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清朝人對於西洋怪魚“剌瓦爾多”的記載,堪稱清代版本的山海經

“西洋有魚,形如鱷,長尾,鱗甲堅如鐵,刀箭不能入,利爪兇牙,狀甚獰惡。入水食魚,陸食人畜,百餘里遠近皆避開。”

清朝人對於西洋怪魚“剌瓦爾多”的記載,堪稱清代版本的山海經

以上這段描寫,出自清代文人之手,大抵是說:西洋有一種魚類,形狀如同鱷魚,尾巴很長,渾身的鱗甲堅硬如鐵,即便是利刃箭矢也不能穿透其鱗甲。這種魚類的爪子、牙齒十分鋒利,樣子猙獰可怖。進入水中,以魚類為食物,一旦上了陸地,就會吃掉人或畜類。人們無不畏懼這種怪魚,因此紛紛躲避。

清朝人對於西洋怪魚“剌瓦爾多”的記載,堪稱清代版本的山海經

清朝百姓與洋人

那麼問題來了,這種魚究竟是什麼魚呢?答案是:剌瓦爾多。(剌,讀音la,非ci)

“剌瓦爾多”一定源自音譯,具體是個什麼怪東西,就不得而知了。既然說此物“形如鱷”,那麼一定就是蜥蜴類了,難不成是“科莫多巨蜥”?

原文又說:此怪魚在水中行動敏捷,而一旦上了陸地,便行動遲緩。在水中時,數百種小魚尾隨其後,目的是藉助其龐大的身軀、威嚴的樣貌,以避免被其他魚類吞噬。

清朝人對於西洋怪魚“剌瓦爾多”的記載,堪稱清代版本的山海經

清末時候的沿海居民

這種怪魚能產卵,卵如鵝蛋,破殼之後,迅速成長,不出一年半載,從頭至尾,能有兩丈長。其唾液有劇毒,人畜誤食,或被其咬傷之後,幾乎沒藥可救。倒地之後,“剌瓦爾多”便將其吞入腹中。別的屋中皆動下顎,而“剌瓦爾多”則下顎不動,以上顎來撕咬獵物。

天冷之後,“剌瓦爾多”便不再吃東西,而是找尋地方躲避,有人冒犯它們的領地,它們也僅僅是做樣子驅趕,而很少再傷人。所以,這個時候,是人類攻擊它們最好的時機。

另外,“剌瓦爾多”的視力不好,在水中,幾乎呈現失明狀態,一旦出水,眼神則立即變好。它們的聲音很獨特,能發出如人類哭聲般的叫聲,將不熟悉它們的人類吸引過來後,便將其咬傷,繼而大快朵頤。

西洋人知其個性,認為此物乃“假慈悲之神”化身,故得名“剌瓦爾多”。

清朝人對於西洋怪魚“剌瓦爾多”的記載,堪稱清代版本的山海經

身著東方服飾的洋人

那麼,“剌瓦而多”有沒有天敵呢?

當然是有的,滷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既然天生萬物,萬物之間就必然有相生相剋。

古文記載:“剌瓦爾多難敵,獨有三物能制!”

一曰“仁魚”,通體鱗甲,腹部有鋼鬣,如同豬鬃,像針一樣鋒利。“剌瓦爾多”將其吞下肚,很快就會被“仁魚”的鋼鬣扎破臟器而斃命。

清朝人對於西洋怪魚“剌瓦爾多”的記載,堪稱清代版本的山海經

洋人與清朝商人

第二種,曰“乙苟滿”,這三個字這麼古怪,一定也是源自音譯了。這是一種鼠類生物,個頭兒有狸貓那麼大,牙齒和爪子十分鋒利,動作更是異常敏銳。另外,“乙苟滿”喜歡用溼泥來滋養皮毛,因此皮毛十分滑溜。它們是“剌瓦爾多”的剋星,每次會設法引誘“剌瓦而多”張嘴,而後一猛子扎進“剌瓦而多”的腹中,食其五臟後,破腹而出,而自身卻絲毫不會受傷。

第三種,名曰“腹蘭”,是一種香草,花蜜芳香,極易引誘“剌瓦爾多”來食用花瓣,而那些以腹蘭花蜜為生的毒蜂,就會立即群起攻擊。“剌瓦爾多”雖然身披鱗甲,刀箭不能入,而毒蜂的刺卻能從鱗甲縫隙內扎入,使其痛苦不堪。因此,腹蘭也是其天敵之一。

清朝人對於西洋怪魚“剌瓦爾多”的記載,堪稱清代版本的山海經

清末文人

寫到這裡,就此打住。此文引用自清代文人所撰《西洋志》中的一段,古人對於外界事物的瞭解,多來源於道聽途說,想必就連書寫者自己都沒見過“剌瓦而多”究竟是何物。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