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是誰為地球預備了這個飛往比鄰星的跳板?

劉慈欣的《三體》意外帶火了半人馬座

α,因為,這是銀河系距離地球最近的“三體”世界,其中,它的第三顆恆星比鄰星,也就成了距離地球最近的一顆恆星。正如走向太陽系,月球必然地成為人類文明的第一塊跳板一樣,要想走向茫茫宇宙,比鄰星也應該成為人類的橋頭堡。

是誰為地球預備了這個飛往比鄰星的跳板?

霍金在世的時候,他的“突破聆聽計劃”就將探索地外文明的第一站指向了半人馬座

α。不同的是

突破聆聽計劃主要依靠的是地面射電望遠鏡進行地外文明的探索,而最具有轟動意義的一個舉動,是他們製造了為數眾多的小型鐳射光帆式宇宙飛船。四年時間過去了,這些被鐳射驅動的小型宇宙飛船到底如何了,也隨著霍金的去世而沒有了訊息。

不過,最近我國科學家的一項突破性研究成果,正在使人類衝向比鄰星,走向茫茫宇宙的設想成為可能。

是誰為地球預備了這個飛往比鄰星的跳板?

經過科學家們的不懈努力,人類發現月球表面的岩石和細小灰塵層裡被困鎖著巨量的氧元素。下面這張圖表裡,就可以讓我們很直觀地看到月球氧元素的佔比情況:

是誰為地球預備了這個飛往比鄰星的跳板?

看到了沒有,月球上的氧元素可以說是隨處可見。

那麼,問題來了,人類該怎麼做才能將這些被困鎖在月球表面的岩石和細小灰塵層裡的巨量氧元素製備成人類需要的氧氣呢?而這正是我國科學家突破性研究成果所要解決的問題。

近期,根據網路媒體報道,我國航天五院508所研究員果琳麗在月壤製氧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據果琳麗研究員介紹,中國航天五院已經透過嫦娥探測器的小型反應爐,開展了月面製氧實驗,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具體來講,“月壤製氧”就是採用熔融電解法。該項技術的基本原理,就是將月球土壤或者岩石加熱熔融後,通電電解,使氧氣從熔體中以氣泡的形式釋放出來。當加熱到1600-2500℃的時候,含氧巖體或“月壤”就可以分解產生出氧氣。

是誰為地球預備了這個飛往比鄰星的跳板?

這個方法並不複雜。但難就難在如何獲得1600-2500℃的高溫。我國科學家所突破的正是這一難題。果琳麗研究員所提出的解決方案就是:利用透鏡原理來聚集熱量。

我們知道,月球上沒有大氣層,因此,那裡的陽光要比地球上的陽光更“熱”,中國科學家利用透鏡原理製作出聚集月球陽光熱量的裝置——太陽能電池,以此來電解月壤,這樣我們就很方便地獲得2500℃的高溫,從而獲得純淨的氧氣。

是誰為地球預備了這個飛往比鄰星的跳板?

根據NASA科學家們的估算,每立方米月球風化層就含有630公斤氧氣。假設月球風化層的平均深度達到10米,我們就可以從中提取足以支援地球上大約80億人使用10萬年的純淨氧氣!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月球的氧氣是無比豐富的。

而更加可喜的是,科學家還發現了月球上含有固態的水和大量核裂變優質材料

氦-3

。這樣一來,月球有氧、有水、有優質的能源,也就意味著月球在科學家眼中,正變得越來越宜居!

是誰為地球預備了這個飛往比鄰星的跳板?

目前,各大國都在爭相研發月球基地的建設,也正是基於月球未來的宜居性正變得越來越高這一點。而一旦人類在月球上“站穩腳跟”,那麼下一步,我們利用月球

氦-3提供的

核裂變能量,驅動人造宇宙飛船,衝向比鄰星,走向茫茫宇宙的星辰大海將不再是夢想。到那時,月球就成了人類真正意義上走向宇宙的橋頭堡。

這一天已經不會太遠!人類正翹首以待!而為地球預備了這個飛往比鄰星跳板的正是人類自己。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