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論如何讓幼小銜接變成“有效銜接”

小學和幼兒園是孩子接受教育的核心時期,為保證大班孩子進入小學後能更好更快地適應小學教育的環境,幼小和小幼雙向銜接的重要性也愈發凸顯,兩個教育階段平穩過渡對孩子的成長也尤為重要。2021年教育部公佈《教育部關於大力推進幼小銜接工作的指導意見》,尤其強調幼小銜接工作的雙向銜接,實質就是促進幼兒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融合,小學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的匹配,保證孩子進行小學後的平穩過渡。那如何使“雙向銜接”能做到完美無縫對接呢,筆者從以下幾點進行淺析。

一、加強學習,改變觀念,提高業務能力

加強學習,改變教師觀念,提高幼兒的“硬體設施”。幼兒園教師要加強學習,注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開展“循序式”的全面教育,不能“拔節”促成。要明白幼兒發展的內在聯絡,時刻關注和明白幼兒的生理成長狀況,身心發展規律,為幼兒終生學習建立良好基礎,為幼兒順利實現有效銜接做好前期基礎準備工作。

加強學習,提升業務能力,鞏固幼兒的“軟體裝置”。這裡所指的幼兒“軟體”,即為幼兒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及學習習慣的培養。為此幼兒園教師就要加強業務知識學習,提示業務能力。在幼兒學習興趣的培養的過程中更側重於幼兒學習興趣培養,“投其所好”,讓幼兒在遊戲活動中學習,讓幼兒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加強學習,提升幼兒的社會適應能力培養。幼兒和小學一、二、三年級的低年級幼兒社會適應能力還在萌芽發展階段,他們要獲得社會化技能和社會適應性方面的能力,需要透過教師和同伴產生積極的影響,得到應有的發展。因而,幼兒園教師要透過規則意識、任務意識、擔當意識等方面來提高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等社會化技能。

二、建立好與幼兒的小幼銜接的對接工作

加強“小幼”交流,共謀小幼銜接之策。在小幼銜接中,小學應制定具體的工作方案,並邀請幼兒園專家或幼兒園保育教育業務骨幹參與活動的開展,聽取幼兒園方面的可行性意見和建議。小學與幼兒園方面共同交流雙方意見。

加強學習,避免教育教學跨越過大。小幼銜接過程中,小學低年級的教師應加強對幼兒園大班教育教學活動的觀摩學習,並結合小學教育教學的內容,對剛進入小學的幼兒教育教學尋找“雙向銜接”的切合點,避免幼兒進入小學後教育教學跨度過大,幼兒難以適應,而產生懼學、厭學的心理。觀摩學習大班教師的教育活動,做到幼兒進入小學的學習循序漸進,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

加強關懷,給予幼兒與在幼兒園一樣的呵護。在剛進入小學後,幼兒接觸新的環境和同學,對新環境會有一個從陌生到熟悉的過程。在這過程中很多幼兒就會出現哭鬧,不願進入學校,不喜歡上學,在這期間部分幼兒或許還停留在幼兒園教師的關心氛圍裡。因此小學的教師在這段時間可以多觀察和多關注此類幼兒的行為表現、身心狀況等是否有異常,必要時給予此類幼兒更多一點的關懷,幫助他們建立信心,熟悉環境、最後喜歡上學。

三、家校協同,幫助幼兒平穩度過銜接期

重視家庭的影響,給孩子多一點時間。每一個家庭都是人的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家庭教育重在生活場景、親子關係、三觀薰染、風俗傳承,兒童可能是家長要面對的唯一或唯二的教育物件,家長要拿出全副精力面對兒童。給孩子多一些時間陪伴,珍視自己對兒童的熟悉和洞察力,重視自己對兒童的影響力,給孩子的學習多一些成長空間,切忌在孩子進入小學後偶爾不想上學而家長惱羞成怒,家長要一貫地支援和了解孩子成長的過程性。讓孩子心中存有對小學生活的嚮往,激發孩子上學的動力和興趣。

重視孩子能力的培養,為孩子提供空間。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應創造條件指導兒童自己穿脫衣物,以應對天氣變化,調整體溫;指導孩子獨自盛飯夾菜、獨立用餐、餐後收拾並清潔餐具等;指導孩子整理自己的物品,取放有處,條理不亂;指導孩子及時補水,知道身體不適要報告成年人,能夠描述自己的感受與狀態等等。以此來提高孩子獨立的生活能力。同時家長還要指導和幫助幼兒培養良好的社會交往能力,讓孩子知道在幼兒園或是進入小學後會完整的表達自己想法,遇到問題會主動與同伴或是老師交流,會自我處理在學校遇到的問題。

總之,幼小銜接是孩子成長的一個過程,它不是幼兒園與小學雙方面的事務,只有幼小和小幼雙向銜接,家校協同參與,三方共同配合,雙向銜接才可能會慢慢變得無縫銜接。

作者:興義市雲南路中心幼兒園 張福昌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