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各方重金佈局的“機器狗”是“玩具”還是“工具”?

本報記者 曲忠芳 李正豪 北京報道

最近一段時間,“機器狗”領域好不熱鬧:繼騰訊Robotics X實驗室僅隔一年就更新了第二代四足機器人Max後,聯想晨星首款四足機器人Q1在前不久的世界製造大會上公開亮相,而科大訊飛方面則在投資人互動平臺上透露,將有序推出工業四足機器人、機器寵物、外骨骼機器人、家庭服務機器人等。除此之外,今年上半年,四足機器人企業宇樹科技、雲深處科技均完成了新一輪股權融資。去年8月,小米更是以一款定價萬元以內、名為“鐵蛋”的產品進入四足機器人領域。

說起四足機器人——俗稱“機器狗”,在這一領域耕耘最久的要屬波士頓動力公司,其成立於1992年,2005年推出的BigDog被業界視為世界上第一款機器狗,後產品幾經迭代,終於在2015年波士頓動力公司的第一臺商業機器狗產品Spot面市。需要指出的是,因佈局技術前沿與商業化難題,波士頓動力分別於2013年、2017年、2020年經歷了三次“賣身”。自2021年6月起,現代汽車集團完成了對波士頓動力80%股權的收購,成為後者的第一大股東。

與波士頓動力相比,國內對四足機器人領域同樣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有初步的創新與探索,但商業化起步稍晚,目前已有規模化應用的典型代表宇樹科技、雲深處科技分別成立於2016年、2017年,小米、騰訊、小鵬、優必選等企業的加入僅是近兩三年的事情。“小米等更多玩家的參與,提升了四足機器人的認知度與關注度,對於整個行業來說是好事。”雲深處科技相關負責人向《中國經營報》記者如是表示。

記者注意到,在這些已“參戰”機器狗賽道的“玩家”中,部分廠商仍停留在“秀肌肉”的層面,產品還未商業化。而在已探索商業化的國產廠商中,既有聚焦於行業應用場景的,又有試圖從to C領域切入的。儘管各家“打法”不同,但多名業內人士、第三方專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普遍認同,當下整個四足機器人發展仍處於早期階段,市場需求尚在培育期。

是“玩具”還是“工具”?

近幾年裡,“機器狗”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公眾視線中,如大型文藝演出中的舞蹈表演、影視劇中的新型“寵物”甚至新式“武器”、消防救援或巡檢勘探現場等。機器狗扮演的是一種新式娛樂玩具,還是一種特殊行業的新式生產工具呢?顯然,在回答這一問題時,參與企業給出的答案是不同的。

小米、騰訊、優必選等企業儘管已有四足機器人的相關產品面世,但並沒有完全商業化,更多的還是實驗室產品或探索版本。

雲深處科技自成立以來研發出“絕影”大中小全系列的四足機器人產品,則面向B端行業應用。比如今年7月,雲深處科技與寶鋼股份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在皮帶機通廊巡檢開展深度合作。據介紹,皮帶機作業強度大,通廊狹窄、人員作業有安全事故風險,透過四足機器人精準建模導航、穩定步態控制、靈活越障等有助於實現智慧化、少人化運維管理。雲深處方面介紹說,“絕影”系列早在2020年上半年就已實現了一臺機器狗覆蓋2。5萬平方米變電站巡檢。

與雲深處科技重點瞄準行業應用有所不同,宇樹科技則採取toC消費級與toB行業級“兩手抓”的策略。B端應用場景集中於工廠巡檢、園區安防、勘探救援、快遞物流、科研教育等,而C端主要是娛樂酷玩、陪伴看護等。

“我們在國內與海外的訂單量大致呈現相當的狀態,包括谷歌、英偉達、本田研究院、Facebook等多家科技公司、研究院等都已採購宇樹科技的機器人產品。”宇樹科技負責人如是說道。

與波士頓動力公司的Spot產品相比,國產廠商實力如何?宇樹科技、雲深處科技方面均向記者表示,其機器狗軟硬體均已實現全自研。

上海人工智慧研究院技術總監沈灝向記者指出,國產廠商在機械控制、運動姿態、自適應性、複雜場景下的任務執行等核心技術的積累方面仍需要一段時間的攻關,“能用不代表好用”,“不過從成本來看,國產機器狗顯然要比波士頓動力的產品要低許多”。而在謙詢智庫合夥人龔斌看來,波士頓動力公司被現代汽車集團收購後,創新速度有所下降,人才也出現流失,國產廠商只要實現更快的迭代升級,不斷突破核心演算法,以及提升諧波和RV(旋轉向量)減速機、伺服系統等核心部件,與Spot產品的差距正在明顯縮小。

商業化仍在探索中

多名受訪人士認同,四足機器人當前還處在一個發展的早期階段,一方面是市場想象空間較大,另一方面是現實與大規模的量產應用甚至普及還有一段距離,這既有技術能力的掣肘,又有市場需求的限制。從技術能力來看,四足機器人的核心部件、運動控制演算法、智慧感知能力仍有升級迭代的空間。從市場需求來看,沈灝指出,目前機器狗在B端領域的應用更廣,尤其是應急、消防、運輸等已顯現出一定的必要性,但在C端消費市場,需求並不顯著,短期內或許從科創教培角度更容易切入。

龔斌則認為,機器人品類覆蓋很廣,如工業機器人、移動搬運機器人、掃地機器人、四足機器人、人形機器人等,事實上,它們的底層邏輯與技術都是相通的。如果從技術複雜性與智慧化程度來考察,四足機器人與工業機器人、一般服務機器人相比,商業化難度較高,但次於人形機器人,當然後者的技術難度更大、而商業想象空間也更大。整體來看,機器狗的應用場景挖掘仍不夠,商業化市場培育可以說是“剛剛起步”。

儘管面臨商業化考驗,但參與的廠商仍持樂觀態度。宇樹科技前述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四足機器人整體行業還處於初步發展階段,增長趨勢較為明顯。宇樹的機器人產品已經較為成熟,該公司的Go1四足機器人已經規模量產並得到較好的市場反饋。未來,隨著四足機器人產品綜合性能的不斷提升,必然會逐步走入萬千家庭,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得力幫手。

雲深處科技方面也對記者表示,關於四足機器人的商業化模式、應用場景和落地路徑,各家仍處於不斷摸索和嘗試的階段。當然,隨著人工智慧和5G等技術發展,將四足機器人與之相結合,讓四足機器人具有更強的能力,實現智慧化並完成相互協作,使機器人能適應複雜的環境,完成更加複雜的任務。相信隨著技術和市場的不斷髮展,國產四足機器人能夠帶來更多驚喜。

炒股開戶享福利,入金抽188元紅包,100%中獎!

開啟App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