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不是隆美爾有罪,而是希特勒再也容不得他

1944年10月14日,號稱“沙漠之狐”的德國名將埃爾溫·隆美爾死去了,納粹德國在10月8日宣稱德國失去了最優秀的將領,希特勒本人則對隆美爾遺孀表示哀悼。但是死去的隆美爾和他的遺孀恐怕不會對希特勒領情,因為逼死了隆美爾的正是希特勒,他要求隆美爾或服毒自盡保全家人和榮譽,或是接受軍事法庭的審判。正是在這樣的逼迫之下,隆美爾選擇了用生命作為代價保全自己的家人,他服用氰化鉀自殺身亡了。

不是隆美爾有罪,而是希特勒再也容不得他

但這不由得讓人感到奇怪,隆美爾本是希特勒最寵信的將領,即便是在自己給妻子的信件裡,隆美爾也必然會在信的末尾寫上一句“希特勒萬歲”,足可見其對希特勒的忠誠。那既然如此,隆美爾最後為何還會被希特勒逼死呢?

一、悲觀的隆美爾

事實上,隆美爾對希特勒的忠誠自然是毋庸置疑的,隆美爾並非是德國貴族家庭出身,再加上隆美爾有些“特立獨行”和脾氣火爆,所以他在德國國防軍裡的仕途並不太順利。但希特勒的上臺則改變了這一點,他十分賞識隆美爾的能力,將其任命為自己的衛隊長,後又任命其為第7裝甲師師長,讓其在法國戰役中建功立業。可以說,隆美爾對於希特勒的忠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希特勒的賞識與提拔。

不是隆美爾有罪,而是希特勒再也容不得他

可是,當隆美爾率領德國非洲軍團和英美軍隊決戰於北非沙漠之後,已經晉升為元帥的隆美爾對於德國的前景就開始出現一種悲觀態度了。尤其是在第二次阿拉曼戰役結束後,隆美爾意識到德國可能要輸掉北非和地中海,甚至是整個戰爭都有失敗的可能。悲觀的隆美爾幾次向希特勒諫言德軍在北非的不利情況,但希特勒本人仍舊固執地讓隆美爾率軍在北非堅持作戰,拒絕隆美爾將德國非洲軍團撤離北非的建議。

不是隆美爾有罪,而是希特勒再也容不得他

而希特勒的命令最後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德國非洲軍團最終在北非以近乎全軍覆沒的悲壯結局宣告了終結。縱然希特勒不忍隆美爾因失敗而蒙羞,將隆美爾早早調回了德國,可是看著自己一手帶出來的部隊在北非沙漠裡全軍覆沒,隆美爾內心的痛苦是可想而知的。或許是為了安撫隆美爾,希特勒先是頒發給隆美爾一枚騎士鐵十字勳章,又將其任命為德國B集團軍群司令,可隆美爾卻自認“已經失寵了”。

不是隆美爾有罪,而是希特勒再也容不得他

隆美爾作為B集團軍群的司令官,其任務是加強德國在法國北部海岸的防禦工作,嚴防盟軍在法國北部實施登陸。雖然希特勒在此前對隆美爾吹噓德國的“大西洋壁壘”,聲稱那是一道百萬盟軍也不可能攻陷的天險,可隆美爾卻對此不抱任何信心。畢竟,隆美爾在法國北部海岸線看到的就只有一堆破磚爛瓦式的防禦工事,不僅技術兵器嚴重不足,連兵力也十分匱乏,這實在是讓隆美爾涼透了心,對德國在戰爭中的前景愈發悲觀起來。

二、擴大的裂痕

隆美爾在擔任了B集團軍群司令之後,處於了一種非常矛盾的狀態之中,他精神飽滿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可對戰爭前景也保持了更為悲觀的看法。這種矛盾完全體現在了他擔任B集團軍群司令的日常表現上——他一方面竭盡全力加強“大西洋壁壘”,力求將大西洋壁壘變成堅不可摧的防禦要塞。可另一方面,隆美爾也開始撰寫有關希特勒在戰爭中所犯錯誤的備忘錄,希望能夠用此說服希特勒接受他的觀點。

不是隆美爾有罪,而是希特勒再也容不得他

隆美爾的觀點是什麼呢?他希望希特勒能夠和盟國展開談判,停止和盟國之間的戰爭,然後集中德國剩餘力量在東線組建一道防線來制止蘇聯人的進攻。這一觀點在當時並非沒有正確性,考慮到盟國和蘇聯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德國是有可能和盟國進行單方面的談判,從而避免自己在戰爭中全面失敗。但是希特勒是不可能接受這一提案的,原因也很簡單,眾人皆可投降,唯有希特勒不可投降,一旦他投降,那麼等待他的恐怕只有絞刑架了。

不是隆美爾有罪,而是希特勒再也容不得他

隆美爾曾試探性地向希特勒提出自己的這一想法,可是希特勒對此毫不在意,而是不斷地向隆美爾誇耀自己的“秘密武器”。希特勒聲稱德國正在生產能夠改變戰局的“奇蹟武器”,只要這些武器能夠投入使用,那麼盟軍和蘇軍都不可能戰勝德國人,甚至德國有機會一鼓作氣的擊敗蘇聯和盟國。或許希特勒是想用這種說法鼓舞隆美爾,讓隆美爾堅定信心去和盟軍戰鬥,可現在的隆美爾對於戰爭的前景已經是十分悲觀了。

不是隆美爾有罪,而是希特勒再也容不得他

而也是在這個時候,德國的反希特勒團體開始聯絡上隆美爾,德國B集團軍群參謀長,漢斯·斯派達爾將軍希望能夠說服隆美爾,參與到反希特勒團體中,因為隆美爾掌握著法國北部的防禦,只要盟軍開始登陸時,隆美爾下令停止抵抗,那麼盟軍將很快推進到德國的魯爾工業區,這將讓德國快速戰敗,從而保證德國不至於遭受到嚴重的損失。但隆美爾本人出於對希特勒的忠誠和一名軍人的榮譽感拒絕了這一提案,同時也反對斯派達爾等人刺殺希特勒的計劃。

三、被牽連的隆美爾

隆美爾對於反希特勒團體的態度非常模糊,他並不同意對於希特勒進行任何刺殺活動,或是對盟軍採取不抵抗行為,但也沒有向上級檢舉這些人。儘管有傳言說,隆美爾曾表示若盟軍登陸成功,則他將命令部隊停止抵抗,也就是所謂的“開放西線”。可就如同我們知道的,雖然隆美爾在盟軍登陸當天是在給自己的夫人慶生,可之後的時間裡,隆美爾都在積極調動德軍去抵抗盟軍的進攻,他本人也在7月17日視察前線的過程裡慘遭盟軍空襲而負傷。

不是隆美爾有罪,而是希特勒再也容不得他

7月20日,在著名的7。20事件爆發,身處狼穴的希特勒僥倖未被炸死,反希特勒團體遂遭到逮捕。正在養傷的隆美爾聞訓面如死灰,或許他已經知道了自己的命運。而被捕的反希特勒團體裡也有許多人為了免於遭受嚴刑拷打而供述隆美爾是參與者,比如說前文提到的漢斯·斯派達爾就是其中之一,還有隆美爾的副官凱薩·馮·霍法克爾都是如此說的,甚至是德國駐法司令海因利希·馮·史圖爾普納格也聲稱隆美爾是他們的同謀。

不是隆美爾有罪,而是希特勒再也容不得他

隆美爾是否參與這件事了呢?按照隆美爾之子曼弗雷德的說法,隆美爾沒有參與7。20事件,事先也不清楚這件事,並認為希特勒死去會造成更大的混亂和危險。如果從實際角度出發,隆美爾確實沒有必要這樣做,畢竟希特勒若死去,德國也沒有人能夠統合局面,國防軍和黨衛軍爆發內戰是在所難免的。但是,這對於希特勒而言已經不重要了,當隆美爾的名字出現在參與者名單上時,希特勒就已經徹底抓狂了。

不是隆美爾有罪,而是希特勒再也容不得他

無論隆美爾是否真的參與了這件事,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隆美爾知道很多人是反希特勒團體的成員,但他本人並沒有向希特勒舉報這些人。僅僅從這一點來看,希特勒就無法相信隆美爾的忠誠了,因為他最信賴的將軍竟然“勾結”想要謀害他的人,這讓希特勒無法接受。同時,隆美爾和希特勒的分歧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如今的希特勒已經無法接受任何反對意見,那麼為了震懾反對他的人,他也必須做出殺雞儆猴的舉動,所以隆美爾無論如何都將死去。

不是隆美爾有罪,而是希特勒再也容不得他

結語

希特勒是否相信這些人的證詞?這一點是很難說的,從他後來是讓隆美爾自盡來看,他並不是完全相信隆美爾已經背叛,否則也不會讓隆美爾自盡和保全其榮譽,連隆美爾自己對此的評價都是“總算是他的好意,顧念我在北非的戰功,已准許我服毒自盡。”但是這反而成為了德國末期的末日寫照,忠心耿耿的將領因為莫須有的罪名而被勒令自盡,這或許也預示德國將在不久之後滅亡。

參考文獻:《隆美爾戰時檔案》

《狐狸的蹤跡——隆美爾》

《沙漠之狐隆美爾》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