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百萬人口進城,在貧民窟裡進退兩難

NO。2230-肯亞 基貝拉

作者:

那日蘇

校稿:辜漢膺 / 編輯:撲稜蛾

肯亞的首都

內羅畢

,有著整個

非洲最大的貧民窟——

基貝拉貧民窟

肯亞內羅畢有著400萬+人口

但是有非常多的人非常貧困,只能生活在貧民窟▼

百萬人口進城,在貧民窟裡進退兩難

基貝拉貧民窟裡,

2。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底居住著多少人,

誰也說不清楚,各方給出的數字

從35萬到120萬不等

可以知道的是

,生活在這裡的每一個人,都掙扎在生死線上。

暴力

強姦

洪水

艾滋病

的泛濫……每時每刻都在威脅著基貝拉居民的生命。

基貝拉的居住密度,襯出苦難的密集度

(橫屏,圖:Kibera Trust)▼

百萬人口進城,在貧民窟裡進退兩難

從天堂俯衝到地獄

位於東非高原的

肯亞

,是人類物種的誕生地。

人類的生理結構,就是為了適應肯亞的環境而進化出來的。

這裡氣溫終年涼爽適宜,最高溫28度,最低13度。

這裡,也是許多生靈的棲息之地

(圖:Flickr)▼

百萬人口進城,在貧民窟裡進退兩難

生活在這裡的原住民一年四季赤身裸體,但卻幾乎

從不生病

後來的英國殖民者也發現

,這裡出生長大的孩子都極為健康。

而且由於適宜的光照和溫度,抑鬱症患者到這裡都會變得開朗起來。

生活在這裡的

馬賽人

和其他民族,本來應該是快快樂樂的過著部落生活,每天放放牛、打打獵。然而

就是這麼一個“伊甸園”,如今變得面目全非。

馬賽人身材普遍高挑,有一雙大長腿

(圖:shutterstock)▼

百萬人口進城,在貧民窟裡進退兩難

19世紀末,德國和英國各自在在東非建立了殖民地,為了更好的掠奪當地資源,

英國決定修建穿越肯亞的

烏干達鐵路

英國人想在南北方向上打通自己的非洲殖民地

德國的坦尚尼亞顯然是一個“絆腳石”

此外,烏干達-肯亞的通海鐵路很重要▼

百萬人口進城,在貧民窟裡進退兩難

這條殖民時期遺留的鐵路沿用至今

還會從基貝拉緩緩穿過

(圖:Flickr)▼

百萬人口進城,在貧民窟裡進退兩難

在修建鐵路的時候,勞動力問題讓英國人犯了難。

眾所周知,此時大英帝國

如日中天

,對內剝削勞工和破產農民,對外剝削殖民地勞苦大眾。

可肯亞原始的社會組織形式,讓擅長剝削的英國殖民者竟無從下手。

那時的肯亞各部族

人均文盲

,看過跳大神就算是“知識分子”了。

當時整個英屬東非,惟一算得上受過教育的人群,

是來自索馬利亞的

穆斯林

,他們很多都能用阿拉伯字母拼寫出“真主至大”,

但也僅此而已了。

如今,教育在這裡仍是稀缺資源

(圖:壹圖網)▼

百萬人口進城,在貧民窟裡進退兩難

就這樣的知識水平,想把他們培養成為能修鐵路的工人,除非建立起一個完善的義務教育體制。

可問題是,英國人

來肯亞是來

殖民掠奪

的,又不是來當帶善人的。

於是,為了能讓鐵路修建工作正常地進行下去,英國人

從英屬印度殖民地引進了大量任勞任怨的

印度勞工

這批勞工大約有37000人,由於印度當時還爆發了一場瘟疫,每個勞工在上船之前還要在隔離營地集中隔離14天。

印度勞工透過自己修築的鐵路,前往施工現場

(圖:壹圖網)▼

百萬人口進城,在貧民窟裡進退兩難

鐵路修建期間,勞工們在鐵路沿線一處低窪的沼澤地修建了補給站,用來排程車輛、儲存建築材料,以及給勞工提供休息的場所,

這塊被稱為“

內羅畢

”的地方很快修了一個車站。

這一站剛開始修建的時候,就遭到很多反對。

因為內羅畢

地勢低窪

排水不暢

,而且也不適合農作,沒什麼發展前途。

這也是後來基貝拉貧民窟居民

面臨洪水

挑戰的主要原因,

但當時的英國官員堅持己見,

於是內羅畢這座城市,就這麼落成了。

每年雨水季,對內羅畢的窮人來說都是一道坎

(圖:kahawatungu。com)▼

百萬人口進城,在貧民窟裡進退兩難

很快,

內羅畢成為了當地行省機構的總部。

聚集了歐洲移民、印度勞工和肯亞部族的內羅畢,

成為了東非區域內

最繁榮

的城市。

後來,不少印度人在這裡生活、置業

甚至形成了龐大且配套完備的印度社群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肯亞獨立前夕

(圖:sikh-heritage。co。uk)▼

百萬人口進城,在貧民窟裡進退兩難

內羅畢本有可能成為大英治下,種族和諧的模範城市。可是1908年的

瘟疫爆發

,讓這一切都變成了不可能。英國人認為,瘟疫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因為印度人和黑人的骯髒。

於是他們嚴格地劃分了

歐洲人

印度人

非洲黑人

的居住區,並限制有色人種的活動。

蟻族

一戰爆發後,

在東非這片土地上,英國人和德國人的矛盾開始激化。

德國指揮官是著名的硬核狠人、曾經參與過鎮壓中國義和團起義的萊託·沃克貝爾。

萊託給當地英軍造成了極大麻煩,英國人前後共動員了

40萬人

的殖民地軍民來進行抵抗,這又讓內羅畢聚集了更多的人口。而且,這次是以當地

努比亞黑人

為主。

英軍招募努比亞人,用於擴充殖民地軍隊

後來,這些努比亞人在基貝拉定居下來

(圖:kenyasnubians。com)▼

百萬人口進城,在貧民窟裡進退兩難

鐵路和戰爭,讓內羅畢有了龐大的勞動力需求,周邊的部落黑人大批湧入內羅畢。

英殖民政府無心也無力解決這些人的居住問題,

於是

貧民窟

在內羅畢周圍遍地開花。

1963年,

肯亞獨立

,內羅畢成為了這個國家的正式首都。

獨立之後,基貝拉貧民窟非但沒有變小,反而

越來越大

城鄉差距懸殊,農村勞動力湧入發達城市

內羅畢的城市化加速,同時帶來人口增長

(1986-2016年內羅畢擴張,

圖:NASA)▼

百萬人口進城,在貧民窟裡進退兩難

這是因為,

殖民統治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肯亞原有的

部族社會形態

另外,在整個非洲而言,肯亞的工農業非常強大。在英國的殖民統治之下,肯亞許多地方被開發成了茶葉和咖啡的種植基地。

而且

工業

佔據了肯亞GDP的

14%

,這在非洲是一個非常高的數值。

地區之間發展的不均衡狀態

造成人口集中在有工業基礎的城市

比如,首都內羅畢,和第二大城市蒙巴薩

(圖:researchgate。net)▼

百萬人口進城,在貧民窟裡進退兩難

原始的狩獵採集生活,對於大部分肯亞人來說,已經不具有吸引力和可行性。

湧入城市,對他們來說是

別無選擇

的事情。

基貝拉貧民窟成為了承載這些湧進城市討生活的人們的居所。

這些地方可能

沒水沒電

,甚至是

髒亂差

,但卻是一個容身之處。

這裡的衛生環境,才是最致命的問題

沒有廁所,人只能用塑膠袋解決排洩

用完往遠處一甩,戲稱為“飛行廁所”

(圖:shutterstock)▼

百萬人口進城,在貧民窟裡進退兩難

現在的基貝拉居民們過得是什麼樣的日子呢?據2019年肯亞人口和住房普查,基貝拉的成年居民們,

僅50%有固定收入。

而這些人每天的收入,大概是在200肯亞先令,也就是大概

2美元

這還是肯亞政府

美化

之後的資料。根據相關人權組織的估計,2021年,

基貝拉居民的人均收入應該是在

1美元以下

的。

僅僅是為了活著,就已花光所有力氣

(圖:shutterstock)▼

百萬人口進城,在貧民窟裡進退兩難

那麼,基貝拉貧民窟的老百姓們已經窮得如此人神共憤了,政府就不管嗎?實際上,

政府失職

就是基貝拉貧民窟形成的關鍵因素。

貧民窟的形成,源於英殖民政府的

隔離政策

但是肯亞獨立以後,

並沒有對貧民窟進行有效的改造。

雜亂之中,鐵皮屋頂反倒形成了某種協調

它們擁有一個共同的底色,叫做——

貧窮

(圖:shutterstock)▼

百萬人口進城,在貧民窟裡進退兩難

獨立後,基貝拉貧民窟的許多房屋,因為建造標準不達標,以及土地產權不明確等問題,被政府劃為

非法住宅

的確,裡面許多人住的地方,要將其稱之為“房屋”確實很勉強。

幾塊

石棉瓦

,幾塊

鐵皮

,加上一些

泥土

,就壘成了一間屋子。

冬不保暖

夏不遮陽

也幸虧肯亞氣候適宜。

髒亂不堪的基貝拉,

是窮人遮風擋雨的庇護所

(圖:Flickr)▼

百萬人口進城,在貧民窟裡進退兩難

但泥土造的房子就怕水淹,偏偏內羅畢是一個建在

沼澤窪地

上的城市。

在暴雨來臨的時候

,基貝拉貧民窟的房屋都可能被沖垮,

讓這裡的居民從赤貧變為一無所有。

積水會沖走基貝拉的房屋,也會吞噬

人命

(圖:

Kenya Red Cross

)▼

百萬人口進城,在貧民窟裡進退兩難

現實裡的哥譚

外,基貝拉貧民窟雖然看起來單調,但其內部則有著外人難以想象的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狀態。

基貝拉是

由幾個村莊和定居點組成的

每個區域都有相應的名稱和社群存在

橫屏

,圖:unhabitat。org)▼

百萬人口進城,在貧民窟裡進退兩難

白天的基貝拉還相對安全一點,

舒適的溫度、到處都沒有門禁,對於居民來說一般來講也不會有黑幫分子來找麻煩。

到了晚上,則是另外一幅景象。

由於這裡處於

無政府狀態

,且沒有任何一個種族和團體能佔據絕對統治地位,罪犯們的行為獲得了極大的自由度,

搶劫

強姦等

暴力犯罪率居高不下。

夜幕下的基貝拉,是外人絕對不該涉足的地方

(圖:Flickr)▼

百萬人口進城,在貧民窟裡進退兩難

對於外界想要拜訪基貝拉的,當地有一些馬塞族人,

可以提供

有償安保

服務。

他們舉著火把、揮舞著原始的長矛,為客人保駕護航。

基貝拉觀光準則第一條:

千萬不能迷路

因為你可能會誤打誤撞闖入危險地帶

(圖:Flickr)▼

百萬人口進城,在貧民窟裡進退兩難

除了安保工作,

基貝拉貧民窟其他的第三產業也展現出了驚人的繁榮,

包括

皮肉生意

,還有許多外人意想不到的,比如

餐飲業

“歡迎來到經典大酒店”

貧窮製造出的眼淚,已經夠多了

這裡的人,應該有享受片刻輕鬆的權利

(圖:shutterstock)▼

百萬人口進城,在貧民窟裡進退兩難

儘管窮得叮噹響,但是基貝拉居民還是習慣去餐館吃飯。而且,

外出就餐

可能比自己做飯更便宜,因為做飯生火需要的

木炭

是一筆昂貴的支出。

在這裡,木炭是一種很金貴的生活物資

(圖:shutterstock)▼

百萬人口進城,在貧民窟裡進退兩難

在肯亞的社會當中

,部族、部落仍然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雖然許多人都可以歸為大的

班圖族

當中,

但當地人

真正認同

、真正

有歸屬感

的社會組織單位還是部落和部族。

肯亞

政黨林立

,每個政黨背後幾乎都有不同的部族勢力作為支撐。

作為世界上最親美的國家之一,肯亞也有著自己的“兩院”,即

國會

參議院

。但是照搬來的政治體制並沒有給肯亞帶來開明的政治風氣。

美式民主的皮下,是不是部族的權力遊戲?

百萬人口進城,在貧民窟裡進退兩難

據透明國際的腐敗感知指數

(CPI)

評分,滿分100分,肯亞只得到了28分。

這個可憐的分數,表明了部族政治的

不穩定性

2007年

肯亞大選

結果出爐,引發了許多人的不滿,繼而引起了部族衝突。上千人死亡,近60萬人流離失所。

這種

部族衝突

,在基貝拉貧民窟裡經常上演。

70年代的時候,

基庫尤

(Kikuyu)

部落

成員在這裡佔據著統治地位。到了90年代,尼羅河民族

洛族

(Luo)

勢力成長起來,從人數上壓到了基庫尤部落。

這是部族間因政治利益糾紛而引發的衝突

當年勝選的領導人,來自基庫尤族

而反對派領導人,來自洛族

(圖:land。igad。int)▼

百萬人口進城,在貧民窟裡進退兩難

此外,

努比亞長老會

和龐大的

基貝拉房東地主

階層

,也是貧民窟裡不能忽視的力量,他們甚至還依靠部族影響力和政治贊助,來影響肯亞政治。

這些部族勢力,就像一個獨立於肯亞政府之外的

影子政府

,存在並主導著基貝拉貧民窟的一切。

長老會所代表的努比亞勢力,不可小覷

2017年,肯亞時任總統向長老會頒發地契

這塊地的位置,就位於基貝拉▼

百萬人口進城,在貧民窟裡進退兩難

基貝拉貧民窟會存在多久,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2009年,

肯亞政府實施了一項

遷移安置計劃

,但該計劃推行得極為緩慢。

據一位肯亞官員估算,以這樣的速度,要用

1178年

才能將貧民窟裡的人們全部安置完成。

毫無疑問

,暗流湧動的基貝拉會長期存在下去。

在這個

人類物種發源地

,繼續著一個與現代主流社會格格不入的社會形態。

最後:

參考資料:

1。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5-10/17/c_128328632。htm

2。https://en。wikipedia。org/wiki/Kibera#Colonial_era

3。https://en。wikipedia。org/wiki/Uganda_Railway

4。https://en。wikipedia。org/wiki/Uganda_Railway#Background

5。https://pulitzercenter。org/stories/their-own-hands-kibera-kenyas-largest-slum-tames-covid-19

6。https://en。wikipedia。org/wiki/Politics_of_Kenya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