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營養智慧”,動物本能的智慧?

“營養智慧”,動物本能的智慧?

“營養智慧”,動物本能的智慧?

1930 年代美國兒科醫生克拉拉戴維斯博士進行的大膽研究,他讓一組 15 名嬰兒進行“自我選擇”飲食,換句話說,來自 33 種不同的食物,他們想吃什麼就吃什麼。雖然沒有孩子吃相同的食物組合,但他們都達到並保持了良好的健康狀態,這被視為一種“營養智慧”。

因為倫理問題,沒有人再敢重複這樣的實驗。英國實驗心理學教授傑夫·布倫斯特羅姆一直從事相關研究,他換了個方式研究,用不同水果和蔬菜搭配的影象來供128名參與者自由選擇,統計發現,人們在選擇時有明顯的偏向,一些組合更容易被選擇,例如,蘋果和香蕉的選擇頻率可能略高於蘋果和黑莓。令人驚奇的是,這些偏好似乎可以透過對微量營養素的數量以及它們的組合是否提供不同微量營養素的平衡來預測。就是說,營養更均衡的選擇往往更容易被人們選擇到。

在真實世界中,他們調查了英國國家飲食和營養調查中報告的真實膳食組合,發現同樣的道理也成立,例如“炸魚配薯條”或“咖哩配米飯”,似乎比其他隨機生成的膳食組合(例如“薯條配咖哩”)提供更廣泛的微量營養素。

也就是說,人類在選擇食物時,可能不單單為了卡路里,在選擇營養飲食方面似乎擁有敏銳的智慧。

研究發現,動物使用味道作為它們所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指南,自然界裡提供了這種可能。但對人類來說,卻被工業化打斷,新增調味劑來為薯片和碳酸飲料等垃圾食品注入虛假的營養“光澤”。 換句話說,食品工業可能正在破壞我們的營養智慧,讓我們吃我們通常會自動避免的食物,從而助長了肥胖症的流行。

你覺得有道理麼?

“營養智慧”,動物本能的智慧?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