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端午節,傳承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從紀念屈原說起

今天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之一的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五節、詩人節、天中節等,是中國民間最盛行的民俗大節之一,也是個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遊樂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華夏古老的原始信仰、星象文化、祭祀文化及天象、曆法等人文與自然文化等多方面的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華夏文化內涵,同時在傳承發展中又融合了多種民俗為一體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習慣,也是世界漢字文化圈的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還是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端午節,傳承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從紀念屈原說起

華夏大地古老節日大多形成於古人擇吉日祭祀,以謝天地神靈、祖先恩德的活動。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凸顯了華夏民族的注重倫理、愛憎分明、崇尚英雄、愛國愛民、固本思源等人文精神,於是先人們把自己愛和恨的情感融入到了一些傳統的節日中,也由於某些歷史人物碰巧與該日有關聯,於是便產生了“紀念日說”,端午節的起源就有了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紀念介子推說等說法,但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還是紀念屈原說。戰國時期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就是在五月初五跳汨羅江自盡,後人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來緬懷屈原的愛國情懷。因此今天我們將目光轉到湖北宜昌秭歸的“屈原故里”。

端午節,傳承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從紀念屈原說起

端午節,傳承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從紀念屈原說起

屈原(公元前339年—公元前278年),名平,字原,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宜昌秭歸)人,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在當時戰亂紛爭的年代,屈原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為抗強敵,他力主聯齊抗秦,遭到既得利益的貴族階層的強烈反對,屈原遭讒免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今湖南省)。在流放期間,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詩篇。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悲痛欲絕,但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初五,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自盡,以身殉國,屈原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端午節,傳承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從紀念屈原說起

端午節,傳承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從紀念屈原說起

屈原投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沿江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救撈,但卻再也沒有撈到屈原的屍體。人們感懷屈原的愛國情操,為寄託哀思,每到五月初五人們就盪舟在江河之上,並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善良的百姓們又怕江河裡的魚損傷屈原的身體,就紛紛從家裡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使屈原有個安身之處,也就有了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後人透過賽龍舟、吃粽子告慰屈原忠靈,世代相傳,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了。

端午節,傳承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從紀念屈原說起

端午節,傳承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從紀念屈原說起

文化底蘊深厚的華夏大地在端午節的傳承發展中賦予了很多文化內涵。人們為紀念屈原,將屈原投江的那一天剛好是端午節,於是把這一民俗大節的意義就漸漸讓位於對屈原的悼念,這也是一些地方將端午節稱為“詩人節”的緣由。不僅僅是因為他在詩歌上的藝術造詣,更是因為他偉大的愛國情懷。

端午節,傳承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從紀念屈原說起

端午節,傳承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從紀念屈原說起

儘管中國的端午節在各地還有許多別稱,但人們過節的習俗卻大同小異。過節的主要內容有:賽龍舟、燻艾草、掛菖蒲、佩香囊、盪鞦韆、飲黃酒、吃粽子、女兒回孃家、給小孩塗雄黃等,這些習俗至今流傳於中國各地及世界各國的漢文化圈中。

端午節,傳承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從紀念屈原說起

端午節,傳承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從紀念屈原說起

端午節,傳承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從紀念屈原說起

端午節,傳承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從紀念屈原說起

端午節,傳承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從紀念屈原說起

端午節,傳承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從紀念屈原說起

端午節,傳承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從紀念屈原說起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