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兒子沒上重點高中母親撕下滿牆獎狀:更可怕的是人們的上綱上線

兒子沒上重點高中母親撕下滿牆獎狀:更可怕的是人們的上綱上線

安徽阜陽一位母親因兒子中考成績不理想,便把兒子曾經獲得的滿牆獎狀全部撕下。雖然在影片引發爭論後,孩子的母親很快站出來澄清:“撕下獎狀是為激勵兒子努力,希望兒子高中再把牆貼滿。”不過這樣的澄清非但沒有平息爭論,反倒像是火上澆油。

按道理講,對於這樣的事情,旁觀者本應該是順著“母親為兒子好”的出發點去理解事理。可弔詭的是,當多數人都在指責孩子的母親時,所謂“兒子沒上重點高中母親撕下滿牆獎狀”就變成“冷暴力敘事”。而對於“為你好的敘事”即便是原初敘事,也因為輿論層面的上綱上線而變得面目全非。

之所以這樣強調,並不是說旁觀者不能討論和批評這件事情,而是對於討論和批評來講,一定要基於當事人處境,也就是在摸清當事人的基本行事邏輯後,再去展開抽象的討論和批評。否則,一上來就開始抽象地討論和批評,很容易搞成上綱上線。

事實上,我們從輿論的走向上已經能看到上綱上線的跡象。因為多數人已經先入為主地把“兒子沒上重點高中母親撕下滿牆獎狀”往“冷暴力敘事”層面理解。並且更為觸目的是,在討論和批評之外,不少人已經開始破口大罵,就好像那個孩子是自己的親兒子。

然而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人們批罵孩子的母親是真的,不關心孩子也是真的。因為從根本上講,人們對於“兒子沒上重點高中母親撕下滿牆獎狀”就沒往現實中去對應,只是想當然的去逼著孩子母親反思,並且還不屑從事件中反思自己。這使得,在“標註因果”下,人們便順著移情效應走向上綱上線。

因為有人已經從“批罵”孩子的母親,走向“羞辱”孩子的母親。就比如為了證實“雞娃不如雞自己”,有人竟然透過影片畫面分析孩子母親的經濟能力,以此證明“父母自己不努力,讓孩子努力”是無恥的。要知道,這樣的邏輯時常會被拿出來“堵嘴”雞娃的正當性,並且往往都能讓對方啞口無言。

可問題是,“父母自己不努力,讓孩子努力”這本身就是個模糊敘事。並且多數時候真要掰扯,不免會走向“關公戰秦瓊”。平心而論,只要父母不是虐待孩子,那麼一切對孩子的教導,都應該從善意的角度去理解,即便礙於見識的差異,父母有時候可能因教子心切做出不合理的舉動,那麼也要順著善意去理解其中的不合理,而非是上來就開始標註“毒母”、“毒父”。

另外,對於“原生家庭對孩子影響”的理解,不少人可能陷入了某種絕對思維。可事實上,影響一個人成長的因素實在太多太多,而原生家庭只是較為重要的因素之一。甚至更確切地講,同樣的環境對於不同的孩子,帶來的影響也是不同的。

當然直到現在,依然還有不少人在爭論“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和“富人家的孩子早立業”。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民間敘事下的“富家子弟”對應著“紈絝子弟”。可事實上,很多富家子弟不僅不遊手好閒,而且比尋常人家的子弟更努力。

說到底,民間的很多綱線都是成見性的存在,並且更新起來並不容易。這導致人們在看到“兒子沒上重點高中母親撕下滿牆獎狀”時,最先想到的是“兒子很受傷”,以至於“母親的苦心”就被順其自然的篡改成“母親真狠心”。

只是我們細想,既然孩子的母親能把整個過程拍攝下來,並且還發在社交平臺上,就說明她在很大程度上並不是賭氣行事,而是出於某種儀式感在記錄。想得再遠點,如果不遠的將來,牆上又掛滿孩子的獎狀,顯然“這一幕”會變得勵志起來。所以說回“兒子沒上重點高中母親撕下滿牆獎狀”的事情,相較“母親對兒子”的壞影響,更應該警惕的是,人們動輒上綱上線的批罵態度。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