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吃了“貓屎”之後,它們變成了進擊的狼 | 自然小喇叭

歡迎收看

自然小喇叭

欄目的第23期,在過去的半個月裡,我們蒐羅了以下值得關注的自然新聞和研究:

1)感染弓形蟲後,狼變身“進擊的狼”

2)奶牛也有智慧手錶了

3)烏林鴞:大臉盤子很有用!

4)30公斤的金魚,一鍋燉不下

5)海獺代理媽媽計劃大成功

6)和加拿大鵝的領土之戰,人類輸了

吃了“貓屎”之後,它們變成了進擊的狼 | 自然小喇叭

進擊的狼

感染了控制精神的寄生蟲後,狼會變成進擊的狼!(bushi

最近,科學家發現,在黃石公園的200多頭狼中,

感染了弓形蟲的狼比那些沒感染的更有可能做出危險行為

,比如揭竿而起成為族群的領袖,或者乾脆拋棄家人、建立新的族群。

吃了“貓屎”之後,它們變成了進擊的狼 | 自然小喇叭

狼 | USFWS Endangered Species / Wikimedia Commons

雖然弓形蟲只能在貓科動物體內進行有性繁殖,但是

它們能在任何溫血宿主身上生存

。狼會感染弓形蟲,很可能是因為它們在美洲獅的領地遊蕩,或者吃了貓科動物的糞便。

被弓形蟲感染後變勇的不只有狼。

之前人們發現,感染了弓形蟲的鼠會產生更多睪丸激素,變得不再害怕貓;感染了弓形蟲的鬣狗,甚至敢和非洲獅搏鬥;感染了弓形蟲的黑猩猩,對天敵豹子都毫無畏懼。至於感染了弓形蟲的人類,他們則更有可能去創業……

吃了“貓屎”之後,它們變成了進擊的狼 | 自然小喇叭

弓形蟲的生命週期 | Ilovericexoxo / Wikimedia Commons

不過,感染也會

給狼帶來

危險

。懷孕的狼感染了弓形蟲可能會造成流產;感染後更積極發起戰鬥的狼,同時也更容易受到傷害。要是受感染的狼無所畏懼地帶著整個狼群進入美洲獅的領地,還有可能導致集體被感染。

吃了“貓屎”之後,它們變成了進擊的狼 | 自然小喇叭

奶牛可穿戴裝置

奶牛也擁有智慧手錶了!

中國西南交通大學的張祖濤等研究者,最近

為奶牛設計了一款可穿戴智慧裝置

,可以佩戴在它們的腳踝和頸部。這個裝置的獨特之處在於,透過裝置上的感測裝置,

奶牛所有日常行動所產生的動能都可以轉化為電能

,為裝置供電。

吃了“貓屎”之後,它們變成了進擊的狼 | 自然小喇叭

戴上智慧手錶的奶牛 | 參考資料[2]

用智慧技術來監測奶牛的健康狀況、繁殖能力和環境狀況,可以幫助預防疾病,提高牧場養殖效率。但是,這個行業的排放量已經很高,智慧監測技術不免又提高了能源負擔——而現在,這款可以自給自足的智慧裝置解決了這一矛盾!

裝置中的動能收集器包含運動增強機制,用磁鐵和鐘擺來放大奶牛日常中微小的動作。

感測器可以從奶牛的行走、跑步,甚至頸部運動中,收集到大量的動能

,將能量儲存在鋰電池中。

吃了“貓屎”之後,它們變成了進擊的狼 | 自然小喇叭

在人身上試試 | 參考資料[2]

研究者還在人體上測試了這個智慧裝置,結果發現,

小幅度的慢跑就可以為裝置的溫度測量功能提供足夠的能量

。在不遠的未來,這樣的技術可以應用在運動檢測、醫療保健等各種各樣的領域。

吃了“貓屎”之後,它們變成了進擊的狼 | 自然小喇叭

大臉盤子

在自然界,大臉盤子不僅不醜,而且大有用處!

烏林鴞擁有所有鳥類中最大的臉盤子

,這讓它們成了雪中捕獵的王者。它們可以捉住藏在50釐米雪層之下的田鼠,還能擊穿足以承受一個人類重量的硬化雪層。

吃了“貓屎”之後,它們變成了進擊的狼 | 自然小喇叭

烏林鴞的大臉盤子 | James Duncan

但是,捕獵水平怎麼會和臉的大小有關呢?這是因為它們

把臉當雷達用

——臉盤子越大,對低頻聲音就越敏感。雪層會吸收聲音,隔著50釐米的雪層,所有的高頻聲音(例如田鼠的尖銳聲音)都會消失;但田鼠在雪層下挖掘和咀嚼的低頻聲音,仍然會傳到烏林鴞的面部雷達上。

吃了“貓屎”之後,它們變成了進擊的狼 | 自然小喇叭

烏林鴞衝進雪中捕獵留下的洞 |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雪層對聲音的折射,還會出現“海市蜃樓”的效果,導致對雪層下的目標定位出錯;但是,如果停留在目標的正上方,就能減少聲音折射的影響。這讓烏林鴞練成了一套獨特的捕獵流程——一般貓頭鷹抓獵物時,都是盯上目標以後,直接衝過去下手;但烏林鴞在雪中狩獵時,會飛到獵物上方並懸停,再向下俯衝。

除了臉盤子大,烏林鴞還是

飛行時最安靜的物種之一

。在懸停下來傾聽獵物聲音的時候,它們可以不受飛行聲音的干擾。

吃了“貓屎”之後,它們變成了進擊的狼 | 自然小喇叭

巨大金魚

60斤重的巨大金魚

,你見過嗎?

在法國東北部的藍水湖中,英國人安迪·哈克特 (Andy Hackett)釣到了這條巨型金魚。把它釣上來可不容易——

安迪用了25分鐘和大金魚“拔河”

,最終才獲得勝利,把它拖到了岸上。

吃了“貓屎”之後,它們變成了進擊的狼 | 自然小喇叭

安迪和30公斤的大金魚 | Bluewater Lakes / Facebook

大金魚的綽號叫“胡蘿蔔”,

它在20年前被放生到湖中

,經過這麼多年的生長,已經堪稱“魚中長老”。抱著這空前巨大的漁獲,安迪收到了別人的勸告:“你需要一個更大的碗。”

當作觀賞魚養在水缸裡的金魚很容易死;但在野外,金魚卻擁有超強生命力——

它們能活25年

,甚至在沒有任何氧氣的環境下,它們也能活5個月。

吃了“貓屎”之後,它們變成了進擊的狼 | 自然小喇叭

魚缸裡的金魚 | Souravgg8 / Wikimedia Commons

金魚的頑強生命力,有時會給生態系統帶來災難。

寵物金魚常常被人隨意放生到野外的池塘和湖泊,作為入侵物種,它們會瘋狂繁殖,讓本土物種走投無路;同時,它們還橫行霸道,攪亂水底的沉積物、把植物連根拔起,讓水質變差。2020年,美國一個縣城的管理人員從當地水域中清除出了多達5萬條金魚。

所以,為了水域的健康著想,還是讓金魚安心呆在你家的小水缸裡吧!

吃了“貓屎”之後,它們變成了進擊的狼 | 自然小喇叭

海獺放歸

在美國的蒙特利灣水族館,持續了30多年的海獺康復計劃終於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大蘇爾海岸因過度捕獵而僅剩的50只海獺,

已經增加到了大約3000只

從1984年開始,為了把救回來的海獺孤兒養大,水族館的工作人員使出了渾身解數。一開始,他們親身上陣,每天花好幾個小時給小海獺梳理毛髮,帶著它們一起游泳。然而,工作人員沒法傳授海獺的覓食和求生技能,因而

放歸後的小海獺無法適應野外的生活

。而且,被人類親手撫養長大的海獺很喜歡和人貼貼,到了野外還會向遊客靠近,對人、對海獺都有風險。

吃了“貓屎”之後,它們變成了進擊的狼 | 自然小喇叭

玩玩具的小海獺 | Monterey Bay Aquarium

2002年,水族館的工作人員想到了一個新辦法——

為小海獺找代理媽媽

。他們選擇了一些成年的雌性海獺,看看它們願不願意帶孩子。富有母愛的雌性海獺,天天和小海獺一起游泳、潛水,還會教它們如何開蛤蜊、吃螃蟹。常駐的海獺代理媽媽“Toola”在水族館裡生活了十多年,手把手養大了13只小海獺。

吃了“貓屎”之後,它們變成了進擊的狼 | 自然小喇叭

小海獺和代理媽媽 | Monterey Bay Aquarium

人類撫養海獺時,它們放歸後的存活率只有27%,

而代理媽媽策略將這個比例提高到了71%

。它帶來的不只有日漸增長的海獺數量,在海獺重新引入蒙特利灣河口以後,

水道的健康狀況也得到了改善

,鰻草草甸重新出現。草甸是幼魚的棲息地,這意味著更多物種將擁有更好的生活環境。

吃了“貓屎”之後,它們變成了進擊的狼 | 自然小喇叭

加拿大鵝

在領土保衛戰中,

加拿大鵝擊敗了人類

加拿大鵝完全是城市惡霸,它們勇猛又好鬥,不僅恐嚇行人,還到處拋灑糞便,讓人們不堪其擾。

吃了“貓屎”之後,它們變成了進擊的狼 | 自然小喇叭

加拿大鵝 | Ryan Hodnett / Wikimedia Commons

最近,位於芝加哥的科學家們準備和加拿大鵝宣戰——他們開啟了一項

“騷擾大鵝”

計劃,準備把這群惡霸趕跑。當然,他們的目的並不是傷害鵝,而是讓它們遷徙到更溫暖的地方,這能讓鵝們更好地過冬,順便解救城市裡被鵝騷擾的人們。

研究小組每天一起趕到公園的鵝群旁邊,一直敲擊木板,打算以此讓鵝煩不勝煩,自行離開。結果發現,如果公園裡有鵝們想要的資源,比如食物和水,鵝群受到騷擾時確實會暫時離開,但他們要麼搬去同一個公園的其他地方,要麼只是去附近的屋頂、車站和運動場避避風頭,

一小時內就又飛回來了

吃了“貓屎”之後,它們變成了進擊的狼 | 自然小喇叭

研究者和戴著頸圈的加拿大鵝 | Ryan Askren

研究者還給鵝戴上了頸圈,研究騷擾對它們的影響,結果同樣不太妙——雖然受騷擾的鵝會花更多時間飛行和警戒四周,但是它們同樣花更多時間覓食和休息。也就是說,

人類費盡心機的騷擾,最終對鵝並沒有什麼影響

研究者的計劃以失敗告終,但是他們想到了另一種可行性:

在寒冷下雪的日子裡去騷擾鵝

。那時資源匱乏,鵝們本身壓力就大,再加上騷擾,它們可能就會遠走高飛。但這個方法執行起來也有個障礙——天氣惡劣的時候,誰都不願意出門趕鵝。

最後插播一則新聞:

12月5日,人們在俄羅斯海岸發現

2500頭海豹離奇死亡

沒有跡象表明它們被殺或者被漁網捕獲,它們很有可能死於自然原因。我們仍在等待實驗室的研究結果。

吃了“貓屎”之後,它們變成了進擊的狼 | 自然小喇叭

事件現場 | AP

參考文獻

[1] https://www。livescience。com/mind-controlled-wolves-toxoplasma-gondii

[2] https://www。cell。com/iscience/fulltext/S2589-0042(22)01720-5?_returnURL=https%3A%2F%2Flinkinghub。elsevier。com%2Fretrieve%2Fpii%2FS2589004222017205%3Fshowall%3Dtrue

[3] https://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doi/10。1098/rspb。2022。11644。

[4] https://www。livescience。com/man-catches-enormous-goldfish-in-france

[5] https://www。mdpi。com/2673-5636/3/4/47

[6] https://wildlife。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wsb。1384

開啟App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文章

頂部