製片方勢如水火,拍攝過程十分艱辛。由於常常意見相左,科波拉很多精力被分散了,沒有時間去做好拍攝規劃,實際的拍攝計劃永遠趕不上進度表,劇組每天都要花費掉4萬美元,預算嚴重超標。

《教父》劇照

看到這樣一位沒什麼背景的導演在片場失控,許多成員也不願配合科波拉的工作。科波拉曾在廁所聽到劇組人員吐槽他,“這輩子沒見過這麼爛的導演”,攝影師戈登·威利斯還公開評價他“沒幹過一件對的事情”。

科波拉後來回憶道:“當你拍電影的時候,現場所有人都覺得他們能比你拍得好。任何一部電影,任何一場戲,甚至電工都覺得他比你強。”

科波拉頂著巨大的壓力,感到筋疲力盡,摔門的時候會被劇組成員認為是開槍自盡,晚上做夢會夢見伊利亞·卡贊(著名導演,與白蘭度合作《碼頭風雲》讓他獲得第一個奧斯卡影帝頭銜)略帶愧疚地通知他,“你被解僱了。”

《教父》劇照

傳奇註定誕生

種種跡象表明,《教父》很難成功。而事實是,這些不成功組成了偉大的成功。陰差陽錯的曲折道路自覺找到了最正確的方向。

由於在劇組受到“不友好”的待遇,阿爾·帕西諾在詮釋麥克時更能精準把握對家庭和身份的矛盾和不確定感。刺殺索洛佐和麥克勞斯凱的那場戲讓派拉蒙相信科波拉的選擇,成就了阿爾·帕西諾,也讓好萊塢找到了自己的堂·吉訶德。

馬龍·白蘭度在片場依舊惡作劇不斷,在拍攝被擔架帶走的戲時會刻意“增重”,表演需要提詞板因為他不想背臺詞。即便如此,銀幕前他依舊奉獻出不容置疑的演技,並讓他二度獲得奧斯卡影帝頭銜,開啟事業第二春,和票房毒藥揮手告別。

《教父》劇照

雖然與科波拉矛盾重重,但派拉蒙高層還是被科波拉對電影的熱情和不懈的精神所打動,他們保持了專業水準,對電影嚴格要求。

因為擔心片長被製片方詬病,科波拉曾忍痛將電影剪成了140分鐘,製片主管鮑勃·埃文斯看後勃然大怒,“你拍攝了一部鴻篇鉅製,卻把它壓縮成一個預告片。現在,你得還我一部真正的電影。”於是才有了175分鐘的史詩版本。

加長版不負期待,電影從上映開始每天都會收穫百萬票房,最終在全球範圍拿下超過兩億美金。派拉蒙的老闆都樂了,“參與《教父》股權的人現在都是百萬富翁啦!”

科波拉依靠《教父》的商業成功實現了對文藝追求的曲線救國行動。《教父》成功後他拍出了另一部傑作《竊聽大陰謀》並獲得戛納金棕櫚獎,向世人展示他的成功不是曇花一現。

後來參與制作拍攝的《教父2》和《現代啟示錄》證明,科波拉是70年代好萊塢的電影之神。

偉大的成功背後匯聚著數不清的不如意,但每一次不如意都沒能讓當年的那群人退縮。看到世界上最好的電影仍然需要面對一堆破事,突然發覺我們普通人的生活也沒那麼失敗。

《教父》彷彿有生命,而且是有著超強運勢的生命。它在艱難的環境下,從10頁大綱變成小說出版,又被改編成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一部電影。一路走來,每一步都很難讓人想象它竟會如此成功。但它就是成功了。

| 新增小助手vvista08,加入讀者群暢聊|

經典永不過時

教父50週年,一場陰差陽錯的影史傳奇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