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喝醋能促進腸胃消化?真相來了

廚房五大調味料,油鹽醬醋和味精,相比於油,鹽,醬油,味精這四種幾乎所有菜都要新增的調料相比,醋顯得“冷門”了不少,除了我國一些特定的地區,很少有人有每天吃醋的習慣。

但是,隨著人們的健康意識提高,以及資訊傳播速度變得越來越快,有關醋的各種健康知識也浮出水面。有人認為,醋是相當養生的調料,養成吃醋的習慣,對於肝臟健康,也能起到保護和幫助作用。

喝醋能促進腸胃消化?真相來了

每天適當“吃醋”,真的對肝臟有益嗎?

醋這種食物,早在我國夏商時期就已經被髮明出來了。關於醋的養生作用,中醫也有所記載。

比如《

本草綱目》

中就有提到:

“醋,味酸,宜散瘀,開胃養肝

”。意思是說,酸酸的醋能夠幫助身體清理淤血,從而起到一定的養肝效果。這是因為古人認為,肝在身體中“主藏血”,維持著全身的血氣供應。

適當飲醋,能夠讓血氣流通得更順暢,減少淤積的情況出現,從而有利於減輕肝的負擔。

即便是

在現代醫學中。

醋的營養價值也得到了一定認可:

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所出版的領域國際期刊中,刊登一篇由

我國天津科技大學食品營養實驗室

撰寫的論文。研究表明,中國傳統的山西老陳醋中,

檢測出多種發酵形成的多酚類物質

,這些多酚類物質和酒精結合,能夠促進體內酒精代謝,減輕肝臟的壓力和損傷。

但上述研究同時也表明,這是基於實驗室中的小鼠腸道菌群資料,在人體方面的作用程度並不確定。

所以,喜歡喝醋的朋友,

平時適當食用一些是不錯的,在養肝血和減少酒精傷害方面有幫助

,但不能依賴或者過量食用。合適的才是最健康的。

喝醋能促進腸胃消化?真相來了

既然如此,每天吃多少的醋比較合適?

關於醋的具體攝入方案,國家並沒有官方權威的解釋。

但是,醋畢竟是歸類於含鈉調味品中的,在《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

中,正常成年人的

每日鈉元素攝入量要控制在6g以下,

在保證每日鹽,醬油等調料攝入的前提下

,每日醋的攝入量控制在40g以下相對合適。

如果您是山西的朋友,或者實在是喜歡喝醋,每天也最好不要超過100g的食用量。醋雖然營養,但畢竟含有一定的醋酸,醋喝多了對口腔和食道造成刺激,可能會導致牙齦疾病和食道炎症機率提高,過猶不及。

除了喝醋養肝的說法,民間有關醋的作用還延伸了許多,比如因為醋是酸性的,老一輩看見小孩消化不良的時候,往往會讓喝一點醋,說可以讓消化變得更快,從而緩解消化不良的症狀。

喝醋能促進腸胃消化?真相來了

喝醋能夠促進腸胃消化,緩解消化不良?是真是假?

醋有醋酸,胃有胃酸,適當喝點醋,看起來好像的確能促進消化的樣子。但實際上,胃部消化能力的主要來源,取決於“胃動力”,也就是腸胃蠕動速度。

一方面,

腸胃蠕動速度快,消化的速度也會快。而喝醋並不會增加腸胃動力,

對於消化不良也無法起到緩解作用,反而因為醋對食道的刺激性,可能會導致反酸,嘔吐的情況出現;

另一方面,

醋酸的酸性,要比胃酸低得多得多

醋喝進胃裡,就像是朝著鹽水裡加了一粒鹽一樣,並不能改變什麼。醋作為最簡單,也最常見的調味品之一,正視它的作用和營養價值,不信謠不傳謠,才更有利於自身的健康。

不過話說回來,喝醋對養肝的作用不明顯,也不能起到促進消化的效果。吃醋究竟有哪些具體的好處?值得我們將其加入到日常食譜中。

喝醋能促進腸胃消化?真相來了

適當吃醋的真正優點,其實是這2個

加速脂肪代謝,起到一定的減肥效果

醋作為發酵過的調味品,其中含有多種多樣的氨基酸,氨基酸能夠幫助身體代謝多餘的脂肪,從而適當減少脂肪囤積的情況,有利於減肥。

很多減脂餐中,也提倡以醋為其中的參與種類之一,比如蘋果醋,檸檬醋等。

還有在吃一些油膩的食物時,不少人都要

蘸醋解膩,其實也是利用了醋中氨基酸分解脂肪

的部分作用。

②促進鈣質吸收,對骨骼有利

鈣是一種很薄弱的物質,很難以單獨的形式存在。常規的鈣質形式為

碳酸鈣,乳化鈣

等等。例如碳酸鈣類物質,身體很難對其吸收,補充後的養骨效率其實不算高。

而適當喝醋,醋酸同樣可以和鈣質結合,相比於碳酸鈣,

醋酸鈣要更容易吸收,對骨骼也能起到更有利的養護作用。

總而言之,醋的確有部分的營養,但不能忘了它仍然是調味品,並非是什麼專門的養生補品,適量食用有益,過度食用反而有害。合理且科學的均衡飲食,才能真正讓身體受益。

參考資料:

[1]Vinegar extract ameliorates alcohol-induced liver damage associated with the modulation of gut microbiota in mic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RSC

[2]東山。 喝醋的好處及禁忌[J]。 時代郵刊, 2017(13):1。

[3]陳超剛。 爭風“喝醋”,健康不健康[J]。 中國家庭醫生, 2019(4):2。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