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文人的出路,從《武林外傳》中的“呂秀才”,看明代科舉制度

呂輕侯,人稱呂秀才,明朝七俠鎮人氏。祖上三代是知府,三歲識千字,五歲背唐詩,七歲熟讀四書五經,八歲精通詩詞歌賦,不僅如此,呂秀才還能將當朝法律倒背如流。早年家境殷實考中秀才,後來家道中落屢試不中,二十五歲窮困潦倒,變賣了祖產尚儒客棧,從老闆淪為了賬房。

文人的出路,從《武林外傳》中的“呂秀才”,看明代科舉制度

潦倒秀才

這樣一個天生的神童,飽讀詩書,記憶超群,而且很早就考上了秀才,為何會屢試不中,考不上舉人呢?

科舉不止三級考試

科舉制度,自隋唐開始成為一項為國選官的考試製度,到了明代基本上已經到了鼎盛時期,科舉選拔制度尤為嚴格。明代將正式科舉考試分為鄉試、會試、殿試三級。

文人的出路,從《武林外傳》中的“呂秀才”,看明代科舉制度

江南貢院

但在參加鄉試之前,還需要透過三道,分別是縣試、府試、院試三個階段。相對來說,縣試和府試還簡單一些,因為不考難度較高的五經。而院試卻有些困難,四書和五經都需要考核。只有透過這三關才能成為生員,有資格被稱作童生(也就是俗稱的秀才)。這是功名的起點,武林外傳中的呂秀才也只是堪堪達到這一步。

生員又分三等:廩生、增生、附生。你以為生員就可以直接參加鄉試嗎?NONONO

生員需要參加由各省提學官舉行的歲考、科考兩級考試,按成績分為六等。一、二等者,可以取得參加鄉試的資格,稱為科舉生員,三等不獎不罰,四等打屁股,五等降級,六等則直接除名。

鄉試

文人的出路,從《武林外傳》中的“呂秀才”,看明代科舉制度

鄉試

接下來才是正式科舉,鄉試,因為是在秋天考,也俗稱秋闈,三年一次,考中了就是舉人老爺。鄉試共分三場:

第一場——經義

第二場——應用公文

第三場——時策

三場中最關鍵的是第一場,所謂的八股取士,指的就是科舉只重第一場經義的緣故。考官也是根據第一場成績來決定是否錄取,後面兩場應用公文和時策基本就是走過場。

因此考生們一般要先做到能熟讀四書及五經中的一經,然後開始作文章,呂秀才七歲就可以熟讀四書五經,這已經稱得上是標準的神童了。第二場中的公文判語大致都是律法知識,呂秀才能將《大明律》倒背如流,那自然也是成竹在胸了。第三場並不十分看重,我想以呂秀才的學識,自然也不在話下。

文人的出路,從《武林外傳》中的“呂秀才”,看明代科舉制度

呂秀才

那呂秀才以25歲的年齡,先天如此聰穎,後天如此努力,準備的如此充分,為什麼還是中不了舉人呢?

其實,很多人對鄉試存在誤解,在現在人眼裡,似乎考舉人是很簡單的事情,最著名的例子就是范進中舉,很多看到的人會藉此來嘲諷。但實際上,鄉試的難度幾乎是所有科舉考試裡面最難的一關,尤其是在文風鼎盛的地區,錄取比例低到難以想象。因此,呂秀才的屢試不中那是很普遍的現象。

會試

文人的出路,從《武林外傳》中的“呂秀才”,看明代科舉制度

會試

會試的形式和鄉試基本相同,也是考經義、公文、時策共三場。鄉試是在秋天考,稱為秋闈,而會試是在次年春天考,稱為春闈。

不過即使中了會試,也還不能算是進士,會試後面還有殿試,那才是科舉考試的最終目標。

殿試

文人的出路,從《武林外傳》中的“呂秀才”,看明代科舉制度

殿試

殿試一般是在奉天殿舉行,由皇帝親自主持擔任主考官,再從朝廷主管學政的部門中選出十幾個人擔任讀卷官。殿試一般不往下刷人,最大的作用只是排定名次而已,我們熟知的狀元、榜眼、探花就是殿試前三名。

過了殿試,才能正式取得光宗耀祖的進士或同進士出身,成為整個王朝的人上人,讀書人的巔峰。

科舉考試透過率

前面我們說道,鄉試的難度幾乎是所有科舉考試裡面最難的一關,錄取比例低到難以想象,而會試則是聚集了鄉試中的那些飽學之士,也頗有難度。所以想要一次成功,不僅僅要有硬實力,運氣的成分也非常大,真可謂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

文人的出路,從《武林外傳》中的“呂秀才”,看明代科舉制度

放榜

科舉考試的唯一目的,就是補充朝廷官員隊伍,但是在社會長期穩定的時期,讀書人數量持續增多,然而朝廷的官職數量是相對固定的,那隻能不斷調低考試透過比例,導致科舉難度越來越大。

呂秀才年僅25歲,而鄉試三年一次,他最多也就參加了三兩次,再加上如此低的透過率,那還未中舉也算是正常現象。

科舉高齡學子

所謂的“五十少進士”不只是誇張的說法,側面形容了科舉考試難度之大。“范進中舉”也是為諷刺某些社會現象,而在現實的明代社會中有不少屢試不中仍然矢志不渝,堅持到五十多還沒中舉人,一生做個落第秀才的。

文人的出路,從《武林外傳》中的“呂秀才”,看明代科舉制度

范進中舉

明代進士的平均年齡也在30歲到40歲之間,而在《龍門鏢局》中,呂秀才終於在40多歲才中了舉人,在後面的會試中,也算得上是大齡考生了。

大齡考生出路

社會的長期穩定,讀書人自然會持續增多,然而朝廷的官職數量是相對固定的,所以被科場淘汰的大齡考生也會不斷增多。

除了做賬房、私塾先生之外,家境殷實的可以選擇“歸隱田園”,做個市井文人,但是像呂秀才這樣家道中落窮困潦倒的,或許只能放棄讀書,另謀出路。

文人的出路,從《武林外傳》中的“呂秀才”,看明代科舉制度

扎心

炒股開戶享福利,入金抽188元紅包,100%中獎!

開啟App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