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吳建斌對行業的最新判斷,看完有點意外

雖然房地產行業的整體規模還在增長,但整個行業的增速放緩,部分中小房地產企業,甚至部分百強房地產企業都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發展困難。

因此,很多房地產企業以及行業從業人員變得有些茫然:行業還有沒有未來?如果有未來,現在該怎麼做呢?面對當前形勢,作為一個房地產企業,怎麼樣解決公司的發展問題,如何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取勝並獲取最大利益?

對此,做過多家大型企業財務負責人的吳建斌老師的最新力作《財務管理的本質:應對複雜商業環境的財務管理方法論》,給出了很多切實可行的答案。今天,明源君從書中節選了一些有關行業判斷的重要觀點分享給大家。

吳建斌對行業的最新判斷,看完有點意外

房地產行業還大有可為

二線城市將成為競爭主戰場

對於行業未來,我可以很肯定地說,房地產是一個好行業,依然有的做。原因有如下兩點:

一方面地產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佔比相當大,短時間內不會為其他行業所取代;

另一方面,房地產行業發展到現今階段,不可避免地進入了新一輪的調整期,未來的依舊有足夠的發展空間,房地產仍然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行業。

據社科院報告預測,中國城鎮化步伐將於2035年後進入相對穩定發展階段,城鎮化率峰值將出現在75%至80%。目前,發達國家的城鎮化率都比較高,日本接近94%,美國和英國約為83%。

由此來看,我國至少還要有10~15年的發展期,才有望接近部分發達國家的現有水平。這意味著住宅增量市場開發至少還有10多年的好日子。如果算上舊城改造、城市更新所帶來的需求,那規模就更大了,持續的時間就更長了。

具體來看,未來二線城市將成為房地產企業競爭的主戰場。

原因有三:一是一線城市限購、限售政策沒有放鬆;二是三、四、五線城市的需求不足;三是相對一線城市來說,二線城市的收入不低,但房價卻低很多。

可以說,房地產未來10~15年仍是蓬勃發展期,投資機會巨大。但是,企業需要精準佈局,強化精細化管理,向管理要效益。

吳建斌對行業的最新判斷,看完有點意外

嚴重超融,就是在為銀行打工

現在大部分房地產企業都嚴重超融,在市場上行,經濟環境好的情況下,超融可能問題不大。但是如果是經濟環境保持平穩向下,甚至有可能在未來一段時間下跌的速度很快,在這種情況下,這個超融就是要命的事情。

什麼情況叫超融,歸納為有4個指標可以表現為這個企業是不是超融。

1。 淨負債比例

如果淨負債比例大於100%,就是超融,如果能控制在50%之內,這個才算最佳的一種結果,這是淨負債率考察的指標。

2。權益銷售額與有息負債比

權益銷售額跟負債比,很多企業做得不錯,比如說今年銷售了1000億,負債總額是500億,這就是1比2的水平。當然現在很多企業的銷售可能只有1000億,負債也是1000億,這樣的結果非常糟糕。

3。有形資產是否被全部做了融資

什麼是有形資產?會計上界定得很清楚,比如說公司的股權、土地、待售物業、酒店、商場、寫字樓、公寓,或者應收款,或者未來的收益權,這些都拿去融資了。有些可能是開發貸融資,有些是抵押貸款融資,有些可能發了ABS產品。如果把所有的能融資的資產全部拿去融資,其實就是超融。

4。提供個人擔保的企業融資

在融資的時候融資機構是要求實際控制人或者一致行動人,或者企業的總裁,甚至財務總監等等,要提供個人的擔保或者連帶責任,如果發生這樣的現象,其實已經是超融了。因為融資機構對公司不信任,但是對你個人目前來講是信任的,起碼你個人的擔保是一個可以追溯的權利,你個人如果提供了融資擔保,當然也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情。

我以淨負債率這個指標對超融又分了三種情況,一種情況是一般性的超融,我大概匡算的結果是這樣,如果計算淨負債率的結果是在100%到150%之間,這個就是一般性的超融。中位數是,如果計算的結果在150%到200%,我就定義叫中位數的超融,如果計算的結果是超過了200%,就是嚴重性的超融。

如果按照這套標準去觀察了頭部100家企業,有一半以上的企業都是嚴重超融,如果把他們表外的負債再加進來,這個結果更糟糕。

嚴重超融是一定要糾正的,這個事情不糾正,對企業來講是巨大的負擔,特別是在經濟下行的時候,每年所有的收益是為銀行打工。嚴重超融更是企業犯顛覆性錯誤的根本原因。

據觀察,造成融資超融的始作俑者是企業實際控制人,比如老闆、董事長、主席,如果有一天企業陷入資金週轉或流動性危機,第一責任人必是實際控制人。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現象。

吳建斌對行業的最新判斷,看完有點意外

資金管不好

可能給公司帶來顛覆性錯誤

房地產本質上是一個資金密集型產業,因此,管好資金的來源、使用,就顯得十分重要。

可以說,房地產企業管理的核心是財務管理;而財務管理的核心之一是現金流管理;現金流管理的核心是經營性現金流及可動用資金現金流管理。某種程度上,管好現金流,就管好了房地產公司,如果資金管不好,要麼浪費,要麼給公司帶來顛覆性錯誤。

從最近的情況來看,很多企業已經發生了資金週轉的困難,面對這些困難怎麼辦?

1。立即停止買地

買地對房地產公司來講是每年資本支出最大的一項,如果說不買地,就可以節約大量的資金。我們一般資本規劃裡邊,差不多每年現金流回來之後,40%到50%的資金是要買地的,如果不買地,公司的現金流馬上就可以得到改善。

2。立即停止部分在建專案

有些專案要停下來,不要再花錢,儘可能在法務工作上要跟進,要確保將來索賠不要發生。

3。盤活有價值的大額資產

每個企業在運營的過程中,總是會留下一些自持的物業,比如說寫字樓、酒店等等,這些資產是有價值的,這些資產在一定情況下也好賣,一賣就有很多錢,有幾個億或者十幾個億,這對現金流的幫助也是很大的。

4。尋求銀行籌款

這一點,在經濟環境好的情況下是容易做到的,經濟環境不好的情況下,幾乎是很難做到的。但是不管怎麼樣,要盡最大的能力,還是要跟銀行做好籌資工作。

5。質押公司的專案股權融資

實在不行,可以把公司的專案股權質押出去融資,這方面的效果也是不錯的,因為房企的很多專案是合作專案,合作專案有合作方,所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股權的歸邊,把股權賣給對方,對方給你現金,這樣也可以解決公司的流動性的問題。

6。躺平

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公司前面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現金流的情況仍然沒改善,在公司沒選擇的情況下,可能就要選擇“躺平”,耐心等到企業將來度過困難之後,再向市場去融資。

但要注意的是,這一招無異於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因為躺平對企業未來的發展影響是巨大的,而且這種汙點會在長期公司發展的過程中保留下來,將來大家再借錢給你的時候,就會在成本、風險等等很多方面考慮,融資也很困難。

迫不得已公司躺倒了,在躺倒之前或者之後馬上要做的幾項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你一旦躺倒,你的債務違約就要發生了,債權人可能進行司法訴訟,要求保全他的資產,然後有可能引起我們的工程的停工、公司運營方面停止執行。在這種情況下,我建議公司要馬上成立應急小組,要研究一些預案。

應急小組對公司非常重要,因為它是個臨時工作小組,一般都是老闆或者實際控制人作為這個小組的組長,來進行預案的分析。在目前情況下,我們國內比較流行的是庭外和解,而不是庭內解決。一般到法庭上打官司拖的時間很長,效果也很差,如果你是一個巨型的集團公司,比如有幾千億的資產,如果要庭內來解決,這個複雜度太大,而且會造成很多方面的得不償失。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大部分公司都會選擇庭外和解的方式,當然庭外和解的方式可能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援,得到政府下面的司法機構的支援,然後進行司法集中,會保全公司的資產,然後再跟債權人談判,可能會獲得很好的解決方案。所以在這個方面也要引起高度的重視。

吳建斌對行業的最新判斷,看完有點意外

時刻要保持公司的財務彈性

作為一家房地產公司,永遠需要保持公司的財務要有彈性。這個概念過去大家不太重視,這幾年逐漸重視起來。

2004年時,當時在中海地產修訂財務管理制度的時候,當時就非常清晰地提出來財務彈性怎麼控制,當時我們在研究的過程中,需要找到一些財務彈性的控制指標。

我們經過研究,最後得出的兩個指標:

第一個指標是現金佔比,現金佔比跟資產總額進行比較,要大於等於10%,這樣公司在出現流動性問題的時候,可能就會有更多的現金來解決。

第二個指標是淨負債比,這也是評級公司經常用的一個指標,這個基本上就是用銀行的借貸,減去現金的存款,除淨資產值所得的指標,原來在中海地產,我們的要求是不能高於30%,他們這麼多年一直是按照這個要求在做,效果非常好。

綜上而言,財務要有彈性,當財務沒有彈性的時候,就會出現公司在需要錢的時候沒錢,現在很多企業就是資產減負債,公司有淨資產值,但是流動不起來。根本核心就是可動用的現金太少,或者是淨負債率太高。

吳建斌對行業的最新判斷,看完有點意外

房企要管理好預期,活下去最重要

房地產行業長期來看肯定是一個好行業,但在當前籌資收緊和“五限”政策嚴格實施的情況下,房地產企業都要“過冬”,與其被動接受,不如主動改變。對此,我們可以考慮以下五個解決思路:

首先,管理好預期。

對未來預期做大幅度下行調整。當前處於關鍵期,活下去最重要。

第二,耐下心來靜觀其變。

此處的耐心是指在內部管理上下功夫,儘可能盤活低效資產。

第三,要追求均衡發展。

只有均衡發展才是房地產企業基業長青的法寶。這也是長期主義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房地產企業應該關起門來,夯實自身管理基礎,向管理要效益。對於房地產企業的長期發展來講,一定要追求均好,不能單看某一個指標,比如規模。

第四,學會管好經營性現金流。

從財務管理角度來說,房地產企業發展到今天,一定要學會管好經營性現金流,所謂“高築牆、廣積糧”,就是指力爭把庫存賣出去,把壓在土地上的投入變成現金,讓資金池裡多點錢—活水,然後靜觀其變。

吳建斌對行業的最新判斷,看完有點意外

六大行動計劃

賦能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地產行業目前面臨四個典型變化:第一,從高週轉規模為王到穩健制勝;第二,從投拓為重到經營為王;第三,從產品複製到匠心產品;第四,從銷售至上到財務至上。

從財務層面來看,財務管理的終極目標是推動公司或者賦能公司實現高質量的發展,這可以給公司帶來很多的效益,可以讓我們省很多的錢。

企業要實現高質量的發展,大概有6個方面的行動。

1。 以收定支、以收定投、以收定銷、以收定工

這就是安排資金的時候,能收多少錢,才可以支多少錢,收一定要大於支。

另外是以收定投,能收多少錢,這個收是包括從銀行的融資,包括銷售回款的收入。收多少錢,才能投多少錢,而且這個比例,一般是40%到50%,就是收回來的錢大概40%到50%是做投資買地用的,這是一個鐵律,也不能變。

還有以收定銷,收入要跟銷售掛鉤,如果這兩個不掛鉤,會成問題。

還有一個是以收定工,我能預測一個專案能銷售,而且能帶來一定的銷售回款,這樣的專案可能在工程施工方面就要加快,而且在工程方面要確保這樣的工程及時推向市場。現在很多時候為了供貨,做了很多無效的勞動,花了很多錢,供貨供出來,但是賣不出去,變不了現金,最後變成庫存,這樣對公司的現金流影響是巨大的。

2。狠抓有回款的銷售

這幾年房地產市場的排名,從全口徑來講,水分還是很大的,很多公司的銷售規模看起來很大,但是把它折算成自己權益方面可以用的現金就很少。甚至很多樓盤為了銷售做了分期、包銷,結果還是沒現金。所以我還是非常贊同現在做得比較成功的頭部的幾家企業,銷售就是要有回款,有回款的銷售才是真正的銷售,沒有回款的銷售都是騙人的,都是做資料的。當然從排名方面有需要,但是從企業運營方面是很糟糕的一個安排。

3。做強大運營體系

房地產公司並不是一個高科技公司,從買地開始到施工、銷售,然後到最後的交付,它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有機體,核心就是大運營,從拿到地就要施工、安排銷售、安排融資等等。現在大運營出現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各自為政,設計部門做設計部門的事情,施工部門做施工部門的事情,供貨做供貨的事情,銷售做銷售的事情,結果最後是財務來買單。當大運營不給力,房地產企業很多時候就是靠融資在支援公司的運營。我們可以檢視很多房地產公司過去這麼多年的報表,幾乎每年的經營性現金流是負的,這是一個非常糟糕的現象。從大運營角度解讀,就是部門之間有壁壘,有一堵牆,這個牆沒拆開,沒有一個領導從財務的需要進行打通。

4。抓產品的品質革命

一個企業能長久、能可持續發展,能贏得社會、贏得客戶的信任,其實產品的品質很重要。產品品質其實包括很多方面,包括從綠色的概念、環保的概念、智慧的概念、方便的概念,最後還有服務,它是個完整的體系。只有有了這方面的核心競爭力,這個公司才能長長久久。我記得香港有一家地產公司,他們的品質永遠在行業裡是排第一位的,所以他們賣的樓始終比周邊的樓盤大概溢價10%到15%,而且東西很好賣,這就是品質,我們國內現在有些百強企業的公司也做得很好,大家都是給它點讚的,所以它的產品溢價各方面表現的也是不錯的。但是對一個公司實行高質量發展,這方面是要下工夫的。

5。打造符合人性的激勵機制

跟投機制是一個很好的機制,之所以在房地產橫盤下行的時候有不同的聲音,是因為地買錯了,標準要求高了,特別很多公司為了規模、流量,在招拍掛的市場拿了很多的土地,這些土地是不掙錢的,如果這樣的專案用跟投機制跟上,基本會失敗。

跟投機制一定要深化,每個公司老闆的出發點、願望,跟自己內部員工的要求,有的時候不是很吻合,但是如果從人性的角度出發,總是能找到一個平衡點。比如可選擇的方式有好多種,或在公司層面,或在專案層面,或在業務層面;可選擇認股權證,可選擇送紅股,或實投;可用目標管理來界定,也可將超額利潤拿來分享;可逐年兌現,也可專案結束時再兌現。

6。提前培育新的產業,尋求資本的擴張

在現在這個資本充裕的時代,市場上的錢很多,資本在不斷地尋找新的產業,如果你能尋找到這樣的產業,對公司的第二條增長線或者生命線都是很大的幫助。要不斷地培育新的產業,是房地產公司應該做的一件事情,而且必須有這麼個部門。

(全書闡述了許許多多的財務觀點、量化指標、財務思維及方法論,歡迎房企老闆、高管、財務從業者閱讀,定能獲得更多的收益。)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